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我岛中国荣成旅行笔记(连载五)
**了解村史,第一次在村里取快递**
(中我岛地标)
中我岛,全名应该是"中我岛村"。
位于荣成市俚岛镇,俚岛镇位于荣成市的东面。这里地势西高东低,西接伟德山脉,东临大海。中我岛则是俚岛镇下辖的行政村。邮政编码为264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631,车牌号为鲁K,省道301从村子通过。路西是新农村风貌,路东是中我岛老村。
呵呵
这是我每到一个地方,必须了解的当地基本情况。
中我岛距离我生活的南我岛很近,在南我岛的北面。
由于俚岛镇基本属于南北走向,东面靠海,所以,南我岛是俚岛镇的尾巴,中我岛在其北面。
两个村子,隔着一个大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的名字叫"南我岛岗"。我理解就是岗楼的意思,但这里并没有警察,只有红绿灯。
"南我岛岗"南面是南我岛村,北面是中我岛村,再往北,就是北我岛村,顺着俚岛大道(也就是省道301)一直朝北,就可以到达俚岛镇政府和俚岛镇中心。
刚开始,我很好奇,为什么都叫岛,还以为这里原来是个小岛,后来才知道,并不是,只是离海很近,东面靠海,离海最近距离也就不到两公里。
说起中我岛的名称,很有意思。
最早叫"倭岛"。
据史料记载;
倭,是我国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对日本人及日本国的称呼,唐宋以后称为日本。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倭字,与委字通用,在《说文解字》中,委表示随从的意思,加上人字旁表示顺从,恭敬之意。
提起中我岛,不得不提日本人和日本国。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内战频繁,在封建诸侯的割据争战中,一些失败了的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来中国沿海,或武装走私,或伺机抢劫,给沿海人民造成了很大为害,中国人称他们为"倭寇"。
其实,这种倭寇问题在元末已经出现,进入明朝以后更猖獗。
明朝初年,北自辽东,南到浙江、福建,在漫长的沿海地区倭寇时常侵扰,"濒海郡邑多被害"。
大明帝国为了保卫海疆,在明洪武年间,先后在辽东,山东,一直到广东沿海设置50多个卫,形成了卫,所,寨,墩的海防长城防倭体系。
在荣成东北部沿海设有成山卫,寻山所。
于是,荣成成为抗击倭寇的前沿阵地之一。而成山卫、寻山所,因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到荣成东部沿海一带烧杀掠夺,倭寇往往首先占据中我岛这一带,以此为据点再攻城掠地,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里叫"倭岛"。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政府将"倭岛"更名为"中倭岛"。
1981年更名为"中我岛"。
村名从"倭岛"、"中倭岛",再到今天的"中我岛",这一系列的演变串起了这座古村的传奇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1620年,中我岛村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人物,王盛由今天荣成的崖西镇迁徙此地定居繁衍,因村子位于南倭岛以北,以姓氏命名为"倭岛王家"。
多说一句,荣成农村有好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子,现在还有许多。
1944年,民国时期按方位,将此地更名为"中倭岛"。
1950年,史家庄并入中倭岛,村名继续沿用"中倭岛"。
1981年,经荣成县政府批准村名改为"中我岛"。
上面提到的,另一位中我岛史姓始祖,为南直江阴人(今天江苏江阴人)。明洪武三十一年,即1398年,史鉴封成山卫百户世职,后代遂居成山镇境内和俚岛镇史家泊村(今中我岛村)。
到了清末、民初,中我岛的史子安曾经在江浙一带做官,由于爱民如子,口碑较好,离职后,当地百姓纷纷增送他"万民伞"以示感激。
另外,由于中我岛村古时位于海陆运交汇节点,古人选择从中我岛村出发闯世界,因而小小的中我岛,很早就有了现代意识,这里人们在保持胶东人的善良、豪爽、淳朴、勤劳优良品质的同时,比内地人多受几份海洋文明的熏陶,拓宽了视野和胸襟,多出几份现代意识。
到了21世纪,古老的村落焕发了青春与活力,继续释放它的魅力,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或者旅居。
