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17日凌晨,昆明军区的寂静突然被几声枪响打破,负责军区警戒的包围人员闻声赶去,传出枪声的正是军区政委谭甫仁的住所42号楼院。 随后军区党委办公室主任王克学赶到了现场,眼前的一幕让人胆寒。 在42号楼院的中庭谭甫仁躺在了血泊之中,屋内其夫人王里岩因子弹正中眉心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军区干部在军区内被杀,此事非同小可惊动了中央。周总理亲自下令成立专案组,对此事展开调查。 为了查清事情原委,专案组首先追责到了谭甫仁的两个贴身警卫。然而两个警卫员在事发当晚所做的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因为两个警卫员的所作所为与谭甫仁遇害有着不少的联系,专案组将此事上报给了中央,周总理知道后直接拍桌而起,怒斥到: "这真是建国来最糟糕的警卫员!" 两个警卫员究竟做了何事让周总理如此愤怒,谭甫仁被杀的真相到底如何? 案发当晚 在案发当晚,谭甫仁所在的42号院中有七个人,除了谭甫仁夫妇外还有夫人王里岩的妹妹王文莹,未婚儿媳吴小红,两个警卫员和一个保姆。 根据在场人员的描述,加上专案组人员的推理,基本还原了事发当晚的情况。 12月17日晚,凶手带着枪翻墙进到院中后,直接就朝二楼谭甫仁的房间走去。哪不知谭甫仁当时没在房间,正在二楼客厅休息,凶手就正好遇上了谭甫仁的夫人王里岩。 据妹妹王文莹说: "听见姐姐在上面问到‘你怎么这时候来了?’,然后就是一阵响声,我以为是姐姐和姐夫在争吵。" 谭甫仁一家 王里岩见凶手拿枪便要去争抢,哪不知凶手直接就用枪顶上她的眉心,开始逼问谭甫仁的行踪。在扭打过后,凶手选择了开枪,王里岩当场毙命。 听到枪声后,谭甫仁闻声而来。凶手见状便急忙超谭甫仁开枪,一枪打中了谭甫仁的腹部,谭甫仁当时并未随身携带武器,为躲避杀害只能往楼下跑去。 谭甫仁边跑边喊: "来人啊!来人!" ,可只遇到了住在楼下的妹妹王文莹,王文莹向他询问起发生了什么事,谭甫仁来不及多说便朝着警卫员的住处跑去。 凶手也从楼上赶下来,王文莹刚一回头就被凶手一把推开,继续朝着谭甫仁开枪。谭甫仁见 敲警卫员的门没有回应 ,便踉跄着向院子里跑去。 凶手快步追到门口,连开数枪,谭甫仁应声倒下。来到院中看到谭甫仁已经中弹,凶手慌忙地爬上围墙走了。 枪声一响,便引来了军区哨兵的注意,而吴小红也给当时的值班秘书邹贤玉报了案。而王文莹守在了姐姐王里岩和姐夫谭甫仁的遗体旁,和赶来的哨兵说着凶手的样貌。 "身穿军装,大个子,胖胖的,圆圆白白的脸,年约三四十岁,嗓音沙哑。" 凶手袭击军区干部已成事实,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凶手开枪后,谭甫仁的家人都被惊醒,可是在刺杀当晚却从未看到谭甫仁两个警卫员的身影,直到凶手离开后,其中一个才向军区主任通电汇报了情况。 据妹妹王文莹描述,谭甫仁被追杀时去求助过警卫员,但是警卫员却"闭门不开",事发当晚警卫员去哪了? 警卫员(图文无关)最糟糕的警卫员 事发当晚,当军区主任王克学赶到现场时,让他极其愤怒的是看守门口的三个守卫兵居然在门口的警卫室里呼呼大睡,他愤怒的将他们踢醒后问到: "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了吗?在这睡觉!" 三个守卫兵出了警卫室,看到了躺在血泊中的军区政委大惊失色。而此时王克学暂时顾不上他们的失职,冲进了屋内查看情况。 屋内的墙上和地上均有弹痕,王克学以为是凶手和警卫员发生了冲突,担心除了谭甫仁夫妇外警卫员也遇害了,便开始找起了警卫员。 随后,一个常被人叫作小李的警卫员才从房间里畏畏缩缩的出来,王克学问起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小李 才将他的"经历"如实道来。 网络图片 据小李说,当时他听见枪声后,便开门查看情况。听到楼上激烈的枪声,便吓得缩了回去锁紧了门。 这个小李曾经是一个勤务兵,因为当时军区人手不够便让他来做了警卫员。从来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甚至是连枪都没有开过,加上建国后军区太平了许多,他也就留在了谭甫仁的身边。 听到枪声后,做为警卫员的他第一时间不是出来保护首长,而是选择蒙头装睡,甚至听到谭甫仁的对他的呼喊还是选择躲在被窝里。在凶手离开后,才敢出来用电话向军区主任汇报了情况。 那另外一个呢?王克学随后往其他房间找去,直到打开了卫生间的门,才发现另一个警卫员。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还有衣衫不整的保姆。 王克学问他发生了什么,他也一直低头沉默不语,直到后来专案组调查时,才交代了事发当晚的事。 