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长安,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京"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底片。 隋唐时期,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商旅不绝,笙歌不断,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一片繁荣。 如此规模庞大的长安城,是如何管理的?当时的"首都"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在唐朝,长安城实行里坊制。 里坊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也是居住管理制度的根本。 里、坊是指一个封闭的独立街区,类似今天的超级大型小区;市是指工商业等活动场所,类似今天的CBD。 整个长安城将行政中枢(如太极宫)布局于城市的核心,城市被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长安城城郭被横竖三十八条街道分割成一百多个居住区(坊),每个居住区都由坊墙和坊门围起来。定位和布局不同,不同的坊功能也不尽相同。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由于唐朝施行宵禁制度,日落后百姓便不能出坊,坊外的主街道全部宵禁。但是,每一个独立的坊内都有配套的酒肆店铺及娱乐场所。每个坊里街角都配有武侯铺,也就是今天的派出所,以维持坊内秩序。 一年之中,上元节是长安城民众的狂欢之夜 ,当晚宵禁解除,欢庆通宵达旦。 唐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 每当冬夜五更三点、夏夜五更二点,太极宫正门承天门的城楼上,第一声报晓鼓敲响,各街道鼓楼依次响起,唤醒长安城的生机。皇宫的各大门、朝廷办公区(皇城)的大门、各个坊门依次开启。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2021版) 现在我们用"东西"这个词代指任意物品,这个词的来源就是长安的东、西两市。 东、西两市是唐朝的购物天堂, 都有政府设立的市署。每天中午,两市击鼓三百下,各家店铺开始营业;日落前七刻,敲锣三百下,店铺关门。 "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 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长安志·东市》),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为上等奢侈品,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 唐代诗人趣闻——个性化的多彩人生 "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也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西式也相当于北京的"菜市口",是当时斩杀犯人的刑场。酷吏来俊臣就是被斩杀于此。 紧邻东市的平康坊,是长安城有名的红灯区。 在唐代,并没有规定官员不准嫖妓,而对于来到长安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来说,来此寻找红颜知己更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社交活动。入夜以后,平康坊坊门虽关,坊内秦楼楚馆却还是歌舞蹁跹,浅斟低唱…… 东市西北的崇仁坊,是长安城著名的宾馆聚集地。 这里西面是皇城,东南角是东市,南面是平康坊,是外地来长安选官考评和参加科举考试者的落脚首选地,因此酒楼饭店等服务业异常发达,灯火不绝,是长安城的夜生活中心。 如今,上千年过去,我们依然能从西安博物院的唐长安城复原模型中感受到盛世大唐、恢宏长安的繁荣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