芯片需求最火热的时候,一颗普通的芯片价格可以翻好几倍。因为供不应求,让芯片价格失衡,再加上有人囤货居奇,将囤积芯片当成了一门生意,导致缺芯问题持续存在。 不过市场变幻莫测,如今需求下滑,有的芯片价格暴跌90%。这引发了哪些现象呢?芯片价格为何暴跌? 美企低价倾销芯片 芯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全球上百个行业都会用上芯片。根据芯片种类,制程和工艺的不同,会将芯片搭载至智能手机、电脑、平板、汽车等设备。 2020年至2021年期间,公共卫生事件让人们居家办公,上网课,所以对采购消费电子设备有了更多的需求,促进手机,电脑芯片供应商的出货量大涨。 高通、英特尔、英伟达在那段时间内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当缺芯的热潮散去,居高不下的价格最终还是暴跌了。以美国芯片制造公司德州仪器为例,原本定价90元的芯片现在已经跌到了10元,跌幅达到了90%。 还有英伟达的显卡价格也在持续下跌,市面上囤卡的生意不再火热,只要能清理显卡库存,价格被持续压低。 除了智能汽车,高性能计算领域保持旺盛的芯片需求之外,其余的消费电子产品因为需求下滑,导致价格持续暴跌。这引发的现象就是美国芯片巨头们财报暴雷,大规模裁员,以及找制造商砍单等等。 大致来看,英伟达第二财季的净利润下滑了72%,和过去两年高涨的财报业绩形成鲜明对比。一卡难求的时代已经过去,旧款的显卡被英伟达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大力销售。通过低价倾销及时止损。 财报暴雷的不只是英伟达,还有希捷。这家美国硬盘公司最新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只有2900 万美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是5.26 亿美元,同比大降 94%。 这样的财报说明希捷在过去一年里机械硬盘等产品几乎是卖不动的。所以在公布差劲财报的同时,希捷也宣布了裁员3000名员工的计划。 一旦裁员这么多人,也宣告美半导体正式进入"寒冬"。毕竟要是芯片销售火热的话,根本不可能走到裁员这一步。而且普通的芯片销售额下滑估计也只是缩减业务,到了大规模裁员的程度,只能是凛冬已至。 芯片价格为何暴跌? 芯片价格从暴涨到暴跌,估计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在缺芯最紧张的时刻,业内巨头们纷纷判断缺芯会持续到2023年。结果从2022年6月份开始,一些芯片的价格就已经呈现下滑趋势了,且下滑幅度从20%到50%,再到90%。 当然,也有人表示价格暴跌只是回到了原来的市场秩序,芯片没有缺芯涨价之前就是这样的景象。 话虽如此,但如果芯片价格持续稳定在缺芯时期的价格也是不正常的,没有厂商会拿着已经失去高额定价的芯片不放,都在跟随市场需求下滑的节奏下调芯片价格。 需求下滑是导致芯片价格暴跌的原因之一,那么还有其它因素吗? 有美媒表示,大陆占主要原因。在美媒看来,中国占到了全球最大的芯片销售额,是世界第一的芯片消费国。中国对购买消费电子产品不再火热,所以让美企失去了芯片销售的机会。 只能说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了。芯片消费市场不是单一的,而且真正让美企失去芯片销售机会的不只是市场,还有市场规则。 中国大陆仍然需要采购高端芯片处理器,在面向人工智能、汽车、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需要得到高端芯片的支持。 可是美国不允许美企出售这部分的芯片,比如英伟达的A100和H100这两款高端GPU被限制自由出货,原本大陆客户预定了这些GPU芯片用于人工智能等场景,若英伟达可以继续自由贸易的话,肯定还能获得更多的销售额。 还有高通要是能自由提供5G芯片,以华为Mate50在市场上的热度,可以想象能给高通带来多少订单。 所以美媒所言大陆占主要原因的说法过于片面,美国或许该思考怎样让芯片回归全球化发展,怎样使美企获得自由销售的机会。 如果不及时回头,等客户市场自己掌握造芯片的产业链,到时候美国企业的芯片价格还会暴跌。甚至不只是暴跌,能不能拿到客户市场的订单都是个问题。客户都自己造芯片了,既能提供充足的产能,还能保障芯片价格,会花高价进口芯片吗? 总结 美国芯片公司对芯片价格的变化波动估计有很深的感受,原本在缺芯在关键的时刻,美企获得了大量订单。现在缺芯热潮散去了,再想大规模销售芯片却发现受到了规则束缚。如果美国不回归自由贸易,美企还会失去更多的订单份额。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