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革命英雄的印象大多都是勇猛高大的,但在多年以前,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为我军的胜利多次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位英雄就是朱文起 。她不识字,也不懂作战计划,不过,在面对日军的狠毒可恶时,她也期望着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敌人赶出中国。 在阴差阳错下,她成功帮助红军传递重要情报,使得敌方损失惨重,并且得到上级的赞赏与表扬。后来,她多次铤而走险,成为我方的优秀革命战士。 多年后战争结束,她隐姓埋名回到家乡过上清贫的生活,没有人知道她身后的故事,直到在山东菏泽市革命纪念馆中,发现自己的物品被作为红色记忆展出,才暴露身份。 朱文起是谁?为什么说她是巾帼英雄?初次送情报 从容应对 "干什么的?包里有什么东西拿出来看看!" 1941年冬天,朱文起受人所托出城送情报,走到关口时,发现有一队伪军正在挨个检查出行人员。 站在暗处的她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这是她第一次做任务,虽然已经做过装扮,穿着破烂的衣裳,手上拿着一个装满咸菜和毛线钢针的篮子,但是她还是担心被察觉,导致情报送不出。 此刻,她心里思索着对策,怎么才能逃过那些伪军的眼睛。然后才淡定从容地往前方走去,果然,她被拦下来了,对方用怀疑的眼神问道:"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朱文起表面十分淡定,其实内心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了,那份情报被装在一个简陋的针线包中,放在篮子的最下方,被咸菜覆盖,生怕被翻出来。 见她没开口,对方握紧武器,又问了一次:"你的证件呢?我问你篮子里装的什么?" 意识到伪军的紧张情绪后,她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开口回答到:"这都是俺纳鞋底的家伙什!钢针和毛线!" 检查完朱文起的身份证件后,又看了看那些钢针和毛线,那伪军这才嫌弃地让她赶紧走。就这样,她顺利将情报传递给革命战士,为定陶县的情报网做出巨大贡献。 圆满完成任务的朱文起,在回村的路上感到十分开心,自己终于在打倒日本鬼子的路上,增添了一份力量。 原先,朱文起并没有加入共产党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觉得自己不配。毕竟她只是一个家庭妇女,懂得绣花种地,就算是痛恨日本人,也无可奈何。 她想不到自己能够做些什么,直到那晚,游文斋找上她。 本来朱文起将孩子哄睡着后,想要回床上睡觉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瞬间将她所有困意都驱赶得一干二净,她以为是伪军或者日本人要来烧杀抢掠,吓得她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过了一会儿,外面的人才开口说话,原来是她的侄子游文斋,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此次前来便是恳求她帮助地下游击队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 当时,定陶县的抗日力量和游击队伍遭受重创,伪军天天搜查革命人士,以游文斋为首的游击队员只能蛰伏于黑暗之中,情报工作也被迫中断。 实在是想不到其他办法,他才找到朱文起,拜托她帮忙传递消息。而此次任务的成功,也扭转了当时的局面,朱文起便由此开启革命事业。伪装身份 潜入敌方内部 "嫂子,这次多亏有你,我代表组织向您表示感谢。" 游文斋激动地说道。 朱文起却谦虚地说:"送送情报就能打败鬼子,我巴不得多来几次呢!这也算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呢!多光荣啊!" 有朱文起的相帮,定陶的情报网又重新"活"过来,她几乎承包了当地游击队所有的情报。后来又以她为中心,建立起情报网。 1942年,多次立下汗马功劳的她通过申请,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专门负责情报的传递。抗日期间,她的工作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 有一次,她在执行任务期间遇到紧急特殊情况,伪军和日军像是知道有人在专门传递消息,便大幅增加了检查盘口,搜查更加仔细严密。 面对如此境遇,朱文起并没有退缩,拿到情报后,依然穿梭在各个街头,想要将东西送出去。遇到伪军后,急中生智,向对方套近乎。 "诶!小伙子,还记得我不,我是你妈妈家的堂嫂的姐姐啊!你现在还当官了啊?真厉害啊!先给嫂子检查,我还要过去办事呢!"她激动地说道。 对方哪还记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个亲戚,只觉得她表情真诚,说话语气也不像作假,便粗略地检查了一下,就放行让她走了。 在搜查如此紧密的情况下,朱文起依旧完成上级发布的任务,这让部队里的战士们都为之敬佩,此后,她在共产党的队伍中名声大燥,上级也越来越信任她的忠诚与能力。 