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第一批高科技核技术人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被评为高级职称的人,证书编号"0001"。 终身从事导弹研究事业,从不张扬,默默无闻。 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应李敏要求,治丧委员会将其列入守灵名单。 在毛主席逝世多年后,垂垂老矣的贺麓成,却将子女聚到一起要求到:你们把姓氏都改回"毛"吧。 他就是贺麓成,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一个被人当作烈士的导弹专家。 他与毛主席一家有着怎样的渊源?为何李敏要将其列入守灵名单?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贺麓成还有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毛岸成。骨肉分离 1949年,全国解放事业即将成功。 远在江西永新县的贺麓成,这年刚满15岁,正在上学。因为环境的关系,总能很快了解到一些国家的形势,听着解放军的故事,心潮澎湃。 永安县可能不被人熟知,但他旁边的山一定是家喻户晓的。 这里可以被认为是中国革命的起点之一,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19年过去了,当年的红军,现在的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子弟兵,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井冈山,这一次将彻底实现全国解放。 虽然没有见过解放军,但对于共产党、解放军的很多事迹,贺麓成耳熟能详。 从小贺麓成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与爷爷贺调元相依为命。 虽然爷爷家的生活条件比较好,衣食无忧,但对于年幼的贺麓成来说,还是很期望有父母陪伴的,看着别人家的小朋友,天天都能跟父母在一起,他也是羡慕的。 每当问起爷爷,爸妈在哪,什么时候能回来,爷爷总是叹气,默默无言。 直到他长大了,懂事了,多次追问下,爷爷才告诉他,母亲是共产党,正忙着在外地工作。 但问道父亲是做什么的,爷爷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让年幼的他,不禁充满疑惑,爷爷怎么不知道自己儿子的事情呢? 这些年里,贺麓成家里总是能收到一些没有署名,来自不同地方的信。信里也只是询问家里的状况,都是一些家常话,没什么有用的信息,这会是自己父母写的信吗? 后来,永新县终于解放了。解放军来了,爸爸妈妈会一起回来吗?贺麓成每天都在期盼着。 8月的一天,在村口闲逛的贺麓成,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一辆吉普车风尘仆仆开了过来。 那个时期,汽车在城里都不多见,在这小村子里,更是从没见过的稀罕物。贺麓成与其他小伙伴们一起,跑过去看热闹。 只见一名身着军装的中年女子下了车,四处张望,似乎在找人。 这时候,听到动静赶来的贺调元从远处走来,这名女军人很快迎了上去,两人低声交谈一会儿。 爷爷将贺麓成叫到身边告诉他:"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写信的是谁吗,这就是你日思夜想的亲娘。" 贺麓成一时间反应不过来,既激动、紧张,又陌生、彷徨,多年的心愿,一下子实现,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不知所措。 母子俩抱头痛哭,多年的委屈、思念,在这一刻得以宣泄。 回到家后,贺麓成才慢慢了解到自己的身世。 这名女军人,正是江西吉安地委组织部长贺怡同志,而他的父亲名叫毛泽覃,已经为革命献身。 年幼的他,尚不知父母的名字,意味着什么。通过母亲的慢慢讲述,才终于让他清楚,原来自己并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亲生母亲为什么会舍弃孩子十年,才最终相见。命运多舛 贺麓成原名毛岸成,父亲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母亲是贺子珍的妹妹贺怡,贺麓成对于毛主席来说,既是外甥,又是侄子,可谓亲上加亲。 1931年,在组织介绍、批准的情况下,毛泽覃与贺怡正式结为夫妻。 那个时期,也是中国革命比较艰难的日子,两人在工作上互相帮助、支持,生活上相濡以沫,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也苦中有乐、幸福满足。 1934年,贺怡怀孕了,但复杂的斗争环境无法让她安心养胎,依然忙于革命事业,就在这时候,一道命令让两人不得不分开工作。 两人都是忠诚的革命斗士,组织任务高于一切,没有儿女情长,相互鼓励后,就分赴不同的革命岗位。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既成永别,毛泽覃再没有见过深爱的妻子,和那未出生的孩子。 贺怡怀着身孕到了赣州,从事地下工作,并于1935年2月1日生下男孩,取名毛岸成。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面对蒋介石大军进攻,被迫离开重要根据地。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离,时任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率部留下坚持游击战争,就在一次作战时,毛泽覃不幸牺牲。 而他们的孩子,才刚出生三个月。 贺怡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悲痛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坚持斗争。 当时敌人已然得知贺怡与毛主席的关系,对她穷追不舍,让本就处于危险中的贺怡,斗争环境更加复杂。 带着孩子诸多不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考虑到丈夫已经为革命献身,如果自己再带着孩子遇到不测,让丈夫唯一的骨血出现意外,九泉之下无法向丈夫交代。 思前想后,贺怡被迫做出决定,不能让孩子冒险 。 贺怡想到一个亲戚,在当地是地主,家庭生活富足,孩子起码不会受苦。对亲戚的为人也很了解,不会虐待孩子,这个人就是贺调元。 贺调元虽然是地主出身,但为人比较仗义,从不会为富不仁,对于收养贺怡的孩子也很愿意。 兵荒马乱的年代,贺调元的妻子、孩子相继离世,自己一个人也很孤单,正好抚养孩子,也算苦中作乐。 尽管孩子还小,照顾起来比较操心,但贺调元也总算有了心里慰藉,生活有了希望和快乐。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两人商量后,给孩子改了贺麓成这个名字,毕竟毛岸成这个名字太容易引起敌人注意。 随后,贺怡突破敌人封锁,前往由山,在这里跟随陈毅同志坚持游击战争。 繁忙的工作,艰苦的斗争,却始终无法让贺怡放心自己的孩子,心中的思念与日俱增。 