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我国仪仗队早早等候在机场,热情迎接这位国家元首的到来。 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他,在周总理的陪伴下,金日成检阅我军三军仪仗队。检阅完毕后,一位军人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一把搂住金日成的脖子,笑着打招呼:"老金,怎么是你呀,想死我了。"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直接惊到在场所有人,幸而周总理还是冷静沉着,及时化解眼前局面。事后,这位军人遭到周总理的严厉批评。 那么这位军人到底是谁?他和金日成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一切还要从金日成过往的经历说起。 图|周总理迎接金日成访华金日成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朝鲜重要领导人金日成与我国有极深的渊源,他在我国度过近四分之一世纪的生活、学习和斗争岁月。 1912年,当我国正处在动荡不安时,在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古平面南里(今平壤市万景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金日成出生。 而早在金日成出生之前,日本就已经侵占朝鲜,十九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发动海战剥夺制海权,随即在朝鲜半岛登陆。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皇俄国,又将俄国的势力赶出了朝鲜半岛。 日军占领朝鲜后,对无辜百姓们展开残杀,人民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许多不堪忍受残酷殖民统治和剥削的朝鲜人民逃往中国东北,安家生活,这其中就包括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 金日成出生时,父亲金亨稷为他取名"金成柱",寓意是希望儿子日后成长为国家的柱子(下文称金日成)。 图|金日成出生地——万景台 1920年,8岁的金日成跟随父母来到吉林省临江县,他的父母都是伟大的革命斗士,父亲金亨稷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者,毕生追求"光复祖国";他的母亲康盘石也一直为光复祖国和解放妇女的事业而奋斗。 在父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少年时期的金日成就胸怀大志,有朝一日都要光复祖国,将日本侵略者赶出祖国。 在中国东北,父亲专门为金日成请了老师,学习汉语,金日成先后在临江小学、抚松第一小学、吉林毓文中学学习,这让他自幼就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于这一点,他一直很感恩自己的父亲。 多年后,金日成回忆时说道: "如果我说不好中国话,就很难和中国人建立亲密关系,也不可能顺利地同他们结成抗日联合战线,在敌人的镇压极其残酷的东北土地上根本就站不住脚……总之,我学会了中文,可以说给朝鲜革命带来了很多好处。" 图|金日成 金日成收获的不仅是汉语,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吉林毓文中学读书时,金日成遇到很好的校长,他叫李光汉。李光汉与周恩来是南开学校的同窗,他支持搞革命。所以读书时期的金日成时常缺课,去组织开展革命运动,当军阀来抓捕金日成时,李光汉总是维护金日成,就算没办法保护是,李光汉总是提前通知他快逃。 在那段进行青年学生运动和地下活动的危险时期,金日成幸好遇到了这位好老师的帮助。不幸的是,1929年由于组织开展运动,金日成被逮捕入狱,囚禁于吉林监狱。 一年后,金日成获释。就在金日成离开监狱的第二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武力侵占东北,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让我东北数千万同胞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 对于日本人的恶行,金日成有切身体会,所以"九一八事变"后,金日成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 抗联时期的金日成 "九一八事变"后,英勇的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开始组织游击队,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抗日军。 1932年,共产党人杨军武、杨林前往吉林省磐石县,发展武装力量,领导军民进行反日游击斗争,创建了磐石工农义勇军。 同年,杨靖宇前往东北,整顿分散在各县的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同时,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创建而成。 而从这一年起,生活在东北的广大朝侨劳动群众、朝鲜革命者,也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一起并肩作战,痛击日寇。1932年4月25日,20岁的金日成在吉林创建了安图县抗日游击队。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后,金日成创建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4月25日,也被视为朝鲜人民革命军成立之日,朝鲜人民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图|杨靖宇 1932年11月,金日成率安图抗日游击队,前往汪清县,并与汪清抗日游击队、宁安抗日游击队合并,扩编为汪清抗日游击队。 1933年,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杨靖宇以南满游击队、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由杨靖宇担任师长。 一年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以及分布在南满的十余个抗日武装部队联合召开大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由杨靖宇担任总指挥。 东北抗日联军,又称"东北抗联",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部队,它由大大小小的抗日力量组成,并且队伍一直在不断壮大中,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斗争,不屈不挠,宁死不辞。 到后来,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1936年7月、1937年10月、1939年5月分别合编于第一、二、三路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为总指挥。 金日成所在的汪清抗日游击队、与延吉、和龙、珲春的游击队先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东满游击队,之后又被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下设四个团,金日成则担任第三团政委。 金日成率领的部队是朝鲜人民革命军主力部队,他们在中国东北地区作战时,称"东北抗日联军",若是在朝鲜作战,他们称"朝鲜人民革命军",根据情况,金日成部队所到之处都能在中朝两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坚持斗争。 金日成率领部队与抗联的其他战友们配合作战,多次重挫日军,他也因此被称为"金日成将军"。