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受邀参加国宴,到场后却找不到自己座位,毛主席坐我旁边
1955年10月8日,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美国游轮抵达了香港九龙,之后世界著名火箭专家、导弹专家钱学森带着妻子儿女在港英当局的监视下,顺利抵达了深圳罗湖口岸,当钱学森看到等候在口岸的中国科学院秘书处负责人朱兆祥时,情不自禁的感叹:"我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之后钱学森开始投身于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使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提前了20多年。1956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了一场国宴,并邀请钱学森前去进餐。
可当钱学森应邀前往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国宴时,却发现没有自己的座位,这是为什么呢?
钱学森踏上回国的游轮
其实钱学森早在1950年就动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当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提出想要回国的想法后, 金波尔却不愿意放他回中国去,因为他认为钱学森知道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他一个人就顶得上美国5个海军陆战师,自己宁愿杀了他也不能将他放回去。
之后钱学森被美国扣押了5年多的时间,在这5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展开了多次谈判,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将钱学森等被美国无端扣留的中国留学生释放回国,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一些同情钱学森的国际友人也频频发起游行,抗议美国政府的无道行为。
迫于压力,美国政府最终决定同意钱学森回国,而中国这边也释放了一批被关押在国内的美国罪犯及被俘美国飞行员。
1955年8月4日,美国政府正式同意释放钱学森回国,一个月后的9月17日下午,钱学森一家四口登上了前往中国香港的邮轮克利夫兰总统号,该船从美国旧金山出发后第一站抵达的是洛杉矶港。
嗅觉灵敏的美国记者知道钱学森回国的消息后,乌泱泱地挤在了洛杉矶港码头,他们见到钱学森后十分高兴,纷纷向钱学森是否还打算回来,是否憎恨美国。
钱学森摆了摆手表示:"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久的决定,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我也不记恨美国人民。"
钱学森一家在回国的船上
国庆节过后,邮轮开始向菲律宾方向驶去,当船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时,一名美联社的记者溜到了船上并找到钱学森,毫不客气的问他在美国是否从事火箭或喷气式飞机的设计,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对于记者的第一个问题,钱学森没有做任何的回答,而是直接的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我还不够格做一名共产党人呢,你知道吗?共产党人是具有人类最高理想的人。"
钱学森巧妙地化解了美联社记者不怀好心的提问赢得了周围人的赞扬,一位叫做林孙美玉的菲律宾华裔对钱学森感到好奇,于是征得钱学森意见后,和他进行了一次会面。
林孙美玉见到钱学森后,开门见山的问道:"钱先生,你在美国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要回到红色中国去呢?在我们菲律宾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充满着机会与梦想的国家,是一片自由的土地,美国人英勇又无畏,而红色中国刚刚经历过战乱,而且国内十分贫穷,你能讲一讲这样做的理由吗?"
钱学森
钱学森笑了笑说道:"如今的中国比美国更加需要我,你也说了,中国刚刚经过连年的战乱, 国内千疮百孔,正在谋复兴,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乐见于新中国的复兴,甚至联合起来对之予以封锁,将中国强行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与繁荣对于世界而言是有益处的,我这次回国就是为了帮新中国做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之后,钱学森和林孙美玉又聊了些种族歧视方面的问题,在会面中钱学森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给林孙美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月6日晚上,克利夫兰总统号正式离开菲律宾,向着香港驶去。1955年10月8日,克利夫兰总统号抵达香港九龙湾,钱学森一家乘坐小船抵达香港尖沙咀码头。为了保证钱学森的安全,钱学森一家连同其他数十名同船人员一同前往九龙车站,准备等火车前往中国内地。
此时刚刚9点,距离登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所以钱学森就带着家人随便找了一个木凳坐了下来。
就在此时,一名外国记者认出了坐在木凳上的人的真实身份,快步向钱学森走去,他的举动立刻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就这样,钱学森再次被一群记者所包围。对于记者们拍照、采访的要求,钱学森表现得十分镇静且儒雅,来者不拒绝。
直到一名有着黄皮肤黑头发的香港记者用英语跟他提问时,钱学森才没有予以正面回答,而是笑着说道:"我认为我对着一名中国人,应该说中国话。"当那名香港记者表示自己只会英语与粤语时,钱学森笑着说:"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身为一名中国人,就应该学会普通话。"
