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这个错杀机会吧,爱尔眼科,ok镜集采对它根本不是利空
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109篇。 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现在,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医疗投资课程来了。课程梳理了医疗庞大的体系,并拆解为15个细分赛道,再逐一剖析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让你从此掌握医疗投资方法,对各个赛道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抓紧机会学习哟。
一则OK镜要集采的消息,给好不容易走出上涨趋势的爱尔眼科来了根大阴线,再次浇灭了不少多头的热情。
本以为,经历一轮又一轮的集采,尤其是后面的种植牙、IVD、脊柱、骨关节、正畸……大家面对集采应该会表现得更加理性,明白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而不是全部一棒子打死。
然而,也许是因为情绪面上的脆弱,也许是对之前的集采刻进骨子里的恐惧,市场还是一如既往地看到集采先跑为敬,后面情况,后面再说。 OK镜集采,爱尔还OK么?
在OK镜集采之前,眼科的另外一明星手术耗材,人工晶体,其实已经集采N轮了(早在2019年就进行了第一轮集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事,很少有媒体报道,资本市场也很少反映。
三年的人工晶体集采,并没有对爱尔近三年的盈利情况产生什么冲击,也没有对相应的国产器械厂家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反而大大加快了国产品牌的业绩放量速度,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
纳入医保且集采范围较大的人工晶体尚且如此,没有纳入医保且目前仅出现在河北省一个地区的OK镜集采,怎么就引起市场如此大的反应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啦,拿OK镜和人工晶体比可能还不是特别合适,毕竟,OK镜属于自费项目,集采后的情况更可能向种植牙靠拢,而非人工晶体,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和通策的种植牙对比一下。
还记得《价值事务所》前不久追踪的通策三季报么?在三季度中,通策加大了人才储备, Q3单季度增加人力成本近 4000万, 集团内部储备医护人员累计达1700余人。
加大人才储备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为即将到来的种植牙需求大爆发储备人力资源。
由通策的投资者会议交流可知,种植牙集采价格调整从11月开始执行,公司对此的定价是:耗材零加成+牙冠成本+4500的服务费(文件要求的天花板价格), 按照医生级别再加服务费。
如果患者选择最便宜的集采牙和最便宜的医生 ,那种一颗牙只用花费5500-6000元(1000-1500左右的集采耗材和牙冠费用+4500元的小医生服务费),这样的价格叠加通策医院的名气,肯定会吸引大量患者,毕竟,公司自己也说了,三季度咨询种植牙集采的顾客非常多。
目前,我国全年的种植牙数量在400万颗左右,虽然增速迅猛,但对比起全国大约在10亿级别的缺牙数而言,仍是九牛一毛。所以,在国内广泛实施集采后,按照专家的话说是" 种植牙会以极快速度扩容到2000万颗 ",这么大的需求自然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流入,通策在近期才会进行大幅扩招,不然,如何承接这些多出来的需求?
医院有便宜的收费4500的医生,也有高级的再额外加服务费的医生;有便宜的集采牙,也有没有纳入集采的高级牙。到底用什么,全看患者自己的选择。
对于中高端需求基本不会有影响,而以前本不太存在的中低端需求却被集采引爆了,大家觉得,这对于终端医院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并且不要忘了,来种植牙齿的用户,很大部分也会被引流到其他业务,如 修复、洁牙、牙周等等。
牙科尚且如此,眼科就更是如此了。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情况非常严重,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OK镜是目前进行近视防控公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因为价格昂贵,渗透率一直都不高。
如果OK镜纳入集采,且被国家广泛宣传后,相应的市场估计也会同种植牙一样瞬间爆发。参考种植牙集采的耗材和服务费用分离模式,对于被集采的OK镜,医院也是赚取一定额度的服务费,参考通策对种植牙的定价情况,OK镜其实也可以根据医生级别、OK镜自身产品情况进行消费分级。
普通医生和集采OK镜是一个价格,用来引流加薄利多销;高级医生和高端产品又是另一个价格,用来拔高利润。
那么,最后的结果依然是, 有利于有庞大医务人员储备、具备良好口碑并且有多项业务可以交叉引流的医院集团 。
不然,你医务人员不够,就无法承接多出来的增量需求;你医务人员不够,也很难对顾客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级;你项目不够,也就无法将低价引流客户转化到其他业务去完成二次乃至三次的变现。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觉得,爱尔还OK么?
更何况,截止今年上半年,爱尔的视光服务营收也就占总收入的21.7%,OK镜也只是视光服务其中一项,其余的服务项目还有框架镜、离焦镜、红光仪、思问、云夹……
所以,对于终端医疗机构,尤其是有大量医务人员储备且有完善激励措施和考核机制的大医院集团而言,完全不必谈集采色变,他们的回旋余地是很大的。
种植牙如此,OK镜也如此,其实正畸什么的也是一样的……不要把所有的集采都和药品划等号,药品只要分子式一样,就没有消费分级的可能性,但其余的东西可不一样。 爱尔近期成绩单追踪
这个三季报季是很恐怖的,如果大家看的企业够多,不难发现,超过8成以上的消费企业,表现都比上半年更差,业绩普遍下滑,不同点就在于下滑的多少。
比如海天的个位数下滑,伊利的30%下滑,桃李面包的30%下滑,绝味的70%下滑……
民间没有信心了,连牛奶面包也不吃了……
但爱尔眼科在Q3仍实现49.44 亿的收入,同比增长16.38%;归母净利润10.66 亿,同比增长20.06%。
看吧,没有绝对的刚需,面包不在外面买可以自己做,牛奶不在外面买可以自己打豆浆熬稀饭,但有了医疗需求不去医院,在家躺平只会越拖越严重。
毕竟,乔布斯靠冥想治疗癌症是把自己治死了的。
很可惜,三季报一般除了数据都没有什么其他的信息含量,不过在爱尔自己官方披露的投资者交流中有提到,本次业绩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依然高涨的核心原因在于量价齐升,一方面是经营规模扩大叠加品牌影响力提高带来的量,另一方面是高端医疗需求持续提升带来的价,还提到海外业务表现亮眼,持续超预期。
这符合《价值事务所》一贯给大家讲的,整体的医疗行业就是量价驱动,一方面是很多医疗需求渗透率提高、老龄化加强带来的量,另一方面是创新驱动,新的疗效、更好的药品/器械/术式带来的价。而医院作为整个医疗行业的终极载体,长远而言也必然受益于行业量价齐升的大趋势,即便短期出现反复,并不改长期大逻辑。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境内拥有医院 187 家、门诊部 132 家、海外医院及诊所 115 家,随着公司在国内的分级诊疗网络不断完善,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显现。
三季度,爱尔也顺利完成了定向增发,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度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爱尔还是获得了大量投资者的认可,发行价格和底价相比有了15%以上的溢价。
最后,今天是约定每个月向各位老板们收点稿费(工资)的日期。
大盘近期比较弱,很多人很悲观,但换个角度看,没有调整,哪有低位积攒优质筹码的机会,市场上的金子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情。
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秋风失意,价值事务所团队都会陪伴大家坚定走下去。
你的打赏对我们真的非常重要,一是因为有点收入我们可以安心研究、为你挖掘更多优质投资机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二是因为这也是对我们的鼓励,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算是对我们的一个激励。
大家就当捧个场吧,不尽感激。感谢你的厚爱,我们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的。
感激不尽,在投资这条路,未来咱们继续一路同行。
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44.6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