查资料得知:
2019年12月,中我岛村被认定为第一批山东省乡镇振兴示范村;
2022年7月,中我岛村入选为2022年度山东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2年6月,中我岛村被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红色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
总之,"中我岛"自然风光优美,环境优良。
哦,
对了,
这里有荣成市第一家"村级"民俗文化博物馆。
藏品包括海上以及陆地的各种生产设施,生活用品,运输工具,祭祀物品等,约有一万多件。
博物馆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渔家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
另外,中我岛村还拥有胶东东海转运纪念馆,中我岛抗日地下交通站旧址等两处红色旅游景点。
(中我岛民俗博物馆)
总之,这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
所以,我来了。
呵呵。
离我们最近的快递站就在中我岛,取快递是我旅居爱莲湾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了,
你没听错。
在这里,绝对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天天都要取快递。
毕竟这个村里不能满足一个从大城市来的人的所有需求,一般的生活必需品当然是应有尽有,但是在满足温饱后,适合自己生活的个性化物资不是太多,所以,还是喜欢在网上购物。
那么问题来了,由于送货到家的快递公司不多,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到快递站自提。
刚开始,不懂路数,一看快递到站了,就立马动身前去取快递,来回走路,一趟需要半个多小时,一天到晚,好不夸张地说,不是在取快递,就是在取快递的路上。
朋友每次打电话聊天,我都告诉她,我在取快递。朋友好奇,我就视频给她看。朋友哈哈大笑,说:"也好,每天取快递也当锻炼身体,看你那儿的风景多美!"
风景的确很美,人如走在画廊里。
但是,架不住一天几趟来回奔波,累得我腿都溜细了。后来,居然有的快递要跑到俚岛镇去拿,那就只能坐公交,这里是看不到出租车的。来回一趟少说得一两个小时。
最后,一生气,直接在俚岛镇大桥旁边买了一台小电驴。
(我的小电驴)
有了小电驴,我几乎每天骑着它出出进进,如果说我买了这么多东西,哪个最实用,首当其中就是这个"小电驴"。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我的"宝马大哥"。
刚来这里的时候,看见他一天到晚骑着"残疾人助力车",呼呼啦啦,进进出出,感觉很掉价,尽管那会还不认识他,总觉得那是大杂院老年人进出的代步工具,不应该出现在风景如画的爱莲湾。
说实在的,出出进进骑个电动三轮车,实在跟这里的环境不搭,甚至有拉低小区品质的嫌疑。
哈哈
记得我还曾经给朋友说,我宁可溜断腿,也不会坐那个"残疾人电动三轮车"。
结果,啪啪打脸。生活经验告诉我,这是这里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当然,有车开更好。
初来乍到,邻居提醒我应该买台车,当代步工具,我还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她在我面前得瑟,因为人家在这有两台汽车。
后来发现,取快递的人基本都是开车去,包括附近村子里的村民,观察久了,发现人家真不是得瑟,是我多心了。
呵呵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有必要买台汽车。因为这里是丘陵地带,一会上坡,一会下坡,路面起伏比较大,骑自行车很累。
但是,对我这种近视眼,不会开车的人来说,这个方案只能否决,只能是羡慕人家开车的,咱是羡慕不嫉妒,哈哈。
权衡利弊,觉得电动三轮车太不适合我,也影响小区整体环境,就买了一辆小电驴。这个比较轻便、漂亮,原本想买台更拉风的大黄蜂摩托车,也就是《罗马假日》电影里男主人公骑的那辆,可惜没地方放,最主要的是这里没有,所以,坚决果断地买了一台清新脱俗的小电驴。
呵呵
还真解决了不少问题,只可惜,不能远行,稍不留意,就会被撂倒马路上。
随着取快递次数的增多,我也慢慢摸出点门道,快递一般中午到,我就下午三点以后再去取,这样,省的跑的次数多,或者第二天早上再取。当然了,急件还是要立马取回来。
不仅取快递要来中我岛,日常消费,赶集也要来中我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