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保险经纪行业发展得很快。 整个行业的大趋势都是产销分离 :保险公司负责开发产品,然后把产品放到各个经纪公司(经代渠道)、银行(银保渠道)去卖,另外就是自己的个险渠道。主要是这3条线 在这3个渠道里,客观的说, 经代渠道发展最为迅猛 保险公司自己的个险渠道就不说了,就是他们自己的代理人卖产品。代理人大军, 最高峰时,全国有900w+从业者,"是个人"都来卖保险。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保险行业野蛮生长的十几二十年,就是老百姓的血泪史 。到现在民间还有很多保单是"定时炸弹":一旦出险,尤其是大病出险,很多保单是赔不到的。为什么?因为第一代保险从业者素质不高,小学生、大妈比比皆是,"只要能卖出去,赚钱是第一位的"。 于是,无数保单就这样被啥也不懂的"熟人"卖给了老百姓。而且几乎都是没有做健康告知的。 包括现在的代理人们,也有这样的劣币存在 这两年保监监管越来越严,大量虚假人力和劣币被清退和淘汰 保险代理人从2019年的973w,降到了现在的570.7w(截至今年)。这个数字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这对整个行业和老百姓都是好事 投保不做健康告知的弊端,见我这两篇文章 是高SIR啊:代理人制度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是高SIR啊:得了乳腺结节,还能买保险吗? ps:代理人们不必围攻。我只是客观陈述事实,代理人里面也有优秀和有良知的,只是占比很少而已 而银保渠道,向来是销售误导的重灾区 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理财产品向来是香饽饽,老百姓信银行的公信力,去了网点办普通业务,结果就被推荐买了各种理财产品,稀里糊涂签了字。所以银行的人卖产品特别好卖,赚的盆满钵满 资管新规落地之后, 明确规定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打破刚兑,自负盈亏,风险自担 怎么办?于是银行开始卖保险了,主推增额寿和年金 但是 但是 但是 每家银行最多合作3家保险公司,每家保险公司最多1款产品。所以,银保渠道可卖的产品选择性不大,产品的收益比起经代渠道的产品也差了不少 而销售误导依然存在。 银行理财经理说不清楚这个产品的形态和收益是怎样的,反正客户就信她了,就买了。我好几个客户在银保手上买的储蓄险,业务经理连利益演示都没给客户演示过。只会说"5年回本,现金价值高"云云 可是, 银行现在的公信力还像以前那样高吗?未必 看看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再早一点的渤海银行28亿存款风波事件,老百姓(企业)的钱,存在银行,还安全吗? 再加上现在低到发指的利率下行..... 各位,银行还是不是你们的最佳理财"合作伙伴"?要好好想想了 最后,说说经代渠道 虽然经代渠道发展迅猛,但是在高歌猛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经代渠道发展迅猛不是没原因的:代理人、银行人、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转型保险经纪人,但即便如此,整个中国大陆的经纪人占比,也只是占到了4%而已。整个队伍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可以说,经纪人的发展路程,正是曾经代理人走过的路。只不过,代理人是粗放型增长,人员素质不高(当然,现在各保险公司也在提质,引进高质量保险人才),而经代渠道,一开始走的就是"高质量人才"路线。 保险公司是"是个人就要"的人海战术 经代公司是"不是是个人就要"的精品战略 客观的说,经代渠道也不全是良币,肯定也有劣币。 但大趋势还是比银保和个险好,是比较能做到客观中立的从客户利益出发去服务客户的。 但是,现在经代渠道的从业者在增员时,有个很不好的现象: 我在各平台上多次看到一些打造个人ip的团队长发布的内容,都是把自己包装得很高级的人设,都在说"做保险年薪百万"。 我从不说年薪百万不是梦这样的p话, 所以我忍不住喷过一些人 保险行业是有年薪百万的,年薪500甚至千万的都有, 但这些人注定只是极少数, 保险行业一样遵循的是二八定律,甚至是一九定律。 百万年薪哪那么好赚?我就没有。大部分从业者都是我这样的保险"底层民工"。但是客观的说,我的收入比原来在职场打工时要高了不少,而且时间自由,陪娃自由,旅行自由,我不用一把年纪再在格子间为了五斗米而折腰。 所以, 很多团队长在网上招募组员时,并不客观,只说保险好的一面 ,可是,你们有把这行残酷的一面告诉他们吗:淘汰率高,没一分钱底薪,客户不会一直都有,还要不断的学习,等等 做这行,真的很辛苦 但是有方法、有意愿、深度认可这个行业的趋势,是可以做出来的。 这个行业,既快乐,又痛苦 我为什么能在这行活下来,是因为从我决定做这行起,我就坚定了"永远不要再回到传统职场打工"的信念,这个信念支撑着我一直往前冲,我没有退路,我不可能一把年纪再去坐到格子间被老板指手画脚,去跟9500后一起打卡上班,那是一种悲哀。 而且,我深度看好保险行业的趋势,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保险行业绝对是朝阳产业,而保险经纪人又是朝阳中的朝阳。 还是那句话,选择大于努力,我既然看好,那就努力奔跑。 我能活下来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保险行业是人品兑现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行业 。可能是我前面十几年企业工作的职涯和生活里,积攒了比较好的人缘,人品不错,所以从业以后,客户愿意相信我和转介绍。而我也在用专业和实际行动回馈客户的信任 我为什么能转型成功、活下来?因为我知行合一 所以,每每看到各行各业的人都来转型做保险经纪人,无论是人到中年走投无路,还是看好这个行业。 我发自内心的告诉大家: 卖保险不是中年人的救命稻草 卖保险不是中年人的救命稻草 卖保险不是中年人的救命稻草 你来卖保险,就能卖得好吗?未必 这个行业是好行业,但不是人人都适合。自己真的发自内心看好这个行业和保险经纪人的趋势,认同保险经纪人的身份,才有可能做好。 我见过很多人,在新人班或入行初期,信誓旦旦"我认可保险行业!我一定要做好!我没有退路"云云。最后,这些人都消失了。为什么?都是口嗨。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行业和自己的身份,没有all in 总之, 现在很多人转型来卖保险,我觉得是个很不正常很变态的现象。 你读了那么多年书,甚至是硕博,为什么中年危机找出路一定要想到是做保险呢?有没有别的选择?一定有别的选择 如果知道若干年后自己要来卖保险,何必读硕博,本科就行。我并不认为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就比硕博差----干这行,要学的东西很多 但我还是那句话,卖保险卖好了,确实人生很爽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卖保险并不是中年人的唯一选择。大环境不应该让卖保险变成中年人的唯一选择 看到各行各业的(中年)人像蝗虫一样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存活下来的有多少呢? 我觉得这个行业病了 从业这么久,看到很多新人白板进入这个行业,每天问的问题千奇百怪,或者说些很"专业"的术语 我在思考: 在客户眼里,怎样才叫专业? 专业,不是会一些基础的核保知识,懂一些资产配置的知识,懂一些医学知识,会看客户的体检报告就叫专业了 专业是:真正读懂客户的需求。替客户"拿走担忧、完成心愿" 我跟客户面谈或线上沟通,首先聊的一定不是产品,而是客户的需求,她在担忧什么?再和客户一起找到解决思路(方案框架),最后才是呈现方案和讲解方案、投定。 跟我聊想转型的朋友有很多, 曾经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我依然会把这个行业好的坏的都说清楚 如果你是璞玉,那么稍加雕琢,确实就是不一样的人生, 实现收入自由、陪娃自由、旅行自由 如果不是璞玉,也许也能成功,只是概率会小很多 只有试过,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 保险这个行业是大浪淘沙。 路漫漫,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