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驰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它带给孩子的是满满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而这些感觉都需要用爱、信任、接纳和尊重作为根基。 ——虎妈 作者 | 夏天 来源 | 男孩派(ID: boy666dj) 心理咨询师叶月幽曾讲过一次自己带娃旅行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她开车100多公里,带着两个孩子去泡温泉。 那个温泉有一个配套的水上乐园,孩子带上泳镜才好玩。 可是,到达目的地之后,老大突然告诉她说"忘带游泳眼镜了"。 当时,她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特意把游泳眼镜放到门口,还特意提醒你那么多次,你居然还忘,你有没有一点责任心啊? 没带活该,谁让你自己不记得,那你就自己承担后果吧。" 然而,话还没出口,小儿子就开始央求她: "妈妈,你给哥哥买一个吧,温泉这里就有卖的,没有泳镜哥哥就不好玩了。" 她心想: "忘带了就买一个?孩子不长记性怎么办?" 于是,她决定让两个孩子轮换着用同一个泳镜。 老大嘴上没抗议,脸上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她看着更气了,心想: "好心好意带你们出来玩,花这么多钱,你们还不开心,真是小兔崽子白眼狼。" 本就憋着火的她,转眼看见柜台上的眼镜,在外面只卖二三十元,在这里居然要68元,她忍不住想脱口而出: "果然出来玩就是浪费钱,真是花钱买罪受。" 话还没说出口,她就被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敲醒了,这不就是她小时候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吗? 只要她想出去玩,母亲就总是在抱怨指责,这导致她不敢提要求,玩得也不开心,幸福感大打折扣。 就算是长大了能挣钱了,她也不敢开开心心去花。 再看看眼下,她带着孩子驱车一百多公里,花费近千元,却为了一副几十块钱的泳镜,毁了孩子出来玩的好心情,让一场精心策划的亲子旅行变得毫无意义,这才是真正的以小失大,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她毫不犹豫地给老大买了一个泳镜,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 而她也无比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赌气,而毁了一次全家旅行的愉悦。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最近很火的一个名词"松弛感"。 在生活和带娃的压力、琐碎、疲累下,很多父母都让自己活得像拉满了的弓、拧紧了的发条、上了膛的枪,他们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松弛感"。 一个具有"松弛感"的家庭,不会把生活中的小意外、小状况看作是威胁,更不会因此而情绪失控,反而会以更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应对生活中的一切。 而你对这五件事的态度,常常决定了你的家里是否拥有"松弛感"。 当孩子犯错时: 你是指责,还是接纳 看过这么一个育儿故事: 一个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些禁用的烟花爆竹。 他在一座桥边开心地放烟花,结果被警察发现,警察说他违反了禁令要罚款。 他没钱,只好找爸爸要。爸爸问他:"烟花是你放的吗?" 他战战兢兢地承认,准备迎接爸爸的惩罚。 然而,爸爸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温和而坚定地对他说道: "罚款我可以交,但这是你借的,一年后还。"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分外努力地擦皮鞋、打零工、送报纸,终于挣回了钱还给父亲。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 这件事被他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里,也让无数父母明白: 当孩子犯错时,云淡风轻地接纳比劈头盖脸地指责和惩罚更有效。 教育学中有一个"讽刺性反弹"现象: 你越是不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偏要干什么。你越是批评孩子,孩子越是不听话。 与其让怒火吓坏孩子,不如轻轻责人,重重责事,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家长。 真正的松弛感,就是小题不大做。 当孩子撒谎时: 你是一味责骂,还是耐心询问原因 曾看过一个街头采访,主持人问一个高中生:"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高中生说:"有一次,我说了谎,我很害怕我妈的反应。 因为我妈每次都会骂我‘不是个好东西’、‘白眼狼’、‘没出息’,还会用扫把狠狠地打我。我特别想大声对她说:‘我说谎,都是被你逼的。’"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孩子之所以撒谎,是因为他需要撒谎。 很多时候,孩子撒谎都是为了逃避惩罚。 所以,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与其责罚孩子,不如先冷静下来,耐心地、搞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 记得有一次,小外甥偷拿了表姐十元钱。 表姐知道后,没有怒不可遏,而是不动声色地像平常聊天一样问外甥: "你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呀。" 外甥迟疑了一下,说: "我没什么想买的。" 表姐接着展开心理攻势,先是诱惑外甥: "机会只有一次哦,你只要说了,妈妈就可以帮你实现。" 见外甥迅速陷入思考中,表姐乘胜追击,对外甥说: "你想要什么就说,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做不好的事情哦。" 结果,表姐的话刚一说完,外甥就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怯生生地从兜里拿出了那十元钱,对表姐说: "对不起妈妈,我想买冰淇淋吃,可我怕你不让我吃,所以我偷拿了你10元钱。" 只有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弄清孩子为什么说谎,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到孩子。 正如"南风效应"所启示的那样: 刺骨的寒风只会让行人把外衣越裹越紧,温暖的春风才能让行人主动脱下外衣。 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我们与其情绪激动地呵斥打骂,不如淡定从容地用爱感化。 只有先让孩子感受到爱,孩子才会如你所愿地从善向上。 