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年代,面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无数中华儿女纷纷站了出来,只为了拯救祖国,他们在面对敌人的炮火丝毫不畏惧,他们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是我们永远都不应忘记的革命英雄。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这些革命英雄进行表彰,于1955年为他们举行了授衔仪式,可有一个人,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后,逐渐销声匿迹,这位上将是谁呢?为何会逐渐淡出军界的视野呢? 这位上将便是萧克,1907年,他出生于湖南省的一户普通人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萧克很小的时候就去学堂念书,之后凭借他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县里的一所中学,在这里他有幸接收到先进的思想,让他的心里留下了想要成为对祖国有贡献的人生目标。 后来,萧克为了实现他的这个人生目标,年仅18岁的他,独自一人带着几块钱的盘缠来到了广州,因为时间缘故,他错过了黄埔军校的报考时间,无奈只能先考入宪兵教练所,好在之后宪兵教练所被并入到黄埔军校,萧克也如愿成为一名黄埔军校的学生。 1927年,从黄埔军校毕业的萧克,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部队担任政治指导员一职,同年八月,国民革命爆发,那时候萧克同叶挺部队的战士们一起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之中,只可惜这场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从而导致无数人的信心受挫,纷纷选择退出共产党,而萧克却是一个例外,他毫不犹豫选择加入共产党,成为其中的一员。 之后的萧克还参加了南昌起义,真正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萧克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是有着优秀的作战指挥能力,他参与过的战役,几乎都能够取得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在红军队伍中的职位也是一路飙升,甚至成为了红军队伍中年纪最小的领导人。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革命英雄,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后,却逐渐在军界上消失,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还是跟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国家政策有关。众所周知,苏联是新中国诞生后首个与我们建交的国家,因此苏联一直以来都被我国视为"老大哥"的存在,所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军事发展方面,都在效仿苏联, 却忽略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在中苏关系出现恶化的情况下,作为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遭到批判,从而被解除所有职务,离开了军营,被调往基层工作,即农垦部担任副部长一职。 虽然远离了军队,让萧克的内心倍感遗憾,可是他也没有因此堕落,而是积极投身于基层建设,不仅纠正了许多农垦部不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垦部的管理。一直到1972年,萧克才再次被调往中央工作,虽然没有重返军营,但是他担任的是军政大学的校长,可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贡献。1980年,萧克被选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 回顾萧克的一生,从20岁开启革命生涯后,他将自己的人生贡献给了祖国,虽然他在军政之旅有所遗憾,但他在其他领域的积极作为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2008年,萧克将军因病逝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精神和功绩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