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极右翼政党赢得大选,梅洛尼上台后政局会动荡么?
意大利的大选结果出来了,极右翼力量——意大利兄弟党赢得了大选,不出意外的话,梅洛尼将成为意大利的女掌门人,也是意大利首位女总理。
这个事在欧洲学界引起了比较大的波动,因为大家认为作为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意大利的政局导向了极右翼,那么对于整体欧洲的团结,以及对于欧洲一体化都有巨大的影响。 欧洲的中右翼政党基本是以怀疑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为主要特征的,也就是疑欧派。
那么现在大家有几个担心,第一个是担心梅洛尼上台以后会带来一系列的骨牌效应,尤其是法国,将来国民阵线的勒庞能不能上台。第二个是认为梅洛尼上台以后,会不会导致意大利在对俄政策上跟欧洲公开唱反调,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意大利右翼,像贝鲁斯科尼,跟俄罗斯关系都很好。第三个就是会带来欧洲的整体分裂。
关于这个担心和预判,我个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点,其实意大利这个国家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它在欧洲整体上的地位是迅速地边缘化,所以欧洲一体化引起意大利这些国家反弹的确是很正常的 ,因为欧洲一体化实际上是法德核心。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意味着欧洲其他许多制造业的大国,它们的制造业产业被德国所冲击。
08年以前我在意大利待过比较长的时间,当时我住在威尼斯边上的德雷斯特,离乌迪内斯的主场很近,去乌迪内斯看球比较方便。那个时候的感觉就是意大利很富裕,当地人每个礼拜天基本上全家人要到餐馆吃饭,然后商业也很好,制造业也不错。
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2014、15年我再去的时候感觉变化就非常明显了,因为我以前住过的德雷斯特是一个意大利北方比较富裕的地方,可是后来我再去的时候看到当地的情况就很伤心,作为一个在那里有过美好回忆的人是非常伤心的。
那里基本上商业中心全倒掉了,超市全倒掉了,只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就是杂货铺还在。意大利人没钱了,周六周日也不上街吃饭了。
意大利的整个制造业基本都垮掉了,然后德国的制造业会比较好一点。意大利以前造船、建筑、服装、汽车都是非常好的,现在都是苦苦挣扎中。
在欧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默克尔的德国政府实现了希特勒当年想做没有做到的事情,就是事实上的统一欧洲,而这个代价就必然是由欧洲一体化,德法中心之外的其他国家来承受的。像意大利这样工业基础不错的国家,这几年就很萧条得很厉害,所以他们对欧洲有情绪是很正常的。
我一直认为这些国家的中右翼或者极右翼,早晚会有一天上台的,因为欧洲的一体化是个不均衡的一体化。欧洲一体化的红利基本是由中心国家来瓜分,而欧洲一体化的补贴原先是由意大利这些国家来分,但是现在是由东欧国家来分。
那么南欧国家跟东欧国家的博弈过程当中,南欧国家就很吃亏,所以他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实际上是被牺牲了,尤其是在难民潮以后,意大利同时还因为它作为天主教国家,对于难民潮是比较宽容的,所以本身受到了难民的大量冲击。
以前就是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这些东部的难民,现在还包括北非的难民,所以意大利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当中遭到了巨大的牺牲,而没有获得足够的补偿,那么老百姓选疑欧派上台非常正常。
第二点就是欧洲政治实际上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稳定,基本是个钟摆政府,像德国那样长时间的这样一种基民盟的一种执政状态少,大部分国家执政状态都是比较破碎的,像法国左右翼也是来回震荡的,比如萨科齐、奥朗德也是这样来回震荡的,所以意大利出现来回震荡也很正常,这是因为它的多党制,它的社会碎片化导致的。
意大利兄弟党虽然具有强烈的法西斯主义性质,带有二战以后的意大利的新法西斯运动的遗留色彩,而且据说它的领导人梅洛尼也很崇拜墨索里尼,但是说实话,法西斯跟纳粹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罗斯福早期的时候也夸过法西斯运动,法西斯是源于意大利自身特殊情况的一种产物,第一它有罗马辉煌的历史。第二,它在近现代以来非常的衰弱。第三,它具有高度的分裂和多样性。所以在这种国家,它就会出现一种思潮,希望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实现民族力量、民族崛起和民族统一。
法西斯在罗马的语境本身也不是什么坏词,它指的是在紧急状态之下,执政官拥有超越法律的权力。然后为了生存,在法西斯状态之下,罗马的很多保护平民的法律会失效,就类似于国家紧急状态。
那么法西斯后来为什么会臭名昭着呢?就是因为墨索里尼被拖上了希特勒的战车。纳粹是集权主义的,是很邪恶的,法西斯是莫名其妙地成了牺牲品。墨索里尼是不想打二战的,也不想参与的,但是希特勒给他两个选择,要不然接受意大利全境被占领,要不然就是加入轴心国,意大利也没有什么选择。
而且当时在二战的时候,大家可以看看丘吉尔回忆录,讲的挺有意思的。英国人是可以争取意大利的,意大利当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当时英国人对意大利要制裁,可是也有很多英国国内的人说我们不能制裁意大利,制裁意大利就把意大利推过去了。可是在丘吉尔这些人看来,把意大利推过去才好,因为意大利很弱,意大利如果在英国这边是我们的一个累赘,意大利推到德国这边,才能够分散德国的战争资源。
英国人当时举例说,如果一战的时候普鲁士没有奥匈帝国做盟友,普鲁士会打得好的多。就是因为普鲁士拖了一个不堪一击的奥匈帝国,所以普鲁士才这么难办。他们不怕希特勒多一个意大利这样的盟友,意大利羸弱到了英国人根本就没太想认真争取的地步,他们认为意大利跟德国结盟是拖累德国。
事实上在二战的时候,意大利的军队以其"优异"的表现证明了英国人的判断是完全准确的。因为意大利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所以如果墨索里尼当年能够有弗朗哥那样的运气,就是希特勒允许弗朗哥不跟着自己玩,也不占领西班牙,让佛朗哥当一个中立的独裁者。那么墨索里尼可能今天的历史评价要高得多,毕竟说到血腥程度、残暴程度,其实墨索里尼跟佛朗哥是不能比的,意大利这个民族性格也干不出德国这个事儿来。
当时意大利有个名义有个民间的歌曲叫做《漂亮的小黑屁股》,因为意大利有很多混血儿,墨索里尼特别讨厌这个歌,他觉得作为罗马后裔,得有点尚武精神。结果意大利部队检阅的时候,这帮人歪歪扭扭走过来,还唱着这首歌,墨索里尼也就是气得不行,但是也没惩罚这些人。相比希特勒,墨索里尼就是个装腔作势的话剧演员,所以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其实是被高估了的,包括它的法西斯其实也是被严重夸大了。
德国人站在自己的历史角度,对于右翼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因为德国毕竟是纳粹起源的国家,不过它也没有发现右翼跟这个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二战以后,德国全民的反思也切断了与德意志历史和浪漫主义传统的联系,这是另外一个很深的话题了,这里就不讲了。
最后一点,我认为意大利的政局变化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原因很简单,铿锵有力的批评者,一旦上台了,自己要当执政者的时候,他往往干得更糟糕。 这就跟日本的左翼天天骂自民党,可是后来鸠山由纪夫建立了日本左翼政府,取代了自民党以后,干得一塌糊涂是一样的道理。
执政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右翼一直在骂,反欧洲一体化的人一直在骂,可是他们上台以后可能马上就不行了。希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就是民粹主义政党,极右或者极左政党,本质上来讲就是个批判现实的喷子,他们最大的对手并不是对手,而是上台执政以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