但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也只能默默承受分别之苦,只能找机会通过地下党的同志,了解贺麓成的生活状况。 全面抗战后,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成立抗日统一战线,国内形势相对缓解,贺怡可以通过一些信件往来,了解孩子的生活了。 毛泽覃唯一的骨血,毛主席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也很关心,多次写信给贺怡,了解贺麓成的生活,并嘱托贺怡,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要找回,并好好抚养贺麓成。 14年过去了,江西解放,贺怡终于又回到了这里,便迫不及待地前来看望孩子。 迫于无奈将亲生骨肉送予他人,当年的婴儿已经长大成人,尽管有避免不了的陌生感,但血脉亲情终究是无法割舍。 贺怡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过了,可随后,又是担心。 全国解放在即,新中国即将成立,在贺怡的心中,是想将贺麓成带走,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可看着老迈的贺调元,这些年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终于将孩子养大,有了盼头,自已却将孩子带走,对老人来说,太过残忍。 这纠结、矛盾的心情,冲淡了重逢的喜悦。 贺怡情绪上的变化,自然瞒不过贺调元,贺怡的心思,贺调元很快就琢磨明白了。 老人理解一个母亲被迫弃养儿子的苦楚,深知贺怡的不容易,为了成全这对母子,贺调元主动提出,由贺怡带走孩子,将孩子培养成才。 老人的大度,让贺怡陷入自责与矛盾中,默默无言、低声抽泣。 在众人的宽慰下,贺怡向贺调元深深鞠躬,之后带着贺麓成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15年的村庄。 母子相认后,贺怡经常给贺麓成讲述革命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道路。 找到孩子后,贺怡感到幸福的同时,更加同情自己的姐姐贺子珍。 贺子珍与毛主席共生育了6个子女,但因为战乱动荡,夭折、遗失了5个孩子,只有李敏跟随贺子珍在苏联生活。 而为了李敏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贺怡又亲自将这唯一的孩子接走,送到毛主席身边。 亲身体会到母子分别之苦的贺怡,更加能够体会到姐姐所承受的痛苦。 在贺子珍遗失的孩子中,最有可能找到的就是最小的男孩毛毛。贺怡决定,无论如何,自己都将尽最大的努力,找到毛毛。 这些年中,贺怡一直都在寻找毛毛,当年因为转移,毛毛交于江西老乡抚养,情况紧急,没有留下足够的线索,让寻找之路,充满困难。 找到的几个孩子,最后都被证实不是毛毛。但寻找之路,没有因为困难就停止。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贺怡通过线索了解到,毛毛很可能在赣南一带。 贺怡带着贺麓成一起乘车前往寻找。 就在经过太和县一座木桥时,突发意外,车子侧翻。贺怡当场去世,贺麓成被甩出车外,侥幸逃过一劫。 这个饱受苦难的母亲,最终还是没能看到儿子取得辉煌成就的那一天。 母子俩仅仅在一起生活三个月,就天人永隔了。恪守本分 贺怡去世后,贺子珍万分痛苦,后来,她回到上海后,便托人将贺麓成带到上海,亲自抚养。 在上海,因为贺麓成出生农村,不但方言严重,学习也跟不上,俨然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另类"。 贺麓成对此并不在意,但知道自己的基础不好,就努力重头学起,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时间,克服压力、困难,努力学习。 很快,贺麓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并最终成功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1956年,贺麓成考上研究生,获得去苏联学习的机会。 但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贺麓成最终没能如愿去苏联留学,只能分配工作。 由于他的专业对口,又赶上我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所,开始导弹研发事业,贺麓成直接来到这里,开始了导弹研发工作。 在这里,贺麓成将自己所学完全发挥出来,翻译文件、资料,日夜研究,终于成长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工程师,为祖国导弹事业,核武器研发,人造卫星,做出巨大贡献。 是继钱学森那一代后,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家。 那份"0001"号高级工程师证书,就是对他多年工作最好的肯定。 这些年来,贺麓成这个名字,被党内和业内人士熟知,却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 贺麓成谨记贺子珍的教诲,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民群众。因此,在他所有的履历中,一直都在使用贺麓成这个名字,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贺麓成也没有主动与毛主席联系,甚至李敏结婚的时候,都因为工作,没有前往参加,更加没人知道他与毛主席的关系。 直到毛主席去世,李敏深知毛主席对这个侄子的惦念,主动提出,在守灵名单上,应该加上哥哥贺麓成。 贺麓成从没因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以及父亲的烈士身份,向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贺麓成因贡献突出,享受师级待遇,可这些对他来说,也仅仅只是个称呼而已。 职位的变换,却没有带来生活的改变,依然生活在他那2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上下班仍然跟大家一起挤公交。 前辈的身份,对他来说只是鞭策,而不是资本,用他的话说"父辈是父辈,我是我,不应该去沾这个光。" 直到他退休之后,毛主席已经去世多年,为了纪念父亲和伯父,贺麓成将子女叫到跟前,让他们将姓氏改回"毛"姓。 退休后,贺麓成办起了公司,继续发挥余热,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创造财富,然后帮助老区建设、修学校、做慈善,帮助家乡人民致富。 而他自己却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要求自己的子女独立,不得利用祖辈身份为自己牟利。 直至今日,贺麓成依然恪守本分,监督子女,默默奉献地生活着。像父辈们所期待的那样,牢记使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