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业不同处理。 1,农民工。农民工维权是最简单的,基于政府重视和监管资金保障,只需向建委、劳动监察大队反应,一般都会及时响应、解决。而且农民工工资在法律上有最优先权利。 2,施工方。施工方往往垫资进场,拖欠款项数额大,考虑合作关系主观上不愿起诉。但现在建筑项目风险高、周期长,往往会被拖死,如协商无法解决还是应尽快起诉,查封业主方资产或银行账号,迫使对方主动协商还款、达成和解协议等,最后一步就是通过向法院诉请要求拍卖建筑物实现优先受偿(针对实际施工人)。 3,材料商。建议仔细审查供货合同条款(违约责任、诉讼地点、是否有开票义务等),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保留好供货单据、材料合格证、催款记录等相关证据,在项目早已竣工验收、压帐严重或对方风声不对时,及时起诉止损。 写在最后: 年初,抖音上有一个视频火了,"工程款到位后的老板在KTV",评论最多是"少给一分钱都唱不出那味儿"[捂脸],满是工程人的无奈。 固以为要账都是送礼请客,慢慢的,发现这条路不好走了,利润薄,打点多,融资成本高,甚至不是赚多赚少,是企业还能不能继续活下去。 之前建筑虽然难要账,但慢慢兑还有盼头,现在的建筑行业,谁也不知道明天,恒大、河南建业、富力、泰禾、花样年…10月23,中央又公布了试点房地产税,市场还将向下探底[翻白眼] 本来是回答问题,写着写着就成日记了,不过最近来咨询工程要账的奇闻轶事太多了,难免多感慨两句,比如,乙方讨要十一万欠款甲方暗示送辆车[泪奔],再比如,某家之前给恒大放了几个亿的款,准备讨账去仲裁时发现账面拿不出三百万的仲裁费[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最后给自己贴个金[来看我] 刚搞定一个工程款案件(5000万工程款+3000万质量反诉),欢迎大家有工程款难题的来信探讨交流。 都是这样,有点像以前的三角债,有钱谁喜欢让别人催,还不是建设单位不给钱,希望国家能管控一下,资金不到位拒绝开工,专款专用 我以前那也是个小包。手底下有十几二十个做事的人,为啥现在不做了,就是上面钱一直下不来。做事的得拿工资啊。无奈自己想办法给。每次找项目部要钱,一直说还没到,等两天。一拖好几个月是个人他也扛不住啊。无奈我带着做事的人把项目部堵了。什么时候给钱,他什么时候能走,反正他去哪做事的一块跟着哪,最后项目部给公司打电话,公司把款打来了。现在干工地最气人的就是。活干完了钱结不了。反正他也有钱他就是不给你。所以啊底层的人太难了。现在各位工地上做事的朋友。一天本来就不容易。累死累活的一天十几个小时,上有老下有小的。辛辛辛苦的挣点钱,到头来被黑心老板克扣了工资或者一直拖着。殊不知有时候那种等米下锅的感受。工地上做事的也得注意了。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包的话还是做熟人的。毕竟再晚也会年底结。陌生人的就只能听他说他现在没钱,具体什么时候有钱你也不知道。要有点自己的手段。劳动局实名举报。我相信大公司经不起劳动局去问。毕竟你这是小钱。他也不至于去罚钱。落个名声不好,小公司的话只能堵着老板了。但是啊要钱归要钱啊,咱别动手啊。 近十年的建筑工程摸爬滚打经验,让我意意识到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不管是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控制都要讲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下面我针对中国建筑行业拖欠严重的问题展开分析一下: 一、事前控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承接工程的时候要充分的调研该单位具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良信息被公布,有没有被投诉过,有没有出现过信誉问题。那具体还怎么看呢? 1、看他们的资质 建筑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一般情况下,资质等级代表着官方的认可度,也代表着他们单位的实际能力,没有特殊的情况,资质越高,实力越强,那他们的履约能力相应的就会强很多。 2、看他们的业绩 如果该单位在你计划承接工程的地方,有很多项目,那么说明这家单位的履约能力、资信相对良好,那么他们毁约的概率相对较小。 3、看他们的项目经理 即便某个项目看起来是某个单位的,单位的资质等级也比较高,业绩也很不错。但有可能项目部是挂靠的,也就是用的该单位的牌子,实际这个项目负责人曾经也是劣迹斑斑,这类项目也不能合作。 