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原来的"金成柱"改名为"金日成",东北的很多军民都十分熟悉"金日成"这个名字。 图|金日成旧照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后,扩充为三个师,金日成任第三师师长。1936年5月,金日成组建朝鲜反日民族战线祖国光复会,他被推选为会长,并且在长白山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东北这块土地上,无数的抗日英雄奔赴前线,与日寇英勇作战,书写着一段又一段的抗日传奇,除了金日成、杨靖宇,还有像魏拯民、张蔚华等人,他们都不惜为抗击日寇牺牲性命。 金日成与杨靖宇到1938年才第一次见面,1938年11月,金日成、杨靖宇在濛江县(今靖宇县)见面,杨靖宇刚露面,没有第一时间卸下行装,而是先与金日成率领的朝鲜部队打招呼,他友好的态度也赢得了金日成、朝鲜军民的敬重。 1939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下令,要求成立挺进队,捕杀杨靖宇、金日成等抗日领袖,并以悬赏1万元作为报酬。日军开启了对金日成部队、杨靖宇部队的疯狂扫荡。 图|杨靖宇将军塑像 三十年代末期,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日本关东军为巩固东北这块侵略基地,疯狂增兵,他们将枪口对准抗联,疯狂扫荡。东北战场上战事尤其激烈,抗联的战士们死伤无数。 1940年冬天,周保中、李兆麟率领抗联部队陆续退到苏联。同年抗日英雄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形势愈发紧张起来,很多抗日联军的战士们都从东北地区转移,金日成部队也撤退至苏联远东地区。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被改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又称为抗联教导旅。金日成出任一营营长,他时常鼓励战士们:"在战场上,只要能消灭日本鬼子,其他并不重要。" 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会迎来胜利的果实。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身在苏联的中国人民、朝鲜人们都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1945年9月19日,33岁的金日成乘坐苏联军舰,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朝鲜,也告别生活了25年的中国,告别了多年来与自己患难与共、共同战斗的中国战友们。 图|八十八旅部分军官合影,金日成(一排右二) 1945年10月,金日成退出中国共产党,建立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8年9月,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朝鲜人民赶走恶行昭彰的日本侵略者,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36岁的金日成出任首相,1953年改为"国家元首",金日成成为 朝鲜最高领导人。 父亲期望他日后成长为国家的柱子,后来他真的成为国家的柱子。金日成永远不会忘记,在东北抗联奋战的那段日子。在共同的抗日战斗中,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早已经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 金日成也从未忘记中朝人民的情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几度来华。 图|周总理与金日成周总理批评王明贵 1953年11月,金日成访华,周总理、彭老总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到车站欢迎;1958年11月,金日成访华,周恩来总理亲赴车站迎接;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金日成再度访华,站在天安门城楼之上,观看庆典。 他清楚地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走到胜利的这一天,和平安稳的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而在金日成访华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个插曲。 他走下飞机,我国仪仗队已经等候在机场,热烈欢迎他的到来,在周总理的陪伴下,金日成检阅三军仪仗队。 就在检阅完毕后,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位军人,一把搂住他的脖子,笑着打招呼:"老金,怎么是你呀,想死我了。" 这位冲出来的军人叫王明贵,我国开国少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位王明贵将军与金日成是旧识。 图|周总理与金日成 王明贵是吉林省磐石县人,"九一八事变"后,为保卫自己的家乡,王明贵加入东北人民革命军,在军长杨靖宇的率领下作战。 王明贵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员,先后任第六军三师连长、团长、代师长、第三支队支队长,是一名战力强劲的虎将。1938年,随着日本侵略者攻势猛烈,抗战形势愈发紧张,王明贵跟随抗联第六军,进入苏联。 他在苏联一方面接受战术、技术各方面的训练,增强部队的战力,另一方面抗联战士们和苏联远东军一起组成十几个战略侦察小分队,开展情报工作。 在苏联,东北抗日联军被改编为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金日成出任一营营长,而王明贵则是第三营营长。 金日成、王明贵曾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王明贵出生于1910年,比金日成大两岁,他们都为了抗日的目标而奋战,闲暇的日子里,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讨论军事作战问题。 那时金日成还不是朝鲜领导人,王明贵也还不是开国少将,他们不过是共同作战的好战友,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图|王明贵 金日成为了朝鲜人民事业殚精竭虑,建国后王明贵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为部队建设鞠躬尽瘁,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直到这次金日成访华,王明贵看到那个熟悉的面孔,一下子没能控制住激动情绪,直接奔到金日成的面前,诉说着往昔情谊。 王明贵将军性情直爽,待人真挚,这当然无可厚非,金日成也完全理解,后来他还送了这位老战友两车皮的苹果。但这毕竟是接待一国元首的重要场合,他这样的行为还是一些不合适。 事后,周总理还是严肃批评王明贵将军:"他不是当年的抗联营长,他已是国家元首了,你这样非常不妥,以后要注意。" 王明贵自知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便坦率地向周总理承认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图|周总理与金日成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上个世纪内同样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尤其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这也注定了金日成与我国的深厚缘分。 诚如周总理1958年在平壤市牡丹峰,参观朝鲜解放纪念馆时的题词: "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胜利,朝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