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上将李杜,解放后被捕入狱,中央知道后为何下令放人并道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广州又迁回重庆,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兵败山倒,解放军很快就解放了重庆。
反动派溃败迅速,很多军警宪特来不及撤离到台湾,被公安局逮捕。
1951年,当时西南局邓书记看到被逮捕的高级军官名单时,看到了李杜的名字。
当时的邓书记略微思考后,就下令当时西南局公安的情报处长于炳然亲自接李杜回家,并要求他代表中央亲自道歉。
李杜到底是谁?为何会得到中央如此重视?
李杜出生于1880年,辽宁义县人,自小学习优秀,是当地有名的小才子。
1900年庚子事变,俄国在东北烧杀抢掠,李杜甚至为了救父母,中了一枪,所幸没有生命危险。
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李杜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决定弃笔从戎。将来的自己一定要护百姓安宁。
日俄战争爆发后,当时已是清军第二十镇司书,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毕业之后,更是一路高升。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早已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的李杜带头剪去辫子头,并将自己辖区内的革命人员保护起来。
随着李杜的有勇有谋,在1917年已经成为东北军第四团团长,当时日军在东北上蹿下跳,多次挑拨满清贵族"独立",甚至多次骚扰边境,使得百姓不得安宁。
李杜为了保护百姓,亲自定制剿匪计划,并承诺单独进入山匪中,避免双方厮杀。战友怕他遇险,劝阻他,他说:"倘能靖边氛,一身何足惜"。
就是这样,李杜单枪匹马,进入山匪窝,值得庆幸的是,他最后成功说服了山匪,从此名震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军署参谋长叛变,将吉林拱手让给日本,并听从日本人的调令。
李杜当时正在依兰镇守,兼任东北军24旅旅长的他,下令坚决抗日,并禁止他所管辖的地区所有税款拒绝上交。
同时李杜整顿兵力,下令抗日,准备夺回吉林。
汉奸熙洽
李杜当时在吉林影响力大,熙洽为了拉拢李杜,用高官厚禄来说服李杜转投日本人,被李杜言辞拒绝。
1932年,伪满州国在哈尔滨建立,李杜开始攻打哈尔滨,开始战争顺利,连打连胜,没想到日寇趁李杜不在依兰,攻打他的大本营,导致弹药粮草被洗劫一空。
李杜无奈只好退出,去了苏联,后从苏联回国后,他想要组织义勇军拯救水深火热的东北人民,找到了蒋介石。
但是蒋介石根本不在乎那些还在受难的百姓,而是将全部精力对付共产党。
后来他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接触到了我党。
在这期间,李杜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到处奔走为抗日做募捐。
我党也高度支持李杜的抗联行动,他一直想回东北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东北,然而,对李杜而言回东北的道路是那么的曲折艰辛。
蒋介石为了阻止李杜回到东北,暗中使了不少手段,让李杜回东北的愿望一度落空。
1938年,李杜定居在重庆后,他使用电台联络上了东北抗联军队,之后更是担任了东北抗联军队的总司令,将散落东北的抗日义勇军组织起来,建立成军团,在东北有效地打击了日寇。
李杜的部队越来越壮大,是蒋介石所不能容忍的。
他不仅下令封了东北抗日联军司令部,还让他身边最大的特务头子戴笠严密监视李杜。
李杜为了家人免受国军的迫害,只能让家人四处藏匿,不敢接触家人。
在戴笠的严密监视下,李杜无法实现抗日的愿望,看着深受其害的百姓,内心的痛苦时刻折磨着这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
1946年,第二次内战全面爆发,蒋介石为了占取东北,他找到了李杜,并授予李杜陆军上将。
经过这么多年的交手,李杜早已清楚蒋介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拒绝了他本可以回到东北的机会。
也正是这一次的拒绝,李杜到去世也没有机会再回到东北。
1949年,重庆解放后,李杜因蒋介石授予的陆军上将身份而被捕。
幸好邓书记看见了这份名单,也认出了名单上的这个李杜就是当年的爱国将军。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解放后,李杜其实可以回东北的,但是因为年龄太大,故在重庆安度晚年。
后被李杜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
1956年逝世,享年76岁,致敬这位为抗日奉献一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