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乡金平县的故事之三守护原始森林篇
原始森林,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森林资源,是神奇而美丽的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万物生长的重要宝地之一,也是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的重要资源之一。
中国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境内的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雄踞金平县城北面,山体巍峨高峻,峡谷深长。最高海拔2597米,最低海拔1020米,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严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他仰望北方,俯瞰着蜿蜒东西滔滔而去的红河和藤条江。由于金平县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雨林这两类森林植被在分水岭依然保持着较完整的原始森林面貌。重点保护山地苔藓常绿阔叶雨林和猿猴类动物。
这个自然保护区在分水岭中部。据有关部门实地勘测数据总面积16.8万亩,其中有原始森林8万亩,活立林木蓄积量达190万立方米。这就是云贵高原形成的天然屏障,美丽如画,引人入胜。
△神奇美丽的分水岭景观。黄泽光/摄、雄奇壮观分水岭,国民保护更美丽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原始森林,只有永远被人们的保护、开发利用而变得更有价值、更加美丽的原始森林。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不仅是金平县的任务,而且还是国家、省、州的任务。在国家、省、州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帮助指导下,金平县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开发利用工作,从讲政治、促发展、保安全、保稳定的高度对待分水岭的管理工作,形成各有关部门技术管理人员主管、各单位(含乡镇、村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分水岭管理工作新格局。
△向往分水岭景区的公路。黄泽光/摄
针对分水岭管理和发展的实际情况,金平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分水岭管理规章制度,作出了分水岭管理发展的近期或远景规划,并付诸行动。实行"林长制"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管理力度,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特别是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管理人员,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分水岭的山水,像农民爱护自己的庄稼一样爱护分水岭的一草一木,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分水岭的各种动物。甚至有的同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分水岭的管理发展的伟大事业。他们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团结互助、不怕困难、不惧艰险、披荆斩棘、翻山越岭、拼搏奉献、奋发有为,用智慧、热血和汗水创造了一个更加美丽的分水岭,让分水岭的森林资源更加安全,让分水岭的动物更加安生。
△分水岭管理规章制度牌。黄泽光/摄
△分水岭林长制管理公示牌。黄泽光/摄
△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科实验基地牌。黄泽光/摄
△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碑。黄泽光/摄
△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技术管理人员在原始森林中开展工作。
△神奇美丽的分水岭景观。
△神奇美丽的分水岭景观。黄泽光/摄、森林茂盛涵养水,万物共享同生存
在国家、省、州及金平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分水岭安全发展、新发展的景象。如在上世纪50、60年代,当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乡镇和村寨的各族人民对森林资源安全发展的意识不强、管理经验欠佳等,一度发现人们以家庭为单位或个人自由组织人员,随意到分水岭乱取木材、竹材等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分水岭原始森林资源安全发展。如今人们有着一种"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保护森林资源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森林资源管理、开发利用的各项工作中,人人争当森林防火先锋、个个争做森林卫士的新景象,为森林安全、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分水岭景区神奇的古树。黄泽光/摄
浩瀚的分水岭原始森林景致迷人壮观,林内种属繁多的乔木、灌木、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绞杀植物四季长青,盘根错节,遮天蔽日,布满林内空间,形成层次丰富,结构复杂的林相。在海拔1800米以上,枝梢悬垂着长长的松罗,绿绒绒的苔藓地衣铺满地面。山地苔藓林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8%。在地质史上,这里受第四纪冰川南移的破坏较小,因而保留下了200万年以前新生代第三、四纪热带、亚热带残余种和特有种。树蕨、原始莲座蕨和双扇蕨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其中树蕨有成片分布。
△分水岭景区神奇的古树。黄泽光/摄
上述这些古老的孑遗植物中,有被国家列为珍稀濒危树种的鹅掌楸、鸡毛松、云南拟单性木莲、福建柏、番龙眼等的10多种。它们都是稀世珍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鹅掌楸材质优良,木材花纹很美丽。这类树种如今在全世界只有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两种,因而显得格外珍贵。
