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人生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两种模样: 先苦后甜,先甜后苦。 你所荒废和讨厌的现在,是未来的你想回都回不去的曾经。 作者 | 淼淼妈 前几天,儿子正在上网课,电脑中却突然传出一段响亮又嘈杂的音乐声。 我吓了一跳,赶忙看看怎么了。 儿子指着屏幕,对我说: "妈妈,课上不下去了,我们班网课被入侵了。" 什么意思? 我凑近屏幕一看,才发现原本只有老师和学生的网课教室,突然混进来了一批陌生网友。 他们强行打开音乐盖过老师的声音,甚至在原本满是公式的屏幕上乱涂乱画,其中不乏骂人的粗俗之语! 儿子给我科普: "这是最近网上很火的‘网课入侵’。 就是有些不想上网课的人,会把自己的网课会议号和密码发到网上,网友看到了就来帮忙扰乱课堂,这样课就上不下去了。" 我看着努力控制表情,但语气却难掩兴奋的儿子,心中一沉: "这你们自己搞的?就为了不上课?" "当然不是!"儿子慌了,连忙撇清关系:"我也不知道谁干的,真过分!" 这时,家长群已经沸腾了。 看完其他父母的消息,我才发现,"网课入侵"不是少数人的恶作剧,而是大量逃学孩子的狂欢曲。 他们有专门的群聊,用来分享自己的上课信息,以便爆破。 罔顾其他同学的学习意愿,肆意破坏课堂,只为满足自己不想上课的欲望。 在这群孩子身上,我看不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看不到他们对于老师的体谅,更看不到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责任心。 他们只能看见当下放纵的快乐,甚至觉得自己是"反压迫"的无名英雄。 看着因为不能上课而不自觉露出喜悦笑容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他们班主任写在朋友圈的一段话: "那些每天混日子的孩子,对不起的不是含辛茹苦照顾他们的父母,也不是呕心沥血为他们备课的老师。 他们真正辜负的,其实是未来十年的自己。 在最好的年华对自己不负责,之后人生的每一步,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亲爱的儿子,我多希望老师说过的这些话,你能铭记在心。 你觉得读书苦 是因为没有挨过现实的耳光 孩子,你觉得逃课很爽,交白卷很酷,那是因为你还不曾为此付出过惨痛代价。 有位记者在富士康的生产线上,采访过一个00后女工陈茉莉。 她过着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工作,累了不敢坐下,受伤了不敢请假,忍着被老员工排挤的委屈,只为了那维持生活的3000块月薪。 她在采访里抹泪,说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听父亲的话好好读书,她现在才懂: "有学历了,在社会上才能少受些气。" 2007年在高考中交白卷的考生吉剑曾是数学天才,高考后却只能辗转各地打零工。 他进过餐馆当杂役,下过工地当小工,贴过考研海报,也给传媒公司写过软文,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也吃过垃圾堆里的剩饭残羹。 每每想起那几年,他总是泣不成声: "就像狗一样活着。" 他们为什么都后悔曾经做出的选择? 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明白: 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就是因为当年不愿学习而付出的代价。 学生时代不屑一顾的学历,正是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命运是公平的。 今天不愿吃读书、学习的苦,未来总有一天要受生活的难。 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 是对青春的辜负 前端时间,有个初中时的"刺头"学生回来看我,他坦言: 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就是高中三年,最后悔的也是。 因为上了一个不好的高中,老师不管、同学放纵,他度过了无比轻松舒适的三年时光: 作业靠抄、考试靠作弊、上课困了就睡、成绩再差也有逃课的同学垫底……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过得安逸,是福气。 殊不知,一举棋错,满盘皆输。 高考,他只考上了个三本。 毕业后,他接连换了多个工作,坚持的时间越来越短,薪资也越来越少,现在的生活很不如意,人也憔悴了不少。 有句老话说得好: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苦,老必安逸。 孩子,这世上根本没有捷径,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如果你总是选最容易走的路,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无路可走。 人的成长其实是有时间表的,就像植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什么季节该干什么事,都有定数。 你懒过了春天,错过的不是一个季度的劳作,而是一整年的丰收。 