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进行时,今天,我们依然不说经济,不说楼市,说历史。 更准确地,是说世界格局的底层逻辑,以及这个底层逻辑在今天的演变。 1
我们从一个历史现象开始。 读西方历史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1、1805年拿破仑统一欧洲大陆; 2、1941年希特勒统一欧洲大陆; 虽然这两场战争时隔将近150年,但在统一欧洲大陆后,紧接着他们却奇怪的做了同一个动作,就是进攻俄国。 这简直就是俄国的宿命一般。 为何会如此? 按说,俄国对于欧洲大陆来说,一直都是边缘国,并非欧洲核心利益圈。 并且对于无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来说,都很清楚进攻俄国是下下策,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区域地处北寒极冷地区,如果在短暂的夏季进攻不下,那就会瞬间让自己进入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这对以枪炮和阵地战为主的现代热兵器战争,是绝对的大忌。 所以,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只能是迫不得已而为。 因为,他们打不过英国,在和英国的制海权争夺战中,都失败了。 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成为全球日不落帝国,法国和德国的陆军实力再强,也无济于事。 因为海军和陆军,这本就是两个不同范畴。 制海权失败,形势便瞬间严峻。 在拿破仑时期,欧洲大陆已是全世界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城市化率高,意味着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多,意味着种地的人少。 但维持城市生活的核心资源依然是粮食,这一点无可替代。 但欧洲大陆人都是粮食消费者,而不是粮食生产者。 之前,欧洲大陆完全依靠海外贸易来购买粮食,这时,依赖的是英国的商船和海军。 用现在流行的术语,就是自己的粮食安全被牢牢地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 拿破仑统一大陆后,又打不过英国,一气之下就下了大陆封锁令,禁止欧洲大陆和英国贸易。 那好,你是领主,你厉害,你不让和英国做生意,那你就必须给大家提供粮食,这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结果,拿破仑束手无策,只有向东入侵俄国,去掠夺土地和粮食。 这个遭遇和逻辑也适用于后来的希特勒。 德国颠覆不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海外贸易基本停滞;但又必须为它占领下的西欧提供口粮、工业原材料、燃料。 结果,它也只能去入侵苏联。 这时,我们就能窥见了一个世界格局的现代化特征,那就是谁掌握了制海权,谁有掌握了别人命脉。 因为现代经济,基本特征就是工业制造和贸易带动之下的全球资源流动。 失去了制海权,就等于是失去了整个外部世界。 所以,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就是一个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的战争。 德国与英美的战争,也是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战争。 而法国、德国与俄国的竞争,则就是陆权国权与海权国家的竞争。 明白这个,是认知现代世界的基础。 2
海权和陆权,这是近500年来,或者说自地理大发现和全球贸易以来,逐渐形成的全球格局。 虽然全球霸主几经变化,但这个逻辑一直到今天,仍是世界运行的主要框架。 但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海岸线,那怎么分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 法国是最好的例子。 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几代法国统治者的国家战略目标,都是将控制区域延展到自然边界。 也就是将国家领土扩张到扩无可扩,像大山、大河、海岸,这种能够构成稳定屏障的地方,否则绝不停止。 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被用来编练军队,以此在欧洲大陆上建立霸权。 这就是说,海外贸易和殖民只是从属战略,而不是核心战略。 但英国截然不同。凭借英吉利海峡屏障,英国本土1000年来都没有被攻占过,这让英国陆军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不断拓展海外贸易范围和规模,英国必须建立保护它的手段,这就是海军。 英国所有的战争,基本都是为了拓展海外贸易边界,比如说鸦片战争。 远洋贸易看似在茫茫大海,但实际上常用的商业航线只有几十条。 只要控制这些关隘,基本就控制了海洋贸易。 所以,英国海洋经济的壮大和英国的海军霸权,一直是相辅相成的。 今天,美国继承了英国的海权领主地位,也建立了基于全球贸易的最大海外军事基地,基本控制了所有的海上咽喉通道。 这已经成为近500年来的国际格局范式—— 全球范围的海洋航行,通常会由一个霸权国家承担义务,其他国家则搭大国的便车。 在大航海以来,只诞生过两个霸权,英国和美国,相继承担了自由航行权的维护职责。 这需要花费很高的财政成本。 但英国和美国之所以愿意做,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在全球海洋贸易当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只要全球贸易能够平稳运转,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只要维护了全球贸易和航运系统的正常运转,就能给他们制造带来最大的好处。 利益是一切的根源! 3
迄今为止,一共有三次海权和陆权之争。 第一次就是英国和欧洲大陆之争,持续了100多年。 第二次,是美、苏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 美苏争霸,是非常典型的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的对抗。 美国的做法是创造一个基于天然禀赋的不同和市场经济原则,形成的具有分工差别的全球开放经济网络。 苏联的做法则是在欧亚大陆的内部建立一个封闭的势力范围,通过开发势力范围之内的士地、人力和原材料的各种资源,来发展它的中央控制型的计划经济。 但这场竞争已经早有结果。 第三场海权和陆权之争,就在当下。 首先,眼下的在美国利益之下构建的现代海权,是建立在石油美元的体系之上的,这和英国执掌海权时的工业制品和资源为主的实体贸易,已经截然不同。 裂痕就出在这里,今年开始,疫情叠加俄乌战争,导致石油美元体系被撕裂了,出现了大宗资源原产国话语权强势崛起,并绕开美元,用本国货币直接结算的最新情况。 这就导致世界出现了两个体系: 1、石油美元; 2、大宗资源+本国货币 这等于是直接动摇了美国的基础利益。 其次,美国醉心战争导致的美国国际信誉显著下降。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崛起,增加了国际社会的可选择性。 中国的一带一路,堪称是陆权主义的最新特征。以及构建的路上骨干高铁网络,正在形成中国和全球经济的最新体系。 第三,是全球经济增量衰退,导致的存量竞争之下的国际大分裂。 前不久在中亚召开的上合组织元首会议,绝对是最近以来,最重要的,也是决定世界格局的一次大会。 本来,一个少数陆权国家的小范围组织,已经迅速的扩大到了包含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伊朗9个成员国;和阿富汗、白俄罗斯、蒙古、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土耳其、斯里兰卡9个观察国和对话国的庞大组织。 只要仔细看一下这个名单,就能知道这就是全球主要陆权国家的大集合。 再加上中非论坛之类的跨洲际组织,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基于中国利益的陆权经济秩序。 现在的国际政治,信奉的是进攻型现实主义。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唯一可能,就是做规则的制定者。 只有制定规则的人,才是国际经济最大的利益获得者。 没有一个经济强国不想做这个规则制定者,也没有谁是天生的霸主。 假以时日,一切都有可能!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