60年代初期,云南省林科所金平试验林场调查了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仅在1公顷样地上就查出高等植物140多科,220余属,700多种,是国家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之一。内中除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以外,水青杠、黑丝栗、东瓜树、野八角在林内均有分布。尤其是大滑竹、薄竹等各种竹子更是成林成片。此外,还生长着沉香、灵芝菌、罗芙木等中草药。生活着许多兽类、鸟类和两栖类动物。其中有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的黑长臂猿、孔雀雉、白鹇、黑颈长尾雉、原鸡、眼镜蛇等。这些珍贵动物为寂静的原始森林增加了热烈的气氛,使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显得更加神奇和美妙。
△生活在分水岭景区的黑冠长臂猿。
△活动在分水岭景区的白鹇鸟。
△飞舞在分水岭景区的白鹇鸟。
△金平县人民的"母亲河"金平河的水源头,即分水岭间的泉水溪。黄泽光/摄
青翠欲滴的苔藓雨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巨大作用,金平县丰富的水资源大部分出自这里,境内的大寨河、麻子河、藤条河、老碑邑河、金平河、龙脖河等主要河流就发源于此。林内甘冽清澈的山泉汇集成无数的溪流,通过这些河流源源不断地分南北方向流进红河和藤条江。千百年来,正是分水岭的水源水灌溉了金平的田园,美化了金平的河山。
△分水岭景区自然天成的水库。黄泽光/摄
△分水岭景区自然天成的水库。黄泽光/摄
△分水岭景区自然天成的水库。黄泽光/摄、原始森林多故事,山清水秀醉人心
作为金平县土生土长的人,长到18岁高中毕业(勤工俭学、半工半农的年代,也是金平县深度贫困的年代)时,因响应祖国召唤当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一员。虽然离别家乡已有43年时间,但吾心中忘不了的是家乡的人民、家乡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吾永远难忘的地方。因为分水岭给吾的印象太深太深:第一次跟母亲学会进山取柴背柴(干柴)的地方;第一次跟爷爷学会进山找寻草药的地方;第一次参加学校举办学生体育比赛(爬山比赛)的地方……在吾的心中分水岭是古老、雄伟、神奇、富美的大山。
金平县分水岭越变越美丽。它是葱茏滴翠,四季长青,高山流水四时不断地全县绿得最美的地方,很是吸引更多人民群众的关注。由此,有着许多奇特有趣的与分水岭息息相关的故事。
一是著名画家黄泽金与分水岭的故事。黄泽金,金平县人,从小在分水岭实地写生学习绘画艺术,以点画、国画最为著称,取得惊人成绩。1999年他被上海黄浦江风景美术学院破格录用,他在学校学习期间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类拔萃,之后他被学院推荐保送到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深造,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年龄20岁之前到世界最高等级的美术学院学习艺术的画家。他是中国第一个研究出中西方绘画技法融入一体的点画艺术的画家。
△黄泽金在分水岭写生绘画。
△黄泽金绘画作品《美丽家园分水岭》。
二是青年画家黄思泉与分水岭的故事。黄思泉,金平县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他从小在分水岭实地写生学习绘画艺术,以工笔画、国画最为著称。他自行投资创建了金平县第一个美术馆。同时,他开创了中国画家第一个到祖国最贫困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金平县布朗族(莽人)山寨举办画展的纪录。
△黄思泉在分水岭实地写生绘画。
△黄思泉绘画作品《雄奇美丽分水岭》。
三是青年作家黄思洁与分水岭的故事。黄思洁,金平县人,现为网络作家、编剧、青年诗人、知音网《名家专栏》特约作家、青果阅读网签约作家、《星星诗刊》和《都市小说》杂志社特约通讯员、《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获得者、中国骄傲•第8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
黄思洁从小喜爱文学写作,特别是在上初中、高中时期,只要学校一放假就来到分水岭景区边学习写作知识边收集文学创作素材,从大自然中激发了他写作的灵感。从2015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以分水岭奇丽奇观为主要题材的诗集《爱之花香》、长篇小说《乾坤神龙舞(上)开天辟地》、长篇玄幻小说《惊世龙帝》等。特别是在2020年至2021年7月期间,在全国性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他边做好疫情防控边进行文学创作,写出2部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剧本《马鞍底风云1950》、《一二•一运动》、1部重大抗战题材电影剧本《云岭保卫战》等,一举创造了全县及全国文学创作史上的奇迹。
△黄思洁在分水岭景区学习、收集文学创作素材。
△黄思洁诗集《爱之花香》。
四是农民在分水岭上建设梯田梯地的故事。世居于分水岭脉延坡土地上的金平县阿得博村、干塘村等哈尼、瑶、汉族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分水岭原始森林中一年四季不断地流出的天然水开垦梯田、建造梯地,科学种植水稻、玉米、草果等,且年年获大丰收。所以在这坡土地上居住的诸多人家都不愿意离开原地方,其主要原因就是分水岭的水既人可以直接饮用,又可以灌溉各种庄稼地。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们在与分水岭相连的山坡地上开垦的梯田、梯地的奇丽景观。黄泽光/摄、结语
国家、云省、红河州和金平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通力协作保护好、开发利用好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这是祖国西南边疆地区国家重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先进典范,是人类科技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先进典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先进典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