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束俄乌战争?澳智库放出结论,除非俄方点头,否则毫无办法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和智库不断对战争未来的走向,做出预测。尤其是在俄军撤离基辅后,在他们看来,这是俄军败退的开始,俄军距完全撤出乌克兰也没多久了。但之后两个月的战事发展,一次又一次地打了这些西方媒体和智库的脸。
图注:俄军在战争初期的损失和失误不断被西方舆论放大
就在不久前,澳大利亚智库ASPI也对俄乌未来的局势做了预测。不过,得出的结论却跟它的西方同行不太一样,ASPI的报告称,对于结束俄乌战争,西方和乌克兰已经失去了主动权,除非俄罗斯愿意,否则毫无办法。
西方之前之所以对战事特别乐观,主要是对自己的三板斧太过于自信了。西方反俄的手段无非是在战场上,军援乌克兰,给乌军提供必要支持。在战场外,政治经济手段轮番上,在各个方向制裁俄罗斯。一边利用乌军给俄罗斯经济放血,一边又通过制裁,企图让俄罗斯丧失经济的造血能力。西方的基本逻辑就是让战争对俄罗斯来说,变成一个赔钱的买卖。
在西方的舆论中,尽是对俄军的批评。他们认为俄军的打法过时,效率也十分低下。其实,俄军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主要还是一个理想回归现实的结果。俄军虽然时常在军事榜单上排名第二,但也面临着装备老旧等问题。
在俄乌冲突初期,不少网友都认为俄军将几日内攻入基辅,但这也仅是网友的一厢情愿罢了。俄军并没有这个打算,也没有公布类似的目标。开战初期,俄军多点开花,进兵的范围从基辅外围一直绵延至乌东两州。但实际上俄军的进攻强度并不高,动用的兵力也不多。
图注:冲突爆发初期,俄军还是想通过快速行动施压乌军,主动投降
俄军的大阵势更多地并非是真正的进攻,而是企图逼乌克兰主动媾和。第一阶段的行动更多的是建立在乌军不战自溃的基础上。因为从俄罗斯和苏联的历史上看,就有过大兵压境之后,对面主动投降的例子。而且纵观俄罗斯对外用兵的历史,惨胜也是俄军的基调。
西方先是故意夸大俄军的战斗力,在俄军展示出真正实力时,又加以贬低,故意制造"俄军逐渐颓势"的伪命题。而且另一方面,美国以及北约国家不断地给乌克兰援助武器,拖延俄军进展。
在制裁俄罗斯经济上,结果也没有达到西方的预期。截至目前,西方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6轮制裁,包括但不限于冻结俄外汇储备、冻结资产、限制进出口和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等等。不仅各国政府出手制裁,西方的公司也纷纷退出了俄市场。
西方公司退出俄市场,对俄罗斯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地还是想通过退出,降低全球对俄经济的预期。美国的如意算盘更是想通过制裁,摧毁俄经济基础,迫使卢布汇率暴跌。但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去甚远。
图注:能源价格上涨后,西方想通过制裁摧毁俄经济的计划便宣告破产了
经济制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大涨,企业和个人的消费都在走低,原本就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俄罗斯反而在能源价格上涨中获利。越是苦难的时候,欧洲内部的分歧也就越深。因为能源进口问题,欧洲内部已然在分裂边缘。
美国司法部长曾经在演讲中,把双赢定义为中国赢两次。那么按照这个标准,俄罗斯显然也取得了双赢:俄乌战场上赢一次,反制裁上,又赢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