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普照寺,位于泰山天外村东侧,环山路路北,因为从环山路到普照寺还有一段路程,在路边不易发现,普照寺虽然规模不小,看点不少,游人确是不多。有寺在深山无人识的感觉。一段不太好走的石板路后到达普照寺前广场,四周丛柏深深,广场开阔平整,能停不少车,刚进来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寺庙中规中矩,泰山的普照寺和关帝庙、红门宫有一个别的寺院没有的建筑特点,建筑中轴线上,主殿后面上升月台上设立一四角攒尖亭,亭子后面一般会是一座规模较大地位较高的殿阁,这种建筑结构好像未在别的地方见过,可以算是泰山寺庙建筑的独特风格吧。泰山上寺庙总体建筑特点就是中规中矩的明清官式。 1、泰安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感觉有些偏僻啊,看建筑样式,很有年代感,也很美观大气。 2、普照寺前的停车场,国保碑上有塔林,但是都是新建的。 3、中规中矩的山门。 4、入院后钟鼓楼。 5、一面墙,上面都是搜集的碑帖。 6、其中一块五贤祠碑记,光绪年 7、投书涧,有故事的名字,比较励志。 8、正殿大雄宝殿,硬山顶三间。内供释迦摩尼趺坐铜像,东西配殿各三间,院内银杏、油松各两双。 9、正殿山墙,后接筛月亭。 10、正殿后面因山势筑高台,台上设置前亭后楼,亭为筛月亭,四角攒尖顶,四棱石柱,后为摩松楼。 11、登上台阶可见全貌。院落开阔,中轴对称。 11、筛月亭,亭旁有六朝松,状如华盖,每当皓月当空,松下银灰万点,如同筛月,故名。 12、六朝古松以于2010年死亡,甚是可惜。 13、筛月亭后面的摩松楼,硬山两层五间,是普照寺的制高点,气势很足。 14、在摩松楼东侧一组建筑群为后院,成菊林园,有松一株,冠大如棚,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题为:"一品大夫" 15、后院正房,额题"菊林旧隐",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现为高僧满空纪念堂。 16、门前楹联: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砖,地吾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