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最让人上火的是什么? 熊孩子发脾气!明明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翻脸不认人,上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狂风暴雨。 跟孩子讲道理他不听,哇哇地哭个不听,做妈的,心头那个火顿时蹭蹭往上转。 孩子发脾气是本性,如何良性引导孩子的脾气才是一个做妈的本事。 下面小豌豆梳理了孩子发脾气的四类情况,并结合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案。 各位宝爸宝妈可以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发脾气问题! 01
切换任务,发脾气 ☞ 具体案例: 情景一:吃晚饭前 妈妈:妈妈该吃饭了,别看动画片,快点过来吧! 豪豪:不行,我就要看! 妈妈:你再不过来吃饭,今晚就没得看! (开始发脾气,死活不肯上桌吃饭) 情景二:每天早上起床时 妈妈:快点起床刷牙洗脸,再不快点上学就要迟到了! 豪豪:又要上学,我不想去。 (孩子开始哭闹,怎样都不肯起床) 执行技能里有一种叫「转换认知」的技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从一种状态快速有效地转移到另一种状态中,这个对于大人们来说,非常容易。 可是孩子 在幼年额叶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不适应这种状态的转变。 日常表现为,从课间休息到上课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无法进入状态;当要求暂停活动的时候,往往无法控制自己停下来。 然后就开始发脾气了。 针对这种发脾气问题,家长 可以提前预警给孩子一个过渡时间。 让孩子逐渐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中,而不是 在时间很紧急的状态下,立即转换。 例如,孩子看动漫片前先告知孩子,再看五分钟,我们就要吃饭;起床后,你可以先休息五分钟,然后再去刷牙洗脸。 因为不是立刻切换下一个任务,孩子有缓冲就会同意。 同意后可以设置闹钟,在快到点的时候 还需要再次提醒 ,这样就帮助了孩子从一个任务顺利切换到了另外一个任务。 生活中很多场景都涉及任务转换,比如从商场回家、准备出门、结束看电视等等......家长们都可以试试看! 02
语言表达不清,发脾气 ☞ 具体案例: 情景一:跟其他小朋友玩玩具 妈妈:发生什么事了? 孩子:他不让我玩,我想玩。 妈妈:所以你就生气? 孩子:是的,我想玩,他偏不让我玩,我就打了他的头一下! 情景二:孩子遇到难题不想做 豪豪:我不想做题了。 妈妈:你再坚持一下嘛。 豪豪:我不想做作业了。 妈妈:就做完这一题,做完就好了。 豪豪:就不想做不想做(开始大哭大闹) 很多孩子在大脑中并没有贮存过面对不同情绪的语言表达方式,还保留着婴儿时代不管哭了饿了难受了都嚷嚷哭闹的方式。 所以当这些孩子没办法说出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时, 就只能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应对。 通常表现为,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出现暴力倾向,打人、咬人、骂人的行为。 且在事后询问孩子情绪的时候,孩子经常回答「不知道」「我就想这么做」。 面对这种问题,家长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将心比心帮助孩子把要表达的情绪说出来,可以用 「是不是...还是...」 的句式,一步步靠近孩子的心扉; 第二步:界定问题在哪,让孩子能够清楚说出有这种情绪的原因; 第三步: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或者父母提供一个可行计划,让孩子做决定。 具体这三步要怎么走呢,用一个案例示范一下就非常清晰了: 豪豪:我不想做题。 (第一步)妈妈:嗯,你不想做题,是不是题目太难了,还是你只是想出去玩,不想做题啦? 豪豪:题目太难了,不想做了。 (第二步)妈妈:题目比较难呀,所以你现在不开心呢,那么,是哪里不会做呢? 豪豪:计算题,我不喜欢做。 (第三步)妈妈:但是,这些练习是今天要完成的作业哦,那这样,妈妈也跟着你一起做,看谁能做得又快有准,赢了妈妈有奖励好不好? 03
不懂变通,发脾气 ☞ 具体案例: 情景一:提前说好去游乐园,可是下暴雨了 妈妈:外面在下暴雨哦,没办法去游乐园玩了,我们在家玩吧,或者看你喜欢的动画片。 豪豪:我就要去游乐园玩! 妈妈:外面这么大的雨,怎么去呢? 豪豪:我不管,你说好今天去游乐园玩的。 情景二:机器人不小心摔烂了 豪豪:我的机器人摔坏了! 妈妈:没事,我们再买一个就好了。 豪豪:不行,我就要这个,我就想他变好! (然后就开始哭闹了) 有家长就困惑了,为什么有时候提供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孩子还是「一根筋」就开始发脾气呢? 3 岁前幼儿的思维模式还是倾向于 非黑即白,很难接受灵活性的突然变化。 有的孩子,到了 4-6 岁还是这个样子。 这类孩子更喜欢可预测、有规律的做事方式,一旦出现不确定、无法预测、模棱两可的情况,就会变得躁动不安。 通常表现为,碰到 计划以外或者与平时不一样的事情后 ,就会用发脾气表示抗议。 而且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较长,易形成与爸爸妈妈对抗的氛围。 让这种孩子情绪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 生活的有规律、让他有充分安全感 。 养成规律的生活、引导并尊重孩子对自己生活做一些安排。 允许孩子「发号施令」,不但能让他情绪更稳定,而且还能一举两得的帮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进行引导, 接受事情的意外和变化 。 例如,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每天天气变化是无常的。 讨论家庭中每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颜色,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 讨论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能够 意识到结果是多样性的。 04
萌芽中的自尊作祟,发脾气 ☞ 具体案例: 情景一:跟别人打羽毛球,输了 华华:哈哈哈,这一场我赢了。 豪豪:(捏紧羽毛球拍,像是意气用事一样打球,输得越多打得越不好) 情景二:成绩出了,比料想中差 妈妈:这次的成绩退步了,这个知识点还要补一补。 豪豪:只是粗心做错了而已!下次我能考好的! (然后开始生闷气、闹情绪) 从 5 岁开始,孩子开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也开始萌芽。 他非常渴望关注、很想什么都做的很好,甚至想证明自己。 这个阶段,让他大发脾气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学习一样新事物时感到吃力,或者不如其他人 。 因为太着急做好,所以一旦遇到了挫折,就很容易发脾气。 对待自尊心开始萌芽的孩子, 尽量少批评是个不错的原则。 比如打碎东西,问问孩子 应该怎么办 ,比说你为什么总是不小心、是谁干的,要好很多。 在这个阶段,孩子心里是非常有数的,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心里可拎得清了。 要是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让他们觉得超出自己的能力,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反抗。 无论是哭闹打人,还是哭天喊地,多数都是因为他们在很多相关技能上还没有完善。 原因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尽相同 。 但孩子发脾气时,最不应该就是用发脾气对抗发脾气,而是作为「实践派」,用好的办法,疏导孩子的情绪! 爸爸妈妈们,一起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