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开启最冷模式!抗二次感染强体魄!艾灸给身体加把火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别看"小寒"有小字,但却以小胜大,可比大寒冷!
到了小寒节气,南北都经历着寒和湿两大阴邪,阴风、冷雨、雪、或者雨夹雪很平常。
低温天气会消耗人体更多的阳气,因此,小寒养生勿忘护阳!
三九补一冬,疾病去无踪
01充足睡眠补阴阳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小寒时节,人体的代谢活动到了最低最慢的时候,养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一小时。
其中,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身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
02合理着装防消耗
小寒节气天气寒冷,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时人易感冒又耗阳气。
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所以,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03护住重点避寒邪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做好身体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可以更好地防止寒邪侵袭。
同样,小寒节气地气尚寒,如果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因此,脚要保暖,临睡前可用热水泡泡脚,或者加点艾叶,湿气重的可以加点花椒,先煮一下让药性出来再泡效果会更好。
04适当运动助气血
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气温过低时,老年人和冠心病、高血压等慢病人群最好避免在早晨运动,可以等到上午9时~10时或下午3时~4时气温较高时再运动。
此时,不宜加大体能消耗,避免体肤开泄、出汗耗阳,可选择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小寒如何养生
01喜温忌冷,减咸增苦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
而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小寒气候寒冷,是上火的"旺季"。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多吃如苦瓜、陈皮、莲子心、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作用。
02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适合北方)
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
03小寒强身:要 4 搓
① 搓足心——暖脚补肾
不但可以补肾安神,对预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② 搓腹部——保健脾胃
长期坚持这么做,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③ 搓腰部——补肾壮腰
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对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以及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④ 搓颈部——暖身驱寒
大椎穴位于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在人体督脉线上,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小寒艾灸进补
《内经》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然而,最危险的时候却也是最安全的时候,在这个寒邪最盛之时艾灸,可以起到"雪中送炭"般的补阳效果。
小寒艾灸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关藏的是人体的元气,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肾气,是人与生俱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的减少,但是艾灸关元穴却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相当于我们在往"健康银行"里贮存肾气,防止它快速的消耗。
【肾俞穴】
《玉龙歌》曰:"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肾俞穴作为肾的俞穴,肾脏的寒湿水气经由此穴向外输出于膀胱经,中医认为刺激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作用。因此,经常按摩肾俞穴就能补益肾精,温通元阳,达到强身壮腰,延缓衰老的目的。
【神阙穴】
本穴位居脐窝正中,为先天精气进入之处,有回阳救逆、培元固本、益气固脱、醒神的作用,是缓解虚寒脱症及全身强壮要穴。通常神阙穴处禁针,即不可针灸,只能进行艾灸。
ps: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合作版权图库和灸大夫,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图文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中分享的方子、灸疗方案、手法等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