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 此前,社长在《曾经与青岛齐名的湛江,为何却发展不起来?》文中分析过湛江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本期文章将重点讲讲湛江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2021年,湛江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43.1%,居广东各市第1位 。今年上半年,湛江实现GDP1705.83亿元,同比增长1.6%,首次超越大湾区城市中山,跻身全省前十。 湛江,要"逆袭"了? 梦碎 湛江,因港而生、因港而兴,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湛江港是曾经的中国"八大港"之一。 在改革开放之初,湛江的起点很高,坐拥西南第一大深水港,又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可以说,手中握得一手好牌。 然而,由于战略失误,湛江的发展被"两水一牧"政策(水产、水果和畜牧业的简称)所耽误,进入90年代又因特大走私案而陷入沉寂的20年。 直到2003年,湛江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才开始重回发展轨道。 只可惜,湛江"生不逢时",彼时,广东的发展重心在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根本无暇顾及。2008年,广东提出"双转移"战略,在粤东西北布局了一批省级产业转移园区。 2009年,广东提出要把粤西地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要求湛江充当粤西的龙头地位。 在此背景下,广东大力推动珠三角产业向湛江转移,在湛江建立了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园区,并用行政手段将广钢项目、中科炼化项目从广州迁往湛江。 在这些工业大项目的支持下,湛江2009—2012年GDP年均增长12%以上,形成了钢铁、石化两大支柱产业。 2011年,湛江自我加压,提出"五年崛起看湛江、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口号,力争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500亿元,冲刺"广东经济发展第二梯队,GDP在全省实现"坐六争五"(排在广深佛莞之后,与惠州、中山争夺全省第五位)。 按照2013年GDP排名,广东经济第一梯队是广州和深圳,GDP在1万亿元以上。第二梯队是佛山和东莞,GDP在5000亿元以上,而彼时的湛江为2060.01亿元。 这意味着,到2017年,湛江要进入广东经济第二梯队,GDP至少需达到5000亿门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湛江此后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经济增速连续3年高速增长后,在2015年迅速回落至个位数,工业增速则出现大幅下滑。 2017年,湛江GDP仅为2824.03亿元,远远低于此前定下的目标,也大幅落后于东莞和佛山,甚至还被隔壁的兄弟城市茂名"吊打"。 人均GDP方面,湛江2021年人均GDP为5.1万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8.09万元),低于汕头、茂名,在全省位列倒数第7。 时至今日,湛江仍然没有摆脱"人口大市、海洋大市、经济弱市"的形象。 反思 为什么湛江发展的不理想?首先,我们从政策来看,当年实施的"双转移"战略本质上是一种计划经济思维,为什么这么说?产业转移它是市场行为,不是说你想怎么转移产业就能怎么转移产业。 广东处心积虑让广州与湛江结对形成"产业联姻",意图靠省里去"输血"、去包办、去计划,却无形中扭曲了市场信号,淡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是,双转移战略开启后,广东只是一味向湛江"输血",却客观上忽略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宝钢项目、中科炼化项目落地后,湛江逐渐依赖这些"输血"项目发展,没有注重培育自身的特色产业。 2015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加上国家推动钢铁去产能,湛江的产业体系很快遭受到致命的打击,经济也随之大幅下滑。 第二、省里对湛江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省里想让湛江充当粤西龙头,但却没有给予实质性的政策倾斜。隔壁"兄弟城市"茂名凭借强大的石化产业,在GDP上强压湛江一头,与湛江 恶性竞争。 而曾经的港口"小弟"广西北部湾港则虎视眈眈,对湛江这个"西南第一大港"的地位不服气。2008年,广西获批了国家级的北部湾经济区。 凭借西部大开发、边疆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广西相继上马了防城港钢铁、钦州石化等项目,并且大力整合北钦防三市港口,与湛江展开正面竞争,蚕食湛江港发展腹地。 时至今日,北部湾港华丽"逆袭",已跻身我国沿海十大港口,正朝着 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奋进,而昔日西南第一大港的湛江港却日渐落寞。 变局 眼看着湛江日渐落寞,广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2017年,国家发布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湛江定位为中心城市,同年广东出台《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将湛江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8年,海南自贸港横空出世,在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湛江获得了重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展区、陆海经济通道重要节点、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战略定位加持,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 地利上,湛江地处粤桂琼交界地带,坐拥世界级深水大港,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城市底蕴自然不用多说。这里重点说说天时和人和,湛江过去发展不理想与缺天时和人和有关。 比如过去,国家重点发展西边的广西,出台的北部湾经济区、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红利都与湛江不沾边,加上省里不够重视,湛江自然备受冷落。 如今,国家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南海大开发战略都需要湛江参与。 第一个是南海大开发的战略需要,湛江虽坐拥深水良港,但过去一直传统军事基地的定位,受制于军事需要,湛江的区位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 如今,随着国家提出要把南海变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湛江区位经济价值得到极大释放,未来在与东盟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上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其次,不得不提海南自贸港,海南自贸港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未来封关运作之后,将是比肩香港一样的存在,届时湛江与海南讲形成类似香港与珠三角"前店后厂"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会彻底改变湛江的地缘和地位。 地利、天时都已具备,就差"人和"了。如何服务这些国家战略,湛江的突破口在哪?答案在于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的定位,大家千万别小看石化产业,它被誉为"工业之母",由此衍生出的产业链涉及汽车、电子电器、涂料、油墨、橡胶、塑料、造纸、玩具、医药、个人护理和家庭清洁等诸多行业。 湛江只要咬住这个定位,做大做强石化、钢铁产业链,满足未来西南、海南及东盟市场巨大市场需求,就等于抓住了逆袭的机遇。 在扶持的方式上,广东吸取了"双转移"战略的教训,对湛江的扶持政策从"输血"转为"造血"。 比如,广东赋予了湛江部分省级管理权限,让湛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潜力来"量身定做"发展。 亚洲最大化工项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 交通支持上,广东对湛江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全省第3大4E级机场——湛江吴川机场、华南唯一40万吨航道、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相继投入使用。时速350KM/H的广湛高铁后年也即将建成通车,届时湛江形成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 今年8月,总投资超600亿元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这项重大水利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变粤西的发展地位,解决粤西特别是雷州半岛缺水局面,为湛江大工业、大项目发展提供充足水资源。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目前,湛江已有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廉江新能源4个投资超100亿美元项目。随着,国家及省里政策开始倾斜扶持以及交通基建设施、大型工业项目陆续落地达产,湛江 可以说未来可期!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