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刑场上的这个女人名叫汤会英,时年32岁。 她是信用社一名普通的会计,同时也是一名贪污了数万巨款的贪污犯 。 在上世纪70年代,她绝对算得上是"富婆"。 在周围同事的眼中,她勤奋努力热情大方,而私底下却奢淫无度,光是情夫就包养了7个。 只是最后让她没想到的是,让她身败名裂被叛死刑的也正是她最喜爱的情夫。 "享受姐"汤兰英的奢侈生活 1975年5月,如东县人民银行接到实名举报,称一家小型信用社的职员涉嫌贪污。 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对这家信用社进行了突击检查。 果然,调查显示光是近半年就有3000多元的帐对不上。在那个年代,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会计汤兰英,因为她是整个信用社唯一一个掌管财务的人。 于是相关部门对汤兰英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调查显示,汤兰英的账户有4万多元的巨额存款,从当时的经济来看,这比一个普通工人一辈子的薪资总和还要多。 说她是当地"首富"绝不为过。 一个普通的职员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对于这笔钱的来历,汤兰英却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竟发现年仅32岁的汤兰英曾先后包养了7个情夫。 那个年代的女孩还是比较保守的,为何汤兰英私生活这么混乱?又为何成为了一个贪污犯?这还要从汤兰英的过往经历说起。 1945年,汤兰英出生于如东县马塘镇的一个小康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二,后来因为有钱还有着"汤二侯"的称号。 在那个贫苦的年代,经常还会有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汤兰英便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生活。 这都取决于汤兰英的父亲还算能赚钱。 汤兰英从小就能说会道,长得也会周正,所以不管走到哪都是人群里的焦点。再加上学习比较优秀,老师家人都经常夸赞。 慢慢地就变得有些爱慕虚荣,吃的用的通通都得是最好的,最喜欢的就是听别人夸她有钱又漂亮。 从学校毕业两年后,汤兰英开始思考寻一份体面的工作,刚好她所在的镇上办起了信用社,汤兰英认为,如果能在信用社工作,就等于有了铁饭碗,以后就不怕没钱花了。 于是,她开始思索着如何能够到信用社工作。 虽然她的学历在周围人之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是信用社的岗位有限制,那个时候想要进信用社工作,必须是军人家属身份才行。 这时候,汤兰英想起来,不如利用自己的美貌。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有不少人追求汤兰英,但她从来只跟有钱的人一起玩。为了实现自己的各种目的,汤兰英很善于利用美貌跟别人发展暧昧关系。 在她看来,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她曾为了进入建筑站当会计跟里面的干部暧昧,最后顺利成为建筑站的会计,只是后来她觉得建筑站的工资太低不够家里开销,竟然偷偷挪用了公款。 一开始几分几角地拿,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几元几十元的拿,别小看这些钱,在那个经济发展有限的年代,这足够她一家人花一阵子了。 事情败露后,周围同事都没想到,这样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竟然会偷钱。建筑站领导得知后十分气愤,但念在汤兰英尚且年轻决定从轻处罚,并没有上报而是把她开除了。 本以为汤兰英会长个记性,没想到却让她有了侥幸心理。 之前她对于这种做法尚且有羞愧之心,当她拿着这些钱过着奢侈的生活时,早已把道德底线抛之脑后。 她想要进入信用社也并不是想多么好好工作,而是觉得信用社更有钱,更有油水可以让自己捞。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汤兰英开始接近军人干部。凭借着自己的长相,汤兰英很快就俘获了一名军人的芳心。 军人以为汤兰英是个很好的姑娘,既不嫌弃自己天天工作在外聚少离多,也不嫌弃自己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于是在一起没多久,两个人便踏进了婚姻的殿堂。 殊不知,汤兰英要的只是军人家属的身份,对眼前的这个男子一点都看不上,又怎么会在意他是否天天在家呢。 很快,汤兰英如愿进入了信用社。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她学会了伪装自己。在周围同事们的眼中,汤兰英工作努力长得又好看,对所有同事都很热情。 她就像是一个演员,工作上是一副面孔,生活中又是另一副面孔。 梳着精致的头发每个月都要固定去理发店几次。穿着讲究的衣服,即使是找私人定制也要印上一个品牌标记来显示自己的时髦。 衣服多不胜数,一天都能换几身,每到换季汤兰英很喜欢晒衣服,用熨斗熨斗整整齐齐晒出去就像是百货商店的样品,总是能得到周围邻居和路过人的夸奖。 沉浸在这种生活中不可自拔的她,不仅自己的生活要精致,就连她一家20几口都靠着她过上了"小康"生活。 据一个经常到汤家烧锅的退休工人所说,汤兰英家的鸡鸭鱼肉从来都没断过,水果更是成篮子买,各种时令蔬菜...... 