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 三大象棋各有特色、各有优劣。朝鲜象棋在复古的基础上有创新。 我在茫茫史海中钩沉,发掘出古象棋中的一些玩法,做适当平衡,推出新象棋。 参考原始象棋,原则: 1.各子走同吃。参考本将棋、朝鲜象棋。(中国)象棋的炮、国际象棋的兵都违例了。 2.开局时各兵有根。参考国际象棋。 3.以"王"为中心,士象马车炮兵强度递减。 当然是用我最喜欢的8*8黑白格棋盘,走格。每个子 进入或离开对手底线时,可以升变,且升变不可逆转。除非特别说明,行进途中不可越子。 先手方底线依次——车马象士王象马车,后手方底线依次——车马象王士象马车。 最美黑白格 王:正四方行一格。升变后,八方行一格。 士:斜四方行任意格。升变后,八方行任意格。 升变前的"士" ("士"是"王"的近卫兵,所以能进能退。) (顺便说一嘴——"角行"不是日语反哺汉语,而是和"直行"、"钩行"一样,是古汉语的说法,在将棋中得到了传承和保留。) (升变前,同国际象棋的"象";升变后,同国际象棋的"士"。) 象(跃行):斜前方行2~4格,可越子。升变后,八方行2~3格,可越子。(原则上,能越子就不能贴身吃子,所以定义为八方2~3格。) 升变后的"象" (将棋的"银将"、"桂马"、"香车"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升变≠升级。所以"跃行"升变后控制的方向翻两番,最大控制点数由5增至16;但威胁距离变短。) (特色,"跃行"可以越子,也可以不越子;所以限制控制距离以限制其强度。) 马(罫guai3行):先 正前方行1格,然后可以朝斜前方走任意格。 升变前的"马"只能走图中1,2两个方向 "马"升变后,先八方行一格,然后拐135°的弯行任意格。 (另一种升变方案,奔马——每步可行任意个"日"字,落点必须各不相同;只有行一个"日"字 时能吃子。这是为了限制其强度。) 车:正前方行任意格。升变后,正四方行任意格或斜行一格。 (即升变前,同本将棋的 香车;升变后,同本将棋的 龙王。) ("辎车直入无回翔") 钩(钩行):直行任意格后90度拐弯继续直行任意格。(钩行很强,所以限制其只能拐弯1次。钩行 不能马上威胁到同行hang2或同列的棋子。)升变后,八方行任意格后90度拐弯继续直行任意格。 升变前的"钩行" 砲(翻行):正四方行任意格,必须越1子。特殊地,砲 不能越 砲,砲 不能吃 砲。(按 原始象棋、朝鲜象棋的"砲") 升变后,八方行任意格,必须越子。特殊地,砲 不能越 砲,砲 不能吃 砲。 (特色:"翻行"必须越子。) 兵(步兵):正前方行一格。升变后,八方行任意格。 中国象棋的过河兵比国际象棋的兵强得多,所以中国象棋开局隔列排兵,而国际象棋开局连排兵。 由于本人偏爱8*8黑白格,沿用之。8*8棋盘中,连排兵 比 隔列排兵 好看。开局摆子示意如下: 新象棋开局摆子 新加入了"钩行"、"翻行"、"跃行"。为了加强体验,所以都是成对出现。"士"看起来各方只有一枚,但升变后的 兵 都和升变后的 "士"一样。 其他规则: 1.可以吃己方的子。 2.可以加入"持子打入"玩法。 (1)我方被吃的子,均为对方持子。(2)持子能力,均为升变前的能力。(3)持子不得打入对手底线。 炮弹打出后是无法循环使用的,抛石机的石头反而可以。为了贴合实际,我选用"砲"字。 车马象士王 只是代号,重点看它们的走法和吃法。原始的中国象棋就没有士、象,只有偏、裨。 国际象棋、将棋都保留了原始象棋的痕迹,中国象棋反而魔改严重。国际象棋保留了原始象棋的棋盘、棋子(走法和吃法部分改动)和开局摆子。将棋保留了原始象棋的车(香车)、马(桂马)、象(银将)、士(金将)、兵(步兵)玩法,这几个兵种都有很强的冲锋属性,利进不利退;角行、直行(飞车) 则是后期尝试、加入的。 原始象棋类似国际象棋,开局时每个兵都是有"根"的——中国象棋、将棋都没做到,而新象棋做到了。 做这个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有助于我们把中国象棋、将棋"压缩"进8*8棋盘。 8*8的(中国)象棋 将棋很容易压缩进8*8棋盘。中国象棋怎么压缩才合理,欢迎交流讨论。 8*8的将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