当谭甫仁下楼找警卫时,敲的就是他的门。但是那个时候,他和比他大30岁的保姆正在床上温存。 这个保姆比他大将近30岁,她原来是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军官太太,在解放后那个军官逃往台湾,她作为遗留下来的家属,便被安排到军区作保姆工作。 这个警卫员常在首长身边,所以一来二去就和这个保姆暗生情愫。在他听到首长敲门时,以为是有人来抓他们通奸,出于害怕他和保姆便闭门不开。 在凶手得逞后,他听见没了声音便出门查看,看到首长被杀,害怕通奸之事败露便拉着保姆去到卫生间躲藏,直到王克学找到后才出来。 这件事让在场的领导和专案组成员都震惊不已,除了惊讶外,更多的是愤怒。作为首长的警卫员,一个被吓到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另一个居然在首长危难之际和保姆通奸。 如果警卫员没有擅离职守,谭甫仁中将应该会幸免遇难。 但是专案组成员还来不及处理两个警卫员的问题,因为凶手还未抓住,事情的真相并未揭开。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军区领导及专案组开始找起了蛛丝马迹。 捕风捉影 为了抓捕凶手,专案组成员在现场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搜集到了许多线索。 谭甫仁夫人的妹妹王文莹说:"他穿着军装,身材高大,白白胖胖……";在现场凶手翻墙逃跑的墙外有一个解放胶鞋的鞋印,在王里岩被杀害的房间门上又找到了凶手的指纹。 穿着军装还穿着解放鞋,这样看来此次案件的凶手还是军区内部的人。 于是清查凶手的工作开始丛军区内部开始进行。专案组和军区领导规定,凡是在军区大院里居住的,无论是资格多老、地位多高的军人或者家属,都必须要交代清楚事发当晚人在何处。 由于初步确定是军区内部人员干的,并且还持枪入室,专案组成员开始围绕枪支开始调查。果然有了发现,在军区保卫部发现丢失了两支手枪,并且手枪的型号和案发地的弹壳型号一致。 通过几日的调查,专案组和军区负责人断定,凶手不但对枪械使用非常熟悉,而且对谭甫仁家的情况也是非常了解,还能够可以在军区大院自由出入。 查来查去,还是确定了是内部出现了情况,在一天晚上原本平静的昆明军区,变得人心惶惶。 由于事态严重,为了防止凶手出逃外地,昆明军区组织部队开始了"地毯式搜查"。火车站全部戒严,如同进入战时状态一般。 老昆明站 凡是见到身材高大的军人全都扣留,并且在昆明机场只要是身穿军装的男性全都要暂缓登机,需要通过审查才能自由行动。 周总理对这件事非常关心,专案组连续查了几天都没有查到凶手,这让周总理非常生气,再次做出明确指示: "问题出现在内部事态严重,尽快查出真凶!" 顶着周总理的压力,又面对着一条又一条的线索,专案组成员也没有办法。只能再从源头查起,再次排查军区大院人员出入记录,而这一次排查终于有了眉目。 昆明军区旧照浮出水面 在对军区大院居住人员排查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能交代清楚自己当晚的去向,但是只有一个人不能证明自己当时的位置和去向—— 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 。 不过这个人虽说证明不了自己的去向,但是又有正当的理由证明他不在场,因为王自正在这个时期,已经被隔离审查了。 他隔离审查的原因是因为在1970年初,他被任命为副科长,就在任职没有多久,昆明军区就收到为了从他老家发来"公函"。 公函的内容是涉及他在1946年时参与了枪杀村主任的反革命行动,在这之后他改掉他曾经的名字王志政为王自正,混入了昆明军区。 反革命行动民团 所以因为这个原因,军区决定对王自正实行隔离审查,将其关押在了军区大院的战俘管理所。 虽说他有被隔离审查这个理由证明自己不能行凶,但是军区内部只有他有嫌疑,于是专案组就开始从他着手。 在调查过程中,专案组接到了军区大院中一个13岁的小孩叫马苏红的要提供线索的电话。马苏红说: "在17日那天,有一个穿军装的敲开他家的门,说是要找保卫部的陈汉中科长,我就给他指了门就去睡觉了,他很像是王东坤的爸爸。" 专案组一听,立刻把王自正的照片拿给他看,马苏红说: "就是他!就是他!" 。毕竟是排查军区内部人员,就算是隔离审查的干部也要严谨,于是专案组带着马苏红去到了管理所。 在管理所,专案组在暗中让马苏红指认那天晚上的人,他一眼就看见了角落的王自正,再一次说是他。而王自正此时也有所察觉,便背过身去。 专案组负责人认为,王自正就是这个案件的凶手。为了弄清真相,专案组决定让保卫部的人员直接去找他核实情况,想要看一看他的反应。 真相大白 12月31日晚,保卫科长陈汉中和干事李伯志来到了王自正的隔离室,一进门就看到王自正正躺在床上睡觉,陈汉中说到: "王自正,起来,现在去食堂,有些事要问你。" 