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圈里,最近短短1个月时间,就有5位10年期左右的老将离职。而且这5位基金经理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管理基金长达十年级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5位10年公募老将离职 开头,bo姐先跟大家列下离职的基金经理的情况: 第一,光大保德信基金魏晓雪。 魏晓雪是bo姐之前跟大家写过好几次的基金经理,没想到她也要走了,是今年9月10日离职的。 魏晓雪在光大基金待了将近10年,她几乎是光大保德信旗下资质最老的基金经理了。管理光大新增长混合超9年,业绩也很优异。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至2022年9月28日 第二,工银瑞信王君正。 王君正也是bo姐之前跟大家写过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比较独特,长期以金融、地产为主要持仓。 他和鄢耀长期共同管理的工银金融地产混合,是基金圈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金融地产看似"落后",也不是高增长的成长赛道,但他们却取得了极为优异的回报,而且长期回撤较小。 但就在前几天,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王君正因个人原因于9月23日离职。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至2022年9月28日 第三,华安基金苏玉平。 这位也在华安基金待了10年以上。所管基金主要是债类产品,代表作是华安强化收益债券A,11年总回报112.70%。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至2022年9月28日 此外,还有易方达基金付浩(在易方达基金待了18年)、华宝基金周欣(在华宝基金将近13年)… 如何看待老将离职? 说实话,刚看到这些数据时,bo姐一时也惊住了。不过细细想来,bo姐也对他们的卸任报以理解、祝福。 首先,能在一家基金公司待10年级别、管理基金10年级别,他们本身就已经很优秀,很罕见了,而人生的风景又不只于此。 第二,"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事实上,基金经理的卸任不全是坏事。只有人才有进、有出,基金行业才能蓬勃向上。 第三,一家优秀的基金公司,并不是只靠一两个人撑门面,而应该是有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只全面的投研团队。做到"代有人才出"。 当然,从基民角度出发,基金经理卸任,难免会有些担忧,觉得不确定性增加。 那么,面对老将卸任,基民又该怎么操作? 通常这个时候,bo姐最主要的关注点有两个: 第一,是否有对应风格的接棒者,并且能力出众? 第二,关注该基金公司的定位,是不是平台型,投研体系是否完整? 基金经理离职后的安排 通常,大型基金公司、人才储备完善的基金公司,都能够在基金经理卸任时很好的做到基金经理的无缝切换。 像这些头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人数较多,而且平均管理基金年限普遍在4.5年以上。在基金经理卸任、交接时,基民通常不用太过忧心。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2年9月29日 像这次王君正的离职中,工银瑞信基金的应对也比较妥善。 工银金融地产混合,由和王君正一起长期搭伙的鄢耀独自管理。鄢耀一直专注于金融地产行业,管理的其他基金,很多也是重仓金融地产方向。 他管理的另一只工银新金融股票A(001054),任职时间7年以上,截至2022.9.28,任职年化回报超14%。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2.9.28 工银美丽城镇股票,则由胡志利接任。 根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2年9月28日,胡志利管理基金超7年。他的代表作工银优质精选混合,在管5年多里创造了135%的收益率,妥妥的基金圈中流砥柱。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至2022年9月28日 工银精选平衡混合由杨鑫鑫接棒,他管理基金的年限也很长,拥有9年基金管理经验。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至2022年9月28日 投资风格上,杨鑫鑫的投资组合相对分散,持股集中度比较低,业绩表现颇有"画线派"的风骨。 以杨鑫鑫2019年加入工银瑞信后,所管理的工银瑞信创新动力为例。在同期市场的大幅波动中,基金近3年最大回撤仅-13.44%。 即使是在画线派中,也是佼佼者,和工银精选平衡混合里的"平衡"正好契合。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2年9月28日 此外,工银优质成长混合由张剑峰接任。 他管理基金6年,代表作基金是工银新材料新能源股票,擅长的行业赛道和"优质成长"标签正相契合。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至2022年9月28日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对头部基金公司而言,某位基金经理离任影响相对有限,影响也偏短期。 重要的是有明星团队 其实现在基金经理卸任是比较常态的事情,基金公司的应对策略也快速成熟。 离任的不少,新聘的基金经理也很多: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2年9月28日 现在很多基金公司,不光是自主培养优秀人才,也在集百家之长,推陈出新,慢慢发展为偏平台型的基金公司,类似于"基金超市"。 好的基金公司平台,可以将优秀的人才聚拢起来、培养出来。 最典型的,业内领头羊易方达,在主动基金领域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坐拥不少圈里顶流。从传统成长股消费和互联网等,到新兴成长股新能源、半导体,都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坐镇。 拿前面讲的工银瑞信基金来说,不仅建立了良性的投研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注重对基金经理个人风格保护,形成了"协同配合、百花齐放、尊重个性"的基金公司平台和投资氛围。 还有之前介绍过的博时基金,团队作战体系,将行业细分到下级4-5级子行业,投研部门建立庞大的产业观察圈,再由研究员将信息反馈投研小组,梳理机会。 这种就是形成了明星团队,某位基金经理离开,可以及时补上,不会出现很大短板。基金经理离职,不要着急卖出,多留些观察期。 而如果是小型基金公司,又偏个人明星型基金经理,这种卸任时就要高度关注了。 最后总结下: 船到桥头自然直,大的基金公司、人才储备完善的基金公司,通常能在基金经理卸任时很好的做到无缝切换。 为了应对基金经理卸任,基金公司也做了很多改变。如果在接棒时遇到实力更强的基金经理,就更爽了。 【风险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 《20多位基金经理做定投,现在怎么样了?》 《最大回撤超60%!十年十倍基的至暗时刻》 《又崩了!爆锤2.7%,聊聊基金加仓计划(发车)》 《中证500,近15年来最好的机会之一》 因为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