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南张捷等人在网上对联想发起了多次攻势,仍然动摇不了联想呢?难道联想真的背景很强大吗? 从联想的"不回应"可以分析出,虽然司马南张捷等人对联想的质疑不一定都是真的,但联想本身肯定是多多少少有点问题的,要不然不可能这么"任人宰割"。 那为什么国家队不出手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就能大概懂了。 2006年左右,我在一个专门做防盗门的工厂里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个工厂里里外外加起来一共有50多个员工。其中有一个在车间里做门的李师傅(化名),他比较特别。 第一是他经常迟到,不光车间主任不管他,老板也不管他,而且不扣工资。第二就是,车间里做门师傅们的工资是计件的,是论平方的,按制作的难度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每平方是多少钱,比方说A等级制作一平方师傅可以得到40块钱,B等级制作一平方师傅可以得到50块钱。整个车间里,除了李师傅以外的所有其他师傅的工资计算方式都一样,唯独李师傅跟别人不一样,李师傅要比其他人高10%,比方说他制作A等级的防盗门,每平方可以拿到44块钱,而别人只能拿到40块钱。 这种很明显的不公平,工人师傅们当中肯定有人有意见,老板也一直没解释,直到年终放假的那天晚上全体员工聚餐的时候,老板才做出了解释。 原来,老板当初是另外一家防盗门厂的业务员,做了两年多的业务员之后,他就想自己单干,说干就干,于是他就从原来厂里辞职了,又跟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租了个仓库就开始自己干了。 但是很快他就遇到问题了。 老板是业务员出身,出去谈业务拉订单没问题,但是他自己不会做门,也没时间精力去学习做门,所以他当时是花钱请的几个师傅在仓库里做。 第一批业务是小区里单元楼下的那种简易防盗门,这批订单没问题,顺利完成了,老板也赚了点钱,于是第二批订单又来了。 这次老板接的业务是某银行的业务大厅的大门,一共十几扇大门,老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接到了这么个大订单,制门的师傅们也表示制作没问题,一定能按时完成。 可当第一扇门做出来的时候老板傻眼了,这质量做的,别说交代客户了,连自己都交代不下去,当初信誓旦旦保证没问题的做门师傅们也低着头不说话了,原来是他们吹了牛。 现在的问题是,原材料浪费不说,工期也眼看着没多长时间了。老板也是急得团团转,这事儿如果是大厂遇上了,虽然也算个问题,但就算这个订单违约赔钱,大厂也能扛过去,可是以老板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这个订单做不好,材料费赔上,违约金再赔上,那他就很难翻身了。 老板也不是不重视生产,他当时从原厂离职的时候他也准备拉几个技术好的制门师傅,可是没人愿意跟他出来干,原因很简单,在大厂里干活稳定,工资也有保障,跟着他出去干的话,最终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所以原厂里没有人愿意跟着他出来,老板只能是找到了现在的这几个二把手。 就在心急火燎的时候,老板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就是李师傅,他技术没问题,做事也可以,但是李师傅有个毛病,就是爱睡懒觉,一个月总有那么三四天因为早晨起不来迟到被厂里罚钱,为此,虽然李师傅技术不错,做的东西也很好,但是李师傅在厂里一直都不被领导认可。 老板赶紧打听到李师傅家的住址,当天晚上就找到李师傅家里跟李师傅去谈。老板给李师傅开出了三个条件,如果李师傅能从原厂立马辞职出来给他干活,第一,不管李师傅从原厂能不能拿到工资,老板都补李师傅一份工资。第二,在把活干好的前提下,允许李师傅上班迟到,老板一概不做任何处罚。第三,李师傅可以拿到比其他制门师傅高10%的工价,而且长期有效。 就这样,李师傅来到老板的厂里,帮老板度过了难关,而那两个针对李师傅的政策允许迟到跟工价比别人高10%也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在工厂发展上正轨以后,老板对李师傅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可是这两个政策仍然长期有效。 老板也知道这样可能会让别人感觉不公平,但是这是他当时承诺给李师傅的,他不能不认。 老板的原话是:"我现在完全有能力推翻我之前对李师傅的承诺,但是推翻承诺的代价我承受不了,如果我把对李师傅的承诺推翻,可能短期内可以消除工厂里不公平的声音,但是长远来看,我是一个不信守承诺的人,谁还愿意相信我,谁还敢跟着我干"? 老板的话讲完以后,员工们热烈鼓掌,那些质疑工厂不公平的声音也就此消失了。 我的故事讲完了,大家明白为什么国家队不对联想出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