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大蒜炝锅真的会致癌吗?研究结果公布,转给家人看看吧
吃饭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大蒜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调味品,并且大蒜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之后吃非常美味,当然有些人不喜欢大蒜的刺激性气味,所以会非常抗拒吃大蒜。
大蒜一直是一种养生佳品,但不知从何时起大蒜却被列入致癌物,因为有些人认为大蒜吃过之后,很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增加各器官功能癌变风险,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用"大蒜炝锅"真的会致癌吗?研究结果公布,转给家人看看吧
有些人之所以认为大蒜放锅会致癌,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属于2A级致癌物,所以得出了大蒜炝锅致癌的结论,但是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
首先,大蒜炝锅会产生丙烯酰胺吗?这个真的会。丙烯酰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丙烯酰胺的生成,是食物中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与糖类在高温烹调(如油炸、焙烤、烧烤)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的。
简单说,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比如土豆面包,麦片,饼干等食物,再加热到120摄氏度以上时,都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食品中丙烯酰胺还与烹饪方式以及食物状态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就食物而言,在油炸或烤制时,食物越薄、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食物加工时的美拉德反应就会越剧烈,产生的丙烯酰胺也就越多。
大蒜在煎炒后会微微变得焦黄,甚至会出现"黑糊"状态。过程中包括了美拉德反应,自然也会产生少量丙烯酰胺,但是不能把这些少量的物质就与致癌画上等号。
丙烯酰胺只不过是在动物身上被证实,会对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但是在人的身上并没有相关证据。
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研究学者对部分癌症病人和健康人食谱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对比,未发现含有丙烯酰胺的食品会增加患癌风险的显著性差异。
丙烯酰胺只是被列入2a级致癌物,2a级致癌物是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
大蒜炝锅是完全可以放心吃的,所谓的产生致癌物质也是非常困难,有国内实验研究显示与蒜末和蒜片相比,蒜泥最有利于大蒜素的合成,随着时间的增加,大蒜素的合成也会有所增加。
高温的煎炸和漂烫会对大蒜素产生破坏。所以,如果只是追求风味,将大蒜煎炸炝锅是没有太大的安全隐患的。但是如果想摄入更多的大蒜素,还是建议尽量将蒜捣碎并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用。
大蒜只是一种普通的调味品,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恐怖,只要你合理吃大蒜就能达到一定养生效果,即便不养生也不可能会致癌,完全可以把心搁在肚子里。
大蒜怎么吃最有效呢?
1、糖醋蒜:健脾开胃,化积利咽。老陈醋加糖熬开放凉,鲜蒜剥皮晾1~2天,放入醋内封口,放阴凉处10~15天即可食用。鼻咽癌放疗者常咽干、口淡,影响食欲,用糖醋蒜可刺激口腔唾液分泌,缓解口干,增加食欲。
2、绿茶蒜: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瘟病毒邪、咽喉肿痛等症,绿茶约3~4克加水400毫升烧开,加糖少许放凉,大蒜4~5瓣捣泥兑入混匀,频频下咽,分次于当日喝完。注意不可久存以防变质,变质时大蒜氧化变绿,不可再食。
3、鸡蛋蒜泥:温胃祛寒,理气降逆。用于胃寒腹冷,厌食呕逆。鸡蛋四个煮熟去皮,加入花椒、大料、桂皮、干姜文火慢煮约1小时,取出捣碎放凉。大蒜6~8瓣加盐捣烂成泥,与鸡蛋混匀,当菜吃,可治胃寒疼痛,胃气不降。每次吃一个鸡蛋即可,多吃影响食欲。
现如今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如果看到有文章或者有关报道说某种物质会致癌,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患上了癌症,我们要知道"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建议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科学对待每种食物,如果偶尔吃一次并不会损害你的健康,毕竟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