上午11点25分,钱学森一家踏上了前往内地的火车。并于下午1点抵达罗湖桥火车站。
当时的中国香港还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而香港与深圳之间隔着一条不到50米宽的深圳河,深圳河上的罗湖桥,就成了当时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唯一的通道,桥的两边分别由中英两国的军警把守,对于过桥的游客进行着十分严苛的检查。
罗湖桥
当钱学森一家在港英警察的严格监视下跨过罗湖桥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负责迎接钱学森的人,是受国务院陈毅副总理派遣前来迎接他的中国科学院秘书处负责人朱兆祥,钱学森与朱兆祥见面后,两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并情不自禁的说道:"我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里。"
10月10日上午8点45分,钱学森一家在朱兆祥的陪同下前往上海与自己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团圆,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科研机关,对新中国的科研事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0月26日,钱学森一家正式离沪赴京,并被安排到了北京饭店256、257房间,当第2天早晨钱学森带着妻子与两个孩子前往天安门广场看到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情不自禁的感叹道:"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初见毛主席
1956年1月,毛主席决定召开第6次最高国务会议,讨论《1965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外,还有钱学森等科学家。
在会议正式召开前,毛主席决定在菊香书屋与钱学森见一面。
菊香书屋
对于钱学森来说,自己刚回国不久就能参加国务会议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当他得知毛主席打算接见他时,更是感到十分荣耀,受宠若惊。
当钱学森到达中南海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并将他带到了菊香书屋的门外。之后周总理微笑着走进门,对毛主席说道:"主席,我将你久盼的贵宾给请来了!"
当毛主席见到有些拘谨的钱学森时,赶紧走上前去拉着钱学森的手对他说道:"钱学森同志,我盼了你好久喽,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和火箭专家。"
工程控制论指的是钱学森提出了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他撰写的《工程控制论》出版于1954年,很快就在全世界科研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然而这本书的中文版此时国内还未发售。
钱学森没有想到,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竟然知道自己的科学研究,不由得感到更加激动,于是赶紧说道:"其实我也早想来看你老人家了,只是怕您工作繁忙,所以一直不敢来打扰。"
钱学森话音刚落,毛主席摇了摇头对他说道:"你说反喽,是我考虑到你刚回国没多久,需要办理的事情太多,所以一直没有跟你邀约。"之后毛主席拉着钱学森在沙发上坐了下来,然后骄傲地看着钱学森,伸出了5个手指头对他说道:
"听说美国人把你当5个师,在我看来,你对我们来说远远不是5个师能比的,你的力量比5个师大多了。不只是火箭、航天这方面,我最近正在研究你的那个《工程控制论》,这个很好啊,对于我们搞经济建设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油画《亲切的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
毛主席亲切的态度让原本有些拘谨又紧张的钱学森彻底放松了心神,他主动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关于国防航天工业方面的设想,并说自己打算就这方面写一份意见书,提交给党中央和毛主席。
之后,毛主席与钱学森讨论了一些关于导弹方面的问题,然后邀请他吃了一顿湖南菜。饭桌上,毛主席指着桌子上的菜对钱学森说道:"学森同志,湖南菜可是出了名的辣啊。"
钱学森笑着回答道:"对于一个人来说,酸辣苦甜都得尝一尝嘛!"毛主席听后亲自给钱学森倒了一筷子的青椒炒肉,说道:"你说的有道理,那你就来尝一尝我们湖南特有的辣味吧!"
当天下午,最高国务会议正式召开,原本按照议事章程,这次会议只安排了一下午的时间,结果由于与会人员发言十分积极的缘故,这次会议并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因此毛主席决定休息休息,晚上的时候再开会。
因为"晚上开会"是临时起意的行为,会场并没有为与会人员准备晚饭,所以与会人员全部回到自己房间里吃几个点心压压饿。
钱学森回到房间后刚吃完点心准备休息时,突然听见了一阵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然是毛主席,之后两人再次进行了交谈。
毛主席
毛主席叮嘱钱学森,如今对于国家而言,科研人员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因此要多培养一些青年科研人员。之后,毛泽东和钱学森讨论了一些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毛泽东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休息室里,毛泽东问钱学森:"你们科学家都说‘基本粒子不可分割’,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觉得基本粒子是可以分割的,物质无限可分,你信不信?"
