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说02丨谢谢被疏远
左耳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他很想对她说,"我越来越感觉到你有意在疏远我了"。
左耳的感觉由来已久。过去,他发出的每一条消息,她几乎都会在第一时间回复。后来,她回信速度渐渐慢了,而且回得越来越简短,很多时候就只有一个嗯字,或着一个表情,甚至连一个字、一个表情也没有,他的消息如石沉大海。
与此同时,左耳发现每天的对话,第一条和最后一条几乎都是他发出的。如果他不说第一句话,她是不是就不会开这个头?他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多余的。他想证实,但又不敢试,他怕接下来会真的言信杳无。
左耳只是很真切地感觉到了一个"远"字,这个感觉刺痛了他,就像他和她之间割开了一条缝,裂缝越来越大,河水汹涌,像鸿沟无法跨越。这让他联想到了"此岸"与"彼岸"之类的宗教哲学,也联想到了《诗经》里的"在河之洲""在水一方",这些都是很有距离感的意象。
左耳很想把这个感觉告诉她,哪怕是弱弱的,但他终究不敢造次。他不是害怕问题的答案,而是怕这个问题本身刺激到她,把远变得越来越远。她很可能会说,"我们曾经近过吗?""我们不是一直都很远吗?""我们不曾近过,又哪里来的远?"
如果必须要接受"远"这个冰冷的现实,在"一直都很远"和"渐渐被疏远"之间,左耳可能更愿意面对被疏远的态势,毕竟这说明他们曾经走近过,这于他而言,就是曾经幸福过。他深信阿Q精神其实也是治疗世间悲苦的一剂良药。
世间的两个人就像两条直线,如果是平行线,彼此不近不远,只能相望,不能相遇;如是相交线,虽然可能从此一棹天涯,越走越远,但曾经相遇过,也是美好的,正所谓"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瞬间就是永恒。
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会遇见不同的人,有的人相处得长些,有的人相处得短些,直到弥留之际,都会走着走着就散了。不同的是,有的人刻骨铭心,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最终相忘于江湖。
左耳的这个故事只是想表达,我们要谢谢那些已经或者正在疏远你的人,因为曾经走近过,也是一段缘分,这总比一直都很远要幸运得多。
2022年12月5日
为何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它的意义不是为了环保中国的新能源车,在世界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德国最大租赁公司买了1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投放欧洲市场。美国有特斯拉(人家走的是全高端路线),为何中美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不要以为都是为了
1万变50万!股民忘记账户15年成股神,买的哪只票?用炒股15年获得50倍的收益率,这波操作连股神巴菲特都难以做到,如今却被浙江省天台县的一位股民给实现了。近日,浙江台州,村民陈师傅遗忘15年前花一万元买的股票被工作人员发现后找回,
小朋友能洗牙吗?能!尤其是这3种情况必须洗一提到给宝宝刷牙这件事,相信很多宝爸宝妈头都大了。小宝宝刷牙的时候非常不配合,一说刷牙就哭闹,每天刷牙都在斗智斗勇。眼看着孩子一口细嫩的小白牙,变得发黄牙齿上还有一些小黑点,刷也刷
或许坎特将无缘世界杯,但他的故事已足够精彩最近几届世界杯存在一条可怕的魔咒上届冠军无法小组出线。除了2002年冠军巴西队在2006年世界杯上小组突围外,98年冠军法国06年冠军意大利10年冠军西班牙14年冠军德国均在四年后
孙成昊王叶湑美国割欧洲韭菜已形成惯性随着乌克兰危机持续演进以及西方与俄罗斯关系降至冰点,欧洲各国面临的能源价格高企不下通货膨胀持续走高等压力不断加剧,不少欧洲企业被迫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欧洲企业间出现一股
1万股票15年后变50万,算算这种发财梦概率有多大?10月财经新势力10月14日,台州天台县陈师傅接到通知,他遗忘了15年的股票账户找回来了,当初投资的1万元变成50万元。对于意外之喜,陈师傅十分激动如果不是他们找到我,我也不知道我
中国队再夺4金!19岁天才少年闪耀世锦赛,赛制对中国选手不公平北京时间10月16日,2022年射击世锦赛在埃及开罗继续进行。中国射击队掀起了夺金狂潮,在竞争激烈的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中国队双子星刘锦尧和张益梵成功包揽冠亚军,为队伍拿下第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川招录分析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世界已经进入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加
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负责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昵称拉索)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和慧眼卫星(InsightHXMT)等三大科学
AI换脸技术以假乱真?给生活会带来哪些利与弊强调以假乱真开发者表示,仅是用于技术交流。其实,AI换脸技术已然在我们身边荡起涟漪。今年春节期间,科幻影片疯狂的外星人中外星人逼真的神态表情,是由演员徐峥通过动作捕捉出演完成美国动
独角兽岛创领未来科技发展之路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F。Clauser)和奥地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