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国考仅剩一个月的时间,国考职位表也已经公布,不少准备国考的学子不禁开始紧张,不仅将平时的题量加了一倍不止,就连睡觉时间都活活砍掉一半。 不可否认,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重要。但水满则溢,过刚易折,有时候越是过于努力在某件事情上,越是收效甚微。 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题,也不是你为此花费了多少时间,而是你的学习方法。 方法用的好,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可以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容易。 01
面对题海,不知所措 如果你在罚球时用力过猛,你会肌肉紧张、动作过快。这与很多成功人士的情况类似,他们习惯于相信"更多的努力带来更多的产出"。当投入大量精力却看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时,他们会习惯于更加努力,工作时间会更长,更容易为现状劳神。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成功人士学到的是,把进展缓慢视为一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信号,但他们没有学到的是:一旦越过某个点,更多的努力就不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了,反而会破坏我们的表现。 经济学家把这样的现象称作"收益递减规律":每一定量的额外投入都会形成一个产出的递减率。例如,如果我写作2小时,我可以写2页内容。但如果我写作4小时,我只能写出3页内容,即我的产出效率在降低。 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努力就应该遭受质疑了。但是事实往往是,成功人士此时会加倍努力。他们看到产出减少了,会错误地认为解决方案是应该更加拼命。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答案是负回报:这时候,不只是每一份额外的投入形成的回报更小了,整体产出效率也随之降低了。比如,在写作的时候会有一个时刻,从这个时刻起,你写的时间越久,稿件质量就变得越差。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写一首歌、绘制一幅蓝图、准备一场法庭辩论,或者编写一段计算机代码,以及许多其他的努力。 你疲惫不堪,判断力受损,之后你付出的每一份额外努力都变成了"有害的"。在这种时刻如果你还要继续坚持,就是典型的如图Ⅱ-1所示的"得不偿失"。 图Ⅱ-1 更多的努力不一定带来更多的回报 这种不讲求效率的努力不只会影响整体产出效率,还会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感。这就是过度努力,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努力过头了。 02
如何让你的努力获得加倍成果? 现象级畅销书《精要主义》作者格雷格·麦吉沃恩在《轻松主义》中提到了"当天完成事项清单",清晰定义终极目标不仅适用于单独的任务或项目,还适用于多个任务。 我们都有过盯着清单上无穷无尽的"待办事项"而不知所措的经历。有时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待办事项列表却比开始时还要长。 其实,"当天完成事项"清单并不是理论上我们可以在当天做的事情的列表,也不是我们想去完成的所有事情的列表,因为要完成那些事情所花的时间必然远远超出有限的可用时间。因此,"当天完成事项"清单应该由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组成。 Cheers Publishing/湛庐文化轻松主义 《精要主义》作者全新力作 ¥39.9 购买 当你写下清单上的事项时,可以先想象一下完成之后的感受,作为一个测试。问问自己:如果这一天结束前我完成了这份清单上的所有事项,这会让我感到满足吗?有没有如果不做就会困扰我整晚的其他重要任务?如果有,那个任务就应该写在"当天完成事项"清单里。 "瑞典式死亡清理"是指,一个人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把一生积累下来的物品清理掉。世界上多数人采取的做法是,在死后把物品留给他们所爱的人去清理。这是二选一的局面。 "瑞典式死亡清理"可能听起来很可怕,但它是一种释放自己的过程。你把房间收拾好,把事情按你想要的方式做完。在你还能做这些事的时候,你为关爱的人解除了一个痛苦而不可避免的负担。 "瑞典式死亡清理"背后的哲学也可以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多年以来,我一直受到一个想法的鼓舞:无论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重要的人生使命。我们都怀有一种目标感,有一个独特的目标,而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弄清楚它是什么,并且实现它。 03
休息并不等于偷懒 这段时间的备考让很多人身心俱疲。但是大家忘记了,除了重点式的复习和"事项清单",学会休息,学会放轻松也是一种责任。 研究发现,表现最好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和作家都在以同样的方式磨炼他们的技能:他们都在上午训练,训练分成3段,每段不超过90分钟,每段训练之间都会有休息的时间。相比之下,休息不足的人表现就没有那么好。 我们很多人都在做得不够和做得太多之间的拉锯战中挣扎。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天,你把自己逼得太狠,超过了疲劳的极限,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你精疲力竭,感觉自己需要一整天来休息。 为了使这种恶性循环停下来,试试这个简单的法则:今天的消耗不要超过今天所能恢复的限度,本星期的消耗不要超过本星期所能恢复的限度。 我们先是错过了能量循环已尽的信号,接着,我们会忽略注意力的缺失、精神不振,以及焦躁的情绪变化,然后,我们会补充能量,我们会用一些人为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挺过能量低谷,例如尝试通过咖啡因或糖分来补偿自己,但是最终疲劳还是会缠上我们,让一些重要的工作变得比原来更难了。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休息来补充体力和脑力,我们可以在一天当中安排一些固定的休息时间,这能让我们像那些行业尖端人物那样,从身体的自然节奏中获益。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做出尝试: 1.把上午的时间用于重要内容的复习。 2.把复习时间分为3段,每段不超过90分钟。 3.每两段复习时间之间进行短暂休息和恢复。 这样的方法不止用于备考,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可以用到。 04
《轻松主义》探讨了在摒弃不必要之事后,如何让关键的事变得容易做。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步步带我们找回轻松状态,采取轻松行动,获得轻松成果。 做事太用力不一定是好事,关键是要用好巧劲儿找准节奏。 你要更聪明地工作,而不只是更努力地工作,以轻松的状态,轻松的行动,走出轻松人生。 最后,祝大家都能够用对学习方法,事半功倍,轻松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