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组建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6年初,我军的四总部被撤销,重组为15个职能部门。
其中,正大军区级的总后勤部 重组为副战区级的后勤保障部 ,职责范围大幅缩减,很多下属机构分流到了其它大单位管理,其中就有联勤保障部队。
2016年9月13日,联勤保障部队正式成立,由"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组成。
武汉联勤保障基地 是在原先的"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 "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作为联勤保障部队的领导机构 ,为正军级 建制。
而5个联勤保障中心 是在原先的"七大军区联勤部 "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作为 武汉基地的下属机构,为 副军级 建制, 对口负责五大战区的联合作战保障。
其中,无锡中心服务东部战区、桂林中心服务南部战区、西宁中心服务西部战区、沈阳中心服务北部战区、郑州中心服务中部战区。
换言之,组建初期 的联勤保障部队是一个正军级 单位。
并且,当时的联勤保障部队由后勤保障部代为领导管理 ,联勤保障部队下属的医院、疗养院、仓库等单位佩戴"后勤保障部直属单位"臂章,后勤保障部通过武汉基地 对5个中心进行管理,对部队实施区域性保障。
但是,在那之后,联勤保障部队发生了多项变化:第一,整合军事运输力量,接收军事代表办事处。
2016年2月,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区之后,原先设在各交通运输机构、地区的军事代表办事处(军代处) 移交七大军区善后办 进行管理。
2016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组建后,各军代处随即由七大军区善后办转隶 至5个联勤保障中心。第二,卫勤、仓储、输油管线等力量移交联勤保障部队。
例如,原先的" 武警总医院、海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转隶至"联勤保障部队下属的解放军总医院",并重组为"解放军总医院下属的医学中心"。
又比如,现在重新组建了若干个输油管线团 ,隶属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三,换装独立胸标、臂章。
2017年8月1日,联勤保障部队换装新式胸标、臂章 ,各下属单位不再佩戴"后勤保障部直属单位"的臂章,更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的臂章。
同时,胸标、臂章图案由"军徽、五星、长城垛口和托举的双手"构成,寓意联勤保障部队的作用、使命、任务。第四,升格为独立兵种,成为副战区级的军队大单位。
2017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在"武汉联勤保障基地"的基础上组建总部领导机关 ,晋升为独立的兵种 ,并升格 为副战区级 ,列军队大单位 序列。
同时,联勤保障部队不再由后勤保障部代为管理,而是由军委直接领导管理,与后勤保障部不再有隶属关系,双方变成了平等同级的合作关系。
双方的区别在于:
1、后勤保障部 是一个职能部门 ,负责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等等,不直接提供后勤保障支援,以务虚 为主。
2、联勤保障部队 是一支多军种合成部队 ,负责具体 的后勤保障工作,直接服务于各个作战部队。
简单来说,原先的总后勤部基本分成了"后勤保障部、联勤保障部队"两部分。最后,介绍一下联勤保障部队的内设机构。
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
虽然它也是一个兵种,但是,其内设机构与其它军兵种、武警部队存在明显的差异,下设"战勤部 (而非其它军兵种的参谋部)、政治工作部 、纪委监委 ",并没有"后勤部、装备部"。
同时,联勤保障部队下设"卫勤局、供应局、军械管理局、军事设施局 "等机构。
此外,联勤保障部队还有众多的直属单位,包括:
1、解放军总医院 ,副军级 单位,下辖8个医学中心、海南分院。
同时,五大战区都有一个战区总医院(正师级)、若干个解放军第9XX医院(正团级)、若干个康复疗养中心,分别隶属于5个联勤保障中心。
2、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正师级 单位。
同时,五大战区都有一个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隶属于5个联勤保障中心。
3、军事运输投送综合协调中心 。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瑛杰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