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到, 2020年,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其中重度抑郁为7.4%。 这就意味着, 每5个青少年中, 就有1个患抑郁症。 面对如此高发的儿童抑郁症, 如何识别孩子出现了抑郁信号, 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情绪症状 1、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 2、孩子天性都是喜欢玩的, 但是如果每每向孩子提出: 我们去露营、去和好朋友聚餐、去玩玩具等邀请时, 孩子并没有表现地很开心、很积极,很可能就是有抑郁倾向。 2
认知症状 1、思维活动减慢, 言语活动减少, 说话缓慢, 简单的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2、决断能力明显降低, 甚至日常小事也难以决定; 3、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 4、孩子一段时间内的成绩突然下降, 且做作业无法专心致志。 3
焦虑或悲观 1、焦虑、紧张,有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不断地走动、来回踱步、搓手、无目的动作等。 2、"没人喜欢我"、 "我一文不值"、 "我什么都做不好", 这时候可能意味着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否定和悲观情绪中。 4
躯体症状 1、食欲减退:进食量少、消化功能差、体重减轻, 少数表现为食欲增加; 无论是突然变得挑食还是突然暴饮暴食, 或者原本爱美食的孩子突然对吃东西丧失兴趣了, 都有可能是抑郁造成的。 2、睡眠障碍:早醒(典型) 、入睡困难(伴烦躁、焦虑)、睡眠不深、易醒, 少数出现睡眠过多; 3、其他:头痛、颈痛、腰背痛等躯体任何部位疼痛, 口干、出汗、视物模糊、心慌、胸闷等。 5
自杀观念 1、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 容易产生自卑、自责、绝望感及自杀观念, 常反复出现; 2、在自杀观念驱使下, 部分会产生自杀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3、对曾有过自杀观念或自杀未遂者, 应反复提醒家属及照料者将预防自杀作为首要任务。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以上提到的多种变化, 比如出现精力不足或兴趣不足, 加上饮食、睡眠受到干扰的问题, 并且持续困扰孩子两周以上, 就需要对孩子进行专业评估。 抑郁症只是一种精神疾病, 就跟我们平时听说的高血压糖尿病一样, 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 而且我们一直倡导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这个病越拖越难治。 对抑郁症的病耻感和污名化很容易导致周围人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从而酿成悲剧。 当抑郁症到来, 父母不该成为最不理解孩子的人, 父母越早学会如何区分他们的青少年是否患有抑郁症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孩子以及整个家庭——就能越早走上康复之路。自从『济是本』开始写心理科普, 有时候也会觉得无助, 孩子的心事往往是被忽略的, 他们的发声总是不能得到平等地对待 似乎管饱、不冻着就是父母最大的义务。 但忽视,并不代表无为, 我们每一位医者, 每天都在积极进取, 哪怕每天只能发一点光, 也相信总有一天可以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 驱散孩子内心的阴霾。 人生无论多长,我们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