所以,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舒服。 人生最可怕的,是你安于现状,又将自己偷偷原谅。 自律的过程难熬 但自律的人生很美好 贵州省状元李旭阳说过一句话: "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如果需要别人在后面推着,甚至是用鞭子赶着自己往前跑,肯定是到不了终点的。" 没有哪一份成绩不需要付出汗水,也没有哪一种成功不需要狠心坚持。 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纪律,并逼迫自己去遵守。 不要把自律想得很难,自律的前期是兴奋,中期是痛苦,后期是享受。 当你把自律变成了习惯,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当你习惯了阅读,那当别人沉迷手机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是种放松; 当你习惯了早起,那当别人睡懒觉的时候,你会拥有精神抖擞的早晨; 当你习惯了专心,那当别人三心二意的时候,你会享受心无旁骛的状态。 …… 孩子,唯有你自己做到管理自己,把他律变为自律,用自律代替懒散,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早晚会变成他人的望尘莫及。 那个对你最严的老师 其实爱你最深 你们总说老师管你们太严,对你们不好,可到底怎样才是对你们好呢? 无底线的纵容? 放任你们的坏习惯? 那只会害了你们! 没有人喜欢当一个坏人,但在教育中,必须有一个这样的"坏人"。 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 "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那么不近人情呢? 你玩你的手机,我念我的经,眼不见为净。 你将来大富大贵,也不会带我分钱,你将来成为阶下囚,也赖不着我。 可我还是说服不了自己。 我讲课,你们听课,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 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 对你们魔鬼训练,是希望你们能在遇到难题时,有能力自救; 对你们严加管教,是希望你们能在复杂社会里,走正确的路。" 苗圃需要园丁的修剪,才能成材; 学生需要老师的管教,才能成器。 孙悟空如果没有唐僧的紧箍咒,就只是个石猴; 哪吒如果没有太乙真人的乾坤圈,就只是个魔童。 希望你能明白,除了父母,只有老师会希望你飞得更高更远,看到不一样的新天地。 所有逆袭的奇迹 背后都是蓄谋已久的坚持 我带了很多届学生,每一届都有孩子和我说,"我不是学习那块料"。 说这话的孩子,往往有两种结局: 一种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另一种绝境逆袭成为黑马。 那个曾因为201万年薪轰动全国的"华为天才少年"——张霁 ,就是这样一匹黑马。 他高考失利,复读了一年,才勉强考上了一个民办三本。 但不同的是,输在了起跑线,张霁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启了超于常人的追跑。 据同学回忆: "无论上什么课,他永远坐在第一排。 空闲的时候经常去学校图书馆自习,抱着书啃,乐此不疲,而且学习、做事绝不拖延。" "不要轻易放弃",张霁说,"你会从一次次失败中找出问题所在,继续坚持,这就是收获。" 正是这份决心和努力,他考研、读博,从名不见经传的三本生,一步步逆袭到了如今人人称羡的"天才少年"。 真正厉害的人,起点再低也不会轻易认输。 这个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所有的逆风翻盘,都长着坚持的模样,忍耐的内核。 学习不可能轻松 但学习最靠近成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人生7年》。 片中访问了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的小孩。 每隔7年,节目组都会对这些孩子的人生进行一次回访。56年后发现,富人的孩子仍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唯有一个叫尼克的穷人孩子,靠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贫民窟走进了大学校园,毕业后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命运手中也有漏网之鱼,如果鲤鱼跃龙门有捷径,那条路一定名为学习。 读书确实很苦。 但正是因为你吃过苦、熬过夜、刷过题,这些付出才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只有耐得住孤独,交付出足够的努力,生活才肯将美好一点一点递到你手里。 所以,孩子们,你们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不放弃,不气馁,咬咬牙,撑过去。 山顶的风景,一定比山脚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