当时普遍认为,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因此对于毛泽东的这个问话,钱学森感到十分为难,作为一个科学家他认为基本粒子不可分割,但是他又不敢说不信,因此只得含糊其辞。
毛主席看钱学森的表现就知道自己的问话让他感到为难,于是跟他讲了自己的相关见解,在离去时,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诉钱学森:"要懂得新生的、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在同旧的摔旧的东西斗争中生长起来的。"
毛主席接见钱学森
20年后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基本证明毛主席"粒子可分说"是正确的,1977年,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理论物理学家格拉肖,在第7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提议:将构成物质的所有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毛主席。宴会的座次
1956年1月末,钱学森接到了参加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分组讨论会的邀请,他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并做了充足的准备。
2月1日,讨论会正式召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钱学森,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在培养科研人才方面的问题与优势进行了极为详细的剖析,指出:
"只要我们能把科学研究最好的工具:辩证唯物论运用到科研工作中去,能够做到深入实践,取得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敏感,我们就会很快成为积极的科学技术劳动者,我们的科学技术队伍也必将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大军,12年内赶上世界科技水平的任务,是一定可以完成的。"
钱学森的一番话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都相信:只要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稳住心扎下去,12年内赶上世界水平的目标是不成问题的。
当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了一场国宴,邀请与会代表共同进餐。
怀仁堂
当钱学森拿着大红请柬走近位于37号座的自己座位时,却发现座位上写的却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钱学森顿时感到有些意外,觉得是不是工作人员搞错了,正在他打开请柬仔细查看时,一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对他说道:"钱学森同志,你的位置不在这里,请跟我来。"
之后摸不着头脑的钱学森,被工作人员带领到了毛泽东所在的一号桌,指着一个位置说道:"这里是您的位置。"
虽然工作人员帮钱学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钱学森却没敢坐下去,因为他知道一号桌是国家领导人的位置,更让他感到不知所措的是,自己座位左边的名牌上写着三个大字:"毛泽东",一般而言自己这个位置只有宴主人最为看重的客人才会坐在这里,钱学森甚至开始想是不是工作人员搞错了。
就在钱学森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去找工作人员问一问时,突然间听到了一阵雷鸣般的响声,原来是毛主席等领导人入场了。毛主席走到一号桌附近时,亲切的跟手足无措的钱学森打了个招呼,并对他说道:"学森同志,请坐我旁边。"
毛主席亲自发出邀请,钱学森立马成为了全场最为瞩目的人物,钱学森不由得有些坐立难安,毛主席见状亲切的告诉钱学森:"其实,你的座位上的名字是我划掉的,不用感觉不好意思,你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们国家搞导弹离不开你啊。"
钱学森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如此地重视自己,他暗暗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工作,对国家、对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毛主席和钱学森共进晚宴火箭之王
毛主席对钱学森的信任与重视体现在多个方面,1960年中苏交恶后,苏联撤走了所有的援华专家,并撕毁了大量科技合同。面对这一情况,钱学森坚定的向毛主席表示:没有苏联专家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们自己干就是。
毛主席点了点头,用力地把烟拧在烟灰缸上,坚定的说道:"你说的对,我相信有你牵头,我们自己干,要比有苏联人帮忙干得更好!"
钱学森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1961年11月5日,我国酒泉发射场顺利的完成了我国制造的第1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的飞行试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1枚原子弹正式爆发,毛主席对此十分的兴奋,在此之前他是十分反对为自己过生日的,结果这一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一反常态的宣布要办一次生日宴会,并邀请了钱学森在内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
在宴会上,毛主席兴高采烈地对与会人员宣布:"今天之所以请各位来进餐,主要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也成功了,以后我们在世界上说话就更有底气了!"
然后他转身看着身边的钱学森说道:"今天我还想向各位隆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王’了,什么王?‘火箭之王’与‘工程控制论之王’,他这个王一下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了,以后各位什么时候想上天的话,可以直接找‘火箭之王’钱学森同志!"
"火箭之王"钱学森
钱学森老先生对于我国,对于世界而言都是立有突出贡献的,1956年他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促使我国正式开始研制喷气、火箭技术,可以说正是在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努力下,才有了我国的"两弹一星"伟大成就,凭一己之力使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提前了20年。
钱学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成为了世界航空航天领域杰出代表,但他却甘愿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为国效力,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无以伦比的贡献,如此人物,如何不令人心生敬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