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一遍一遍地教导孩子: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说谎是错误的行为;诚实的孩子会获得嘉奖,而说谎的孩子会受到惩罚。 但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对此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吗? 一项新发现表明,与那些说「善意谎言」的孩子相比,直言不讳的孩子更可能受到大人严厉的批评。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去接纳、理解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明白谎言、真话、事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来自纽约市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267 名成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让他们观看 6~15 岁儿童在各种社交场合说真话或撒谎的视频。 在部分场景中,孩子会为了保护他人而撒谎。例如,为了保护惹了麻烦的妹妹,孩子故意不说出妹妹藏在哪里。 还有一些场景下,孩子会出于礼貌而说谎。例如,为了避免伤害别人的感情,孩子选择说 「善意的谎言」 。 视频中的孩子们会以 或直白或含糊的方式说出谎言或真话。 在保护妹妹的场景中—— 直白的谎言:「她去图书馆做作业了」; 含糊的谎言:「我想她可能去睡觉了」; 符合事实的真话:「妹妹躲在衣柜里」; 含糊的真话:「我想她可能在外面」; 在观看完每段视频后,参与实验的成年人需要 给孩子的性格打分,包括可信度、友善度、可靠度、能力、亲和力、智力和诚实度 ,并假设自己身为孩子的父母,评估自己将 惩罚或奖励孩子的可能性 。 屏幕前的爸爸妈妈们,你们会对孩子的反应作出怎样的评分?自己又将如何奖惩孩子呢? 在这项研究中,结果表明, 在不同情况下,成年人给孩子传递的有关说谎和讲真话的信息,其实是很复杂的。 在有可能因为礼貌而说谎的情况下,成年人对那些直言不讳的诚实孩子的评价,要比说谎或模糊事实的孩子更严厉。 在有可能为了保护他人而说谎的情况下,成年人对孩子的判断基本不太受到孩子是否说谎的影响。 总体而言, 参与者最有可能奖励那些讲了「含糊真相」的孩子。 事实上,孩子从成年人那里接收到的关于说谎的复杂信息,会让他们逐渐学习掌握什么才是社会可接受的行事方式,也就是经历着所谓的 「社会化」过程 。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会为了融入社会、被积极看待而说一些谎言。 事实上, 学会「说谎」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技能。 谎言的诞生,代表孩子认知能力和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成熟。也就是说,孩子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所以,下一次孩子再说谎的时候,不要着急惩罚他们。 首先问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了解他们说谎的动机,或许这正是孩子学着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规则的体现。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0/221012103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