1945年定陶县的大汉奸王子杰无恶不作,烧杀抢掠,使得当地的百姓有苦说不出,过得十分煎熬。而且他以及他的同党拥有大量武器,平常百姓根本不是对手。 在我军与日军激烈对抗时,此人不仅不团结同胞一致对外,反而把枪口指向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日军那里邀功,其心之毒可以想见。 很快,共产党就注意到他的存在,后来经过调查,王子杰手下有3000多人,战斗力不小,要想将其一网打尽必须要制定周密的计划。 同年2月,共产党上级下令,铲除该团伙。可是,除了我方派去做卧底的秦锡爵,共产党对敌方的部署、弱点一概不知,更何况那时候还与秦锡爵失去了联系,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听说此事后,朱文起主动向组织申请前往支援,并提出自己可以深入敌中,与秦锡爵取得联系,将情报送出来。 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她出发前往王子杰的队伍中,假装成媒婆混进去。但是两人以前并没有见过面,要怎么接头呢? 秦锡爵某天正在和其他干部们开会,朱文起想都没想,拿着个篮子自然而然地走进去,吼了一句话,所有人都没有产生怀疑。 "小秦,上次给你介绍那个姑娘咋样啊?满意不?人家姑娘可看上你了哈,别给我掉链子!" 听完此话,秦锡爵一下就反应过来,这是上级派来与他联系的人,只是没想到居然是个中年妇女。 他配合着朱文起,做出一副十分害羞的模样,朝她说:"婶子,咱私下说,这么多人呢!多尴尬啊。"说罢,一众土匪哈哈大笑,只当秦锡爵是真的不好意思。 说完,两人顺理成章地撇下众人,前往一间密室,对起暗号。就这样,朱文起不费吹灰之力便拿到十分详尽的情报,接下来就是如何出去了。她在这个土匪窝子待了近一个月,每日都在搜集情报,找机会悄无声息地溜出去。 3月底时,趁着王子杰出去作恶,她独自行走30公里,将情报安安全全地送回我方。凭借着这份情报,共产党成功剿灭王子杰一众汉奸匪徒。 定陶的百姓终于不用再过备受煎熬的苦日子,朱文起在这次行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若是没有她的坚持,恐怕不会如此顺利。 上级也对她给予了肯定与赞赏,因为此次贡献,她立下特等功一次,成为国家特等功臣。和平年代 再见"老战友" 战争结束后,朱文起没有继续待在部队,而是选择隐姓埋名回到家乡,重新务农。 等到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她就将他们送进了中国解放军的部队,继续为国效力。 脱下军装后的朱文起,每日靠着粮食生活,日子简单且清贫,周围的邻居也没人知道,这个农村妇女是国家的英雄,她也没有用自己所获得的那些成就申请经济补助。 她认为,为国家战斗,为人民做贡献都是应该的,这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而且她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想给党、给国家增添负担。 幸运的是,朱文起见到了中国的和平年代,也见证了抗战的胜利 。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她来到一家单位的食堂工作。 在一次单位组织的参观博物馆的活动中,朱文起见到自己当初用来传递情报的针线包。它被好好保存并且放在博物馆的展柜中,她一眼就认出那是自己的。 在看见的那一刻,那些年所有的回忆扑面而来,使得她久久不能回神。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她双眼含泪,以为是身体不舒服,便上前询问,谁知此时,朱文起却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我还能看见你啊,老战友。" 众人一愣,只认为她是老糊涂了,还有人调侃她,博物馆是她家开的。朱文起听了也不恼,只是继续地回忆着这段记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随即问到她的身份,这才得知眼前的老太太就是英雄朱文起。 于是,工作人员赶紧找来馆长,几人回到办公室后,坐下好好聊了聊,这才真相大白,之后,她的英雄事迹才被传开。 在场的所有人瞬间对眼前的这个老太太感到肃然起敬。"您这么多年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们可找了您好久!"馆长说。 而朱文起却觉得这些都不重要,能再见到当年的针线包,她也感到意外和惊喜,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其实,我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例子,在战时,他们不顾危险,挺身而出;战后,隐匿踪迹,归于平淡,过着普通的日子。 英雄、伟人,他们从不居功自傲,只求国家安稳,人民安康,什么功名利禄都不曾放在眼里。有他们是国家的幸福!也是人民的幸福!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在这里,祝中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