不知道的还以为汤兰英家是哪个单位的食堂呢,对待周围的人,汤兰英也很豪爽,她家的东西随便吃,谁要是没钱了找汤兰英要就行。 那个时候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人,觉得夸汤兰英待人可真豪爽。 但也不免有人好奇,都拿着差不多的工资,为什么汤兰英这么有钱? 终将踏入罪恶的深渊 没过多久,因政策原因汤兰英所在的信用社开始裁员了。 按照当时的规定,汤兰英肯定在被裁之列。汤兰英自然不会让自己的铁饭碗丢失,于是她为了保住工作岗位,跟信用社的内部人员保持着不正当关系,最后成功留了职。 不仅如此,因为裁员的缘故,汤兰英刚好又成了信用社唯一一个掌管财务的职员。 刚好那段时间政策鼓励大家去信用社做储蓄,基本上手里有点钱的人都会把钱存进信用社。还有一些单位也会把钱存进去。 这些钱都经过汤兰英的手,而汤兰英也丝毫不客气地占为己有。 通过做假账、开空头支票等形式,汤兰英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开始大量挪用信用社的资金。 为了不被发现,她自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这些贪污的钱,她会拿出一部分贿赂干部,这样自己就有了保护伞。 如东县有位领导,每次到马塘办事,吃住都在汤兰英家,从不给钱也不用给粮票,只需要满足汤兰英的"条件"就好。 马塘有单位头头也经常到汤兰英家吃住,并且知道汤兰英有经济问题从来不上报揭发,还把单位的公款放在汤兰英这里。 遇到整社查账的时候,汤兰英的这些保护伞就起到了作用,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汤兰英先后两次逃过查账。 汤兰英与多名干部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有人甚至戏称到汤兰英家"龙井茶叶天水泡,猫儿胡子嘴上翘,吃喝玩乐真逍遥,最后奉陪睡一觉。" 在群众眼里她也是个好人,遇到有面熟的人来存钱,存40元汤兰英会"好心"帮忙垫付10块凑个整,开一个50元的存单。 殊不知,这正是汤兰英贪污的另一种手法。 遇到有急用钱的家庭,只要汤兰英知道便会主动借钱给对方,从来不提"还钱"的事。 就这样,信用社的钱几乎成了她自己的小金库,拿着这些钱吃喝玩乐,贿赂领导,逃避查账,笼络群众。 为了防止有人来取钱拿不出钱的情况,她千方百计动员其他单位把钱存进信用社,以帮助她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本就善于搞男女关系的她,有钱后私生活更是混乱,跟丈夫保持着婚姻关系的同时,光是情夫就包养了7个。 据不完全统计,贪污多年的汤兰英光是送礼就花了6000元。 在情人的庇护下,汤兰英越来越肆无忌惮。贪污的金额比那个年代工人一辈子的薪资总和还要多得多。 当然也有不少人举报过汤兰英,但均被她找人摆脱,只是没想到最后会栽倒在自己最喜爱的情夫手里。处决示众 1975年,汤兰英对一个姓范的男子一见钟情。 为了得到他,不惜花大量金钱为其买衣服请对方吃饭,有求必应。 对于汤兰英的生活,范某早有耳闻,于是便询问了汤兰英家里的薪资情况,汤兰英也如实回答。 跟汤兰英在一起没多久,范某就发现汤兰英的生活并不简单,按照她的收入不可能过着这么奢侈的生活。 因亲戚有在银行工作的,听闻过一些职员贪污被抓的情况,觉得汤兰英很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 为了避免牵连到自己和家人,范某主动向如东县支行上报。 汤兰英从来没想到如东县支行会对信用社来个突击检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汤兰英的罪名被公之于众。 如此巨额的贪污不仅震惊了整个如东县,甚至轰动了全省。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这起巨额贪污案。 眼看证据确凿,自己将被绳之以法,汤兰英开始慌了。 她以为只要自己像之前一样,牺牲一下色相找情夫们帮帮忙,那些人自然会帮自己。 然而那些曾经有权有势的情夫,为了自保早已避她如蛇蝎。 最后汤兰英选择坦白从宽,她主动交出自己的支票存根还有24份存款委托书。 希望法官能够轻判自己,但这个案件因贪污数额巨大,早已轰动了全省乃至全国,而且这起案件涉案干部10多人,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贪污案了。 上头直接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对汤兰英这种损害人民利益的巨贪进行大肆批判。 经过几轮批判大会之后,汤兰英被如东县人民法院判以死刑。 听到这个判决结果,汤兰英的泪水立马就掉了下来,自己已经坦白从宽了,凭什么不能饶恕自己一命? 在她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贪污并没有伤害其他人的性命,并且她也坦白并打算主动弥补损失了,于是以此为由,汤兰英提出了上诉。 1997年7月23日,汤兰英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死刑立即执行。 宣判大会在如东县中学操场举行,当天汤兰英胸前挂着"贪污盗窃汤兰英" 的牌子,双手被反绑。 从看守所被押上刑场的时候,一路上人山人海,但没有一个人同情她,人们议论纷纷,谈论着她的过往罪名。 走上刑场的汤兰英面对死亡终于面露恐惧,她开始挣扎、开始悔恨,又是哭又是笑…… 但荷枪实弹的武警并不会给她挣脱的机会,一声枪响,就地正法。 所有关于汤兰英的事迹在她倒下的那一刻变成历史,留下的只有无尽的谩骂和让后人引以为戒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