二、事中控制 如果事前控制阶段已经过去,已经在合作了,如果发现对方有毁约苗头,那就及时止损,暂停施工,进一步的挫伤,在法律层面上有个专业名词叫做"不安抗辩权",即如果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不具备履约能力,你可以提前暂停合同,及时止损,不要一步步陷入更加危险的深渊。 三、事后控制 如果,对方的违约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那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如果你还不想撕破脸皮,那就参考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https://m.toutiao.com/is/RqnxyHc/?= 《做工程的,大家都是怎样问甲方要钱的?相互学习一下? 》,要钱的基本思路都是一样的,"有理有据,基础扎实,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软磨硬泡,死缠拉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你已经确定要撕破脸皮,那就搜集证据,投诉、上诉,不要怕,直接就是干,只要你理由充分,法律还是偏向于真理的一方。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的乱像正在一步步的被调整、规范、整治,相信诸如此类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我是做勘察,勘察行业也有垫资干活儿的情况,但一般也会在当年能结清,如果业主不给钱,我会不配合进行验收,不管是谁的关系,谁的路子。一切按规矩办,反倒回款效率还差不多。 为了创建良好營商环境,保证建筑市场健康发展,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推行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供支付担保的制度,严格按照住建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2020版)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通用合同条件第2.5.3条执行。 别做梦了。 看这问题的,可以自己板着手指头数数,有几家公司是按照合同付款的?估计是一只手都闲多了。 不按照合同付款,是建筑行业的通病,不是哪一家的问题。 先要知道,开发商开发楼盘,自有资金比较充足的没有几家。融资拿地,都是把土地拍下后,找下家来进行开发。其中总包土建方非常关键,主体基本上都是由他们来建,而且垫资非常大。 可以看到,建筑工人讨薪的,大部分都是在总包土建方这里发生的。总包方如果资金链紧张,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而开发商的资金从哪里来?靠卖房子。而买房子的人,全款买房的也没几个,大部分还是需要靠银行贷款。 贷的款由银行拨付给开发商,由开发商拨付给下面的各总包方,总包方再来拨付给建筑工人。当然如果总包方下面还有分包方,也是需要拨付给分包方,再才能够分发到建筑工人。 这一个链条,在建筑工人前面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到建筑工人。 像现在,银行限贷停贷,连二手房贷款都限制的情况下,开发商的资金就非常困难与紧张。 就算打官司,也需要对方有钱才行,不然赢了官司钱没了,这种事也不少。我就知道有一家建筑企业,还是特级资质,居然有60多个官司,公司就是没钱付款。 大部分 公司有钱也不想惹官司,还是会付款,但也要拖一下,成了一个习惯,而且主要是在春节前支付。主要是这个付款节点与银行放款的周期相一致。 总之,想要收到款项,就需要知道开发商拨款的情况,甚至是银行放款的情况,以及催款的力度。想回款理想,就需要多花点心思。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对甲方来说司空见惯,实际上施工方现在的应对已经非常成熟,一哭二闹三上吊,停工窝工谈索赔。农民工冲在前,下游单位跟着上,围堵售楼部,办公场所都司空见惯。个人意见,信得过的甲方应该跟它们谈好拖欠的成本利息和时间,选择共度难关。不值得信任和无实力的甲方,必须果断停工,可不敢持续投入,陷得越深,越让自己死得快! 中国的建筑业工程款拖欠严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设单位不讲诚信,然后就是施工单位也不讲诚信。应对这种情况,暂时没有好的办法,司法诉讼还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基本无解,甲方本来就缺钱,无法按合同约定付款,即使有钱也不会按时付,用钱赚钱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