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万万没想到!比亚迪作为一家造车企业,竟然跨界去做医疗。 2022年6月份,继造芯片、造手机、造火箭和造口罩之后,比亚迪公布了一项专利,这次是医疗器械领域的超声骨刀。 这玩意过去在国内市场,都是美国企业占绝对垄断,市场占有率80%以上。 那么超声骨刀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何被国外垄断这么久?超声骨刀 超声骨刀,是进行骨外科手术的一种医疗器械。 跟我们印象中"傻笨粗"的切割刀不太一样,这种刀只需将铁丝般粗细的刀头,轻轻触碰一下手术中需要切割的骨头。 然后在每秒55000次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冲击下,坚硬的骨头能够瞬间化作一缕淡淡的青烟,而骨头周边的神经和血管却没有丝毫损伤。 大家可以理解成,超声骨刀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性的精细微创骨切割工具。 相较于传统的锯骨刀,它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振动频率是可以调节的,使用时可根据部位以及骨厚度的不同,可具备不同的振动频率,有一种指哪打哪的感觉。 毕竟我们人体各个骨组织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坚硬,而有的却非常脆弱。如果以同一种频率切割的话,很容易造成器官损伤。 其次具备低温切割,这就非常考验科技含量了。 一般我们见到的切割,都是存在摩擦的,而摩擦会产生热量,可人体的机能细胞,根本承受不住这种温度的突然升高。 超声骨刀就采取了一种叫做冷切割模式,一旦该模式启动,超声骨刀就会通过外接水路,将干净的水流引导到刀身,以此达成降温的作用。 如果遇到温度过高的情况,也没事。 超声骨刀自带水雾冲洗,这可以降低周边皮肤的温度,避免正常细胞受到伤害。 更关键的是,这种刀在截骨过程中骨质出血量少,能发挥局部止血作用,切骨和局部止血可同时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超声骨刀最初是作为牙科工具使用的,比如拔牙。 拔过牙的朋友肯定知道有多疼,后来牙科医生用了超声骨刀之后,不仅使得患者的疼痛感变轻,拔牙的准确率也提高了。 再后来,人们不断改良这种刀设备的形状跟材料,继而应用于骨折修复术、微创脊柱手术和开颅手术等多个医疗场景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国外垄断 既然超声骨刀的市场这么广泛,那就意味着垄断的存在。 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这种刀仅有极少数厂商可以生产,如美国强生、美敦力,日本奥林巴斯等企业。 其中美国强生占据了绝对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比均在80%以上。而与之相对的,国内相关企业也有,但市场份额占比不到10%。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 起初生产开发这种刀的是美国一家不出名的小公司,名字叫Ultracision。 1992年,美国的两位临床专家首次将Ultracision公司的超声刀产品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使超声刀开始进入更广阔的外科手术市场。 从此该公司就一鸣惊人,被业界广泛认可。 以至于各大公司都争先恐后地跑来谈合作,而强生作为美国医疗方面的巨头,当然也看上了这块蛋糕。 最后强生使出了其他公司无可比拟的诱惑,也就是钞能力,在1995年直接收购了该公司,并开始大力推广超声刀技术。 当然了,一款医疗设备好不好,还得看临床试验,哪怕吹得天花乱坠也不行。 强生当然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在全球开展各项临床试验,效果都非常不错,同时在重要期刊还发表相关数据,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久而久之,强生的品牌就打出去了,很多医院都信赖它的产品。 在2020年的时候,深圳曾举办了一场医疗器械采买会。 在这场采购会上,美国强生公司凭一己之力,就拿下了国内近十万把超声骨刀的订单,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每把要卖到人民币2499元,但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受到影响。 相比较而言,国产品牌的采购量加起来只有3万出头,跟国外差距非常明显。 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于材料方面,比如钛合金和压电陶瓷。 超声骨刀在工作的时候,刀头频率震动非常大,同时还要满足切割止血等等功能,找来找去也就钛合金比较合适。 而压电陶瓷,则主要是用于制作换能器和超声发生器,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进行互相转换,是超声骨刀配套设备的主要材料。 单单这个压电陶瓷,美日两国由于发展得早,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市场占比高达90%。 除基础材料外,国产超声骨刀在换能器、超声发生器、乃至优化各器件配合的整体架构方面,跟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比亚迪打破垄断 存在差距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迎头赶上就行。 这不比亚迪就勇敢出战,本着打破国外垄断的决心,公布了一款超声骨刀专利,从产品架构方面,对超声骨刀进行了一次大改良。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现有的超声骨刀手柄一般是外接水路或在换能器侧面进水,但这样操作不是非常方便,同时震动手感明显,能量损失大。 于是比亚迪就干了一件事,就是把换能器端部改成悬空设计,使超声骨刀的重量分配变得更加平衡。 并且在换能器的内壁上还添加了多个弹性密封圈,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超声骨刀漏水短路的风险。 相信看到这里的朋友,此时会有个疑问,比亚迪一个做车的企业,咋不务正业跨行业去做医疗?难道不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吗? 各位,千万不要把比亚迪当成车企,实际上比亚迪和富士康一样都是电子产品代工厂,只要跟电子沾边的都做,医疗方面当然也是。 比如比亚迪旗下有个比亚迪电子,自己有相关厂房和医疗器械体系认证,还长期代理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呢。 在疫情期间,甚至还建成了300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达到了2000万只,在国家急需口罩的时候,积极转产生产口罩。 所以这次在超声骨刀领域,比亚迪会有这样的举动也不让人惊讶了。结尾 有一说一,超声骨刀的材料问题,我们一时半会还不能彻底解决,但架构上的优化还是可以快速迭代完成的。 这就好比上学时候的考试,一个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渣,想考满分还是挺困难的,但通过不断地改进,先考60分,再到90分,最后到100分,是不是也可以? 但是目前医疗器械想要完全实现国产化,还需要材料学、半导体、医疗设备设计理念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共同进步。 一家以造车而闻名的企业,居然可以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突破,相信国内的其他医疗设备企业,也一定能有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