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向来都是国际社会竞争与博弈的重要筹码,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能源战更是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真理。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社会上关于能源的战役再度打响,各种人员纷纷下场,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于能源的重视。 首先是关于北溪天然气的争论。 当地时间10月13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席一场会议时,再一次对俄乌局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自己执政期间展开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她自己从来不后悔与俄罗斯合作"北溪"项目,任何时代都有符合自己的有利选择。 默克尔之所以如此说话,其原因就在于,有众多欧洲政客表达了对默克尔的不满,认为她的政策造成了德国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看出,当今欧洲政坛的极端思想已经蔓延到了何种境地,按照默克尔的说法,就连当年冷战期间苏联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合作也是相当密切。 更不要说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国逐步淘汰核能与煤炭的能源计划,绝对离不开从俄罗斯进口廉价的新型能源。 所以说,这种无端的发言与攀咬绝佳地反映了当今欧洲政客的质量。 而在这种情况下,默克尔依旧坚持自己正确的态度与理念,也展现了一位优秀政治家的质量。 说实话,德国希望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确实是正常需求,但是在这场能源战争中德国的操作过于急切,以至于现阶段需要以数倍的价格从美国手中买天然气。 这算不算从一个坑跳到了更大的一个坑呢? 以至于现在,德国总理朔尔茨不得不在11日时向世界发表呼吁,表示需要一套互相协作的程序,让价格回到合理水平。说实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然后就是欧佩克减产的问题。自从欧佩克+宣布石油减产之后,美国算是彻底傻眼了,经过这几天的发酵,此事更是让美国尴尬无比。 无论是美国对沙特的指责遭到沙特严厉反驳,还是阿联酋总统与普京的亲密会谈,都足以向世人宣布美国队此事的无能为力。 而今天面对美国"服软"性的话语,表示你们减产可以,但是能不能推迟一个月再减产呢? 但是迎来的却是沙特强硬的回应"不可能",当地时间13日,根据美国媒体的消息,沙特先是断然拒绝了美国的批评,然后在面临美方提出的推迟减产时,沙特也以会产生负面效果为由给予了拒绝。 这一下美国的老脸算是彻底保不住了。 明眼人都知道,美国要求暂缓的原因就是为了错开11月的中期选举,不然高昂的石油价格,绝对会对美国民主党的选举产生灾难性的打击。 而基于此,现在美国的出路好像就剩下一条了,那就是放缓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的制裁。 现在就看在这场能源博弈中美国拜登政府如何抉择了,不过不管如何选,美国都已经输了一场。 总而言之,这就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现状,能源绝对是国际博弈的重点,而变幻莫测也是国际博弈的常态。 正如美国能够在天然气中吃死欧洲,大赚特赚欧盟的冤枉钱,但是在石油价格战上美国却落得下风。 现在的格局很微妙,接下来就看美国的对策依旧欧盟的抉择了,但是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各方都能保持克制,以世界人民的福祉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