说罢,王自正就起来穿鞋,突然,王自正从被窝里翻出两把手枪,对着门口毫无防备的两人就开枪。 李伯志还没来得及反应便已经到底,陈汉中右手中枪跑出了门外。在街上陈汉中四处大喊救命往远处跑,可王自正哪里给他机会,两枪开出,陈汉中应声倒地。 随后军区战士们听见枪声后立马赶过来,王自正转身往厕所里逃去。战士们包围了厕所,并呼吁他放下武器。 见僵持不下,战士们正要强攻时,王自正突然将门踹开,开枪自杀身亡。 经过保卫处的坚定,王自正手中的枪,这是保卫部丢失的那两支。一支他用于自杀,另外一支被他扔到了厕所里,后来也被掏出来。 枪的子弹型号,和谭甫仁夫妇遇害当场完全一致,可以确定他就是凶手。至于他的杀人动机,专案组成员在他的笔记本中也找到了答案。 王自正对军区将他隔离这件事怀恨在心,在他的笔记本中写到: "我不能就这样死了,就算是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 情景所需图文无关 在笔记的一页写了好多他要杀害的名字,包括军区副司令等人。而在另外一页又写上了一句: "杀这些人不如杀谭甫仁,这样影响更大,更能泄恨。" 于是在1970年12月17日凌晨4点,王自正从被隔离审查的管理所偷偷溜出,往军区大院摸去。 作为保卫部副科长的他对军区保卫部存枪的地方轻车熟路,他知道如何避开守卫,甚至了解守卫在深夜松懈防守的时间。 撬开了存枪的保险柜,拿了两支手枪和20发子弹,准备开始他的刺杀计划。 本来在42号楼外是有狼犬的,但是因为当时战备野营拉练便把门口的狼犬拉去了,导致王自正能够悄无声息的进到院中。 来到院里,曾经从事保卫工作的他,非常清楚谭甫仁的卧室地点。而正巧谭甫仁不在卧室,他便威胁起了卧室里谭甫仁的夫人王里岩,王里岩出于保护丈夫的心一直不说,王自正便开枪了。 后来的事便和开头专案组成员们推测的如出一辙,全部都是王自正所为。 谭甫仁政委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的家中。警卫员的失职、王自正的残暴让这位有着卓著功勋的高级将领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 在杀害了谭甫仁后,王自正翻过围墙准备暗杀他的第二个目标——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陈汉中科长。 王自正认为,军区政治部收到关于他的举报信后,就是陈汉中科长把他的问题上报组织才导致了他被隔离审查。由此他非常记恨陈汉中,于是把第二个目标锁定了陈汉中。 但是因为当时凌晨时分,天异常的黑,他拿不准陈汉中住所的位置,便敲开了提供线索那个小男孩马苏红家的门,马苏红当时也非常迷糊,就给王自正指明了路。 不过还好,陈汉中在那天晚上正好去上海出差了,王自正来到他家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便只能悄悄地回到军区管理所。 不曾想,就是这个小孩,让他天衣无缝的计划露出了马脚。 随着王自正的自杀,谭甫仁夫妇遇害一案也就暂时告于段落。 时间到了1971年,案件专案组又发生了一件让人惋惜的事,专案组成员、昆明军区保卫部部长景儒林用尼龙网兜套住脖子,自缢在了房间中,桌子上留下了他的遗言: "保卫部原来就有问题,我来保卫部后并没有得到改善,如今保卫部出了这件事,叫我怎么说得清。" 景儒林部长出于对此事的愧疚,在1971年春天结束了自己生命。 尾声 最后在逮捕王自正时,居然让王自正杀害了前去调查的保卫部干部,这也是专案组成员的失职,在弄清事情原委后专案组负责人亲自向周总理进行了汇报,深刻的反思了自己的错误。 从整个案件看来,造成谭甫仁被害的除了王自正其实还有那两个玩忽职守的警卫。作为首长警卫员听到枪声不是第一时间保护首长,而是选择躲避,更甚者还做出了有伤风化之事。 王自正能够从隔离审查的管理处逃出,还绕过了守卫拿到保卫处的手枪,让非法之徒在军区内部如此猖狂,反应出的是当时疏于防范的纪律。 此案告诫我们,就算是在和平年代也要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这个案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味地松懈,没有纪律没有规矩只会酿成大祸。 对于谭甫仁两个警卫的处置,作者只查到了被革职查办,但是作为警卫员犯下如此错误,应该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谭甫仁将军被害案侦破始末》.王广沂 《谭甫仁夫妇被杀案纪实》.王克学 《开国中将谭甫仁被害真相》.蒋益文 《开国中将谭甫仁遇害真相》.黄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