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外资产结构,有何影响?
估值效应是由汇率变动和资产价格变动造成的,然而汇率和资产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我国难以通过改变汇率和资产价格,来减少估值效应的影响。
要想减少估值效应的影响,改变国际投资头寸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是更为可行的方法。
我国长期执行"引进来"的战略,因此对外负债中的直接投资和股本证券投资占比较高。
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外国投资者从中国获得了估值收益。
"引进来"的外国投资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所以为了优化估值效应去调整对外负债的结构是"因噎废食"的做法。
笔者将主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对外资产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目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这些措施给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给国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使用人民币奠定了基础。
在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为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境外投资时从银行融资打开了口子。
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变得更加便利,鼓励了更多企业"走出去"。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总存量为19822.7亿美元,在世界上排第3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30.4亿美元,在世界上排第2名。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以后,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难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在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的时候,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需要使用外汇来进行投资,这样的对外直接投资要消耗外汇储备。
而我国对于外汇使用的管理比较严格,企业面临着外汇可得性问题,极大地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
因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有限,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比较困难,所以不愿意接受人民币的投资。
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之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融资领域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人民币可以在非居民之间作为结算货币和计价货币,就会有更多的境外企业愿意接受人民币的投资。
中国企业如果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直接使用企业自有的资金或者从国内的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有利于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高,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占比有助于改善我国的估值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在我国的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的占比最大,而储备资产中外汇储备是最重要的部分。
2018年末在外汇储备占我国总体储备资产的比重为97%[11],所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民币尚未国际化的时候,我国需要保持规模较大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作用有:
清偿国际收支的逆差;干预外汇市场,在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的时候向市场出售外汇来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升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提供保障。
一国外汇储备的最适规模要从外汇储备占进口额的合意比例、外汇储备与外债的合意比例、外汇储备与GDP的合意比例、外汇储备与广义货币规模的合意比例等多个角度来确定。
我国因为外汇短缺问题曾经采取了强制结售汇的制度,在此制度下,企业收到外汇必须按比例向指定的银行结汇,然后由银行按照外汇市场价格将等值的人民币汇入企业账户。
这种做法解决了我国的外汇短缺问题,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呈现"双顺差"的特点,因此积累了很多外汇储备。
截止2019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1079.24亿美元,相比2018年末增长了1.15%。
在2014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历史峰值39932.13亿美元,2015年和2016年外汇储备又经历了快速的下降。
这是因为"811汇改"和市场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共同作用,央行为了稳汇率增加了市场上的外汇供给,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我国外汇储备最适规模会相应降低,因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投融资中的使用和接受范围更广。
中国企业使用人民币支付进口货物、使用人民币偿还对外债务将成为现实。
传统观点认为外汇储备应该能维持6个月进口额和偿还一年内到期的外债本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可以保持一个更低的外汇储备水平。
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中国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义务会部分转嫁给其他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其他国家会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中国不必再为了干预外汇市场保持大量的外汇储备了。
因此,我们能够降低对外资产中收益较低的外汇储备的占比。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外汇储备中占比最高的是美元,投资的资产类别主要是美国的中长期国债,这样的投资方式虽然安全性高但是收益较低。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中国可以对超出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方式,降低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改善因美元汇率发生不利变化而造成的负估值效应。
我们还可以适当提高外汇储备投资中股权投资的比例,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追求更高收益。 人民币国际化对证券投资的影响
2018年末,证券投资在对外资产中的占比为8.37%,在对外负债中的占比为20.85%。
证券投资一般发生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通常具有比较高的流动性。
目前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兑换,居民在境外金融市场投资股票主要通过合格境内投资者、港股通和沪伦通等有限的几种方式。
政府对这几种投资方式都有严格的额度管理,这是我国对外资产中证券投资占比不高的原因。
在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因为外汇储备不再紧缺,中国可以逐步提高这几种投资方式的额度,并开放更多的投资渠道,有助于提高对外资产中股本证券投资的占比。
因为股本证券投资同样有高收益的特征,所以能对负估值效应产生改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对其他投资者的影响
其他投资主要包括了货币和存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贸易信贷和预付款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等。
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对其他投资在数量方面,没有直接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
但是在直接投资和股本证券投资的占比提高的背景下,其他投资类别占比会被动地下降。
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逐渐上升,因此其他投资中贸易信贷、预付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人民币计价的部分占比将会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对其他投资的币种结构的优化起到了正面的作用,降低了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导致负估值效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