当孩子和你沟通时: 你是说教,还是轻松快乐地闲聊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父母会很苦恼:为什么我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 可孩子却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是一个"聊天终结者"。 不管你说什么话题,他们总能想尽办法地教育你几句:"我跟我妈说,今天我们班有两个同学打架,我妈说,操这闲心不如把学习搞搞好。" "我跟我妈说,我考试没考好,我妈说,娱乐丧志知道吗?整天就知道瞎玩,能考好才怪呢。" "我问我爸,为什么蚂蚁会认路?我爸踢我一脚说,你怎么那么多事?" 当我们和孩子的聊天对话里充满了命令式、教导式的语言,孩子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超级学霸史恺昇有一个特别会聊天的爸爸。 他的爸爸从来不会刻意地教导他,而是喜欢通过聊天的方式慢慢引导他。 爸爸能从一个小瓶盖说到圆周率; 能从弹珠上教会他4×5和5×4的真正意义; 能从外星人的手指说到十进制和二进制的优势。 爸爸还经常开车带他去各个地方,一路上跟他讨论各种问题,不管他说得对还是错,爸爸都不会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他跟爸爸就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们不妨也向这位爸爸学习,放下父母架子,放弃评价和说教,蹲下来,像同龄人似的跟孩子平等地沟通,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 如此,我们才能给孩子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滋养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 你是由衷地赞美,还是故意泼冷水 一位网友曾在网上发帖说:我最讨厌父母说"别骄傲"这三个字了。 每当我考出好成绩,跟妈妈报喜时,妈妈都会给我泼冷水: "别骄傲,虽然你这次有进步,但离优秀还差得远呢,你看看人家……" 作家艾小羊也曾说过自己被爸爸泼冷水的往事。 高中时,她好不容易从学渣逆袭考了第一,激动地告诉父亲。 父亲只是淡淡看了她一眼,说道:"你这是瞎猫撞上死耗子,有什么可兴奋的?" 父母故意给孩子泼冷水可能是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刺激孩子继续努力。 但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真正能让孩子勇敢、上进的也从来不是打压,而是父母由衷的肯定。 儿子小的时候,我一直都处于一种神经紧绷的状态,对他的要求也很严苛,导致他压力很大,性格也变得胆小怯懦。 为了让儿子变得勇敢自信,我学着让自己松弛下来: 只要儿子有做的好的地方,我都会毫不吝啬地肯定他,表扬他。 儿子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会温柔地鼓励他再试一次; 哪怕他还是做不好,我也会放平心态:"没关系,谁都有做不好的时候。" 渐渐地,我发现儿子开始积极努力地探索,认真热情地做好自己手里的每件事。 孩子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美,为他筑起自信的长堤,需要我们的宽容和鼓励给他们注入克服万难的勇气和力量。 只要你的一句赞美,孩子就能勇往直前。 当孩子想尝试时: 你是包办代替,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孩子想要拿远处的玩具,父母看懂了他的意图,二话不说,疾走几步,把玩具拿给了孩子。 孩子想要接杯水喝,父母怕烫着他,慌忙帮孩子接好水。 孩子想要骑自行车,父母怕他摔倒受伤,一直寸步不离地扶着他,跟着他。 结果,孩子越长越大,胆子却越来越小,人也越来越懒。 武志红老师曾在《家为何会伤人》里一针见血地指出:"父母越强大,孩子越弱小。 因为,父母打断的不止是孩子的探索之路,更是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孩子面对挫折和挑战时的自信程度。"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习得的过程,父母的过度担心,过度包办恰恰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阻力。 同事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 她老公要送孩子去参加一个野外夏令营,她特别紧张。 因为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她担心孩子出门在外无法照顾好自己。 但是,她拗不过老公,揪着心把孩子送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她看着夏令营老师发来的照片,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孩子: 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居然学会了煮面、洗衣服; 平时几个台阶都不敢蹦的孩子,跟着同学们爬高踩低,好不快活; 以前走几步就喊累的孩子,坚持走完了15公里徒步。 此时,她终于明白:原来,她低估了孩子自身的潜力。 自己的过度担忧,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不断放手的过程。 心大一点,放下对孩子的焦虑和担忧,对孩子保持信任和祝福,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棒。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有段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人们带着这些想法,就会产生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如暴怒、焦虑和生气。" 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各种问题。 我们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决定着孩子心灵的温度,决定着他的成长过程是阳光还是黯淡。 拥有松弛感的父母,家庭是温暖的,孩子是幸福的。 所以,我们不妨松松神经、修炼心态,先努力成为一个温暖有力量的父母,再用自己身上的光照亮孩子的路。 宠粉福利来啦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选留言点赞排名(点赞数量需超过30)第一的读者,即可获得折叠晴雨伞(如上图示意)。 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同时满足关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众号;留言72小时内点赞数超过30;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 2.集赞统计截至发文到72小时,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 3.每月每人限领一次,数量有限,快来参与哦~ THE END 本文来源: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hubeiejiat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