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榜样铿锵花正开丨王贵英医路前行初心不改
"她"是2021年度河北省三八红旗手,
有的立足岗位,用实干绽放着芳华;
有的勤于创新,用奋斗书写着青春;
有的心怀大爱,用奉献传递着希望。
"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是广大妇女的榜样。
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她"的故事,
领略"她"的风采。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笑宇)"通过我们的工作有所发现,让患者活下来,还得活得更好。"这是王贵英从业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终生不变的追求,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王贵英(左)在为患者做手术。资料图
王贵英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专注结直肠癌防治20多年,带领团队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肿瘤微环境、非编码RNA的功能和机制等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是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众所周知,结直肠肿瘤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
为了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2001年5月,王贵英远赴日本,在大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研修腹腔镜微创技术。学成归国后,在硬件条件极不成熟的情况下,率先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虽然面临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医护配合不协调、手术器械不完善等重重困难,但她毅然排除万难,坚持开展腹腔镜手术操作,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手术体验。截至目前,她已主刀完成腹腔镜手术超5000余例,手术例数居全国肿瘤医院前五位。
工作中的王贵英(左)。资料图
与此同时,王贵英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构建了一套同质化、规范化的腹腔镜手术操作体系。
王贵英说:"因为标准化、程序化的技术才好推广。简单来说,就是病人不在我们医院,或者不在我这个治疗组,手术照样能取得成功,我觉得这点也很重要。"因这套规范化腹腔镜手术体系,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4天、总花费降低1.5万元、床位利用率提升50%。特别是王贵英还开创了腹腔镜技术联合术中化疗模式,将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63.09%提高到80.14%,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存预后。
"肿瘤治疗,不仅仅需要规范化的治疗手段,更需要积极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深入探索。"王贵英对记者说。
2017年,王贵英带领自己的团队与同事宋咏梅教授的团队通力合作,经过1800多天的艰苦实验,终于在一次次失败中成功发现P53基因突变导致化疗耐药的新机制和一种可以逆转耐药的小分子化合物醋酸棉酚,并在今年4月28日将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英国科技期刊《自然》旗下权威刊物《细胞死亡与分化》上,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突破肿瘤治疗耐药这一瓶颈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行胜于言,作为一名党员,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医者,她择善而行,锐意进取。多年来,王贵英带领团队负重奋进、攻坚克难,以一项又一项突破性专业成果抚慰着患者、告慰着前辈、引领着后人,并为此"医"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