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已尽,余生只剩繁华(一)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自传,没有华丽词藻,没有虚构的情节,平凡而朴实记录自己这三十余年起伏的人生。回顾过往,才发现人活着真的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两个姐姐。母亲是因为和村里人吵架后,才决定生的我。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谁家没有个男娃,吵架仿佛都失去了底气。
可惜母亲这个"觉悟" 似乎有点晚,以至于生我的时候,已经37岁了,妥妥的高龄孕妇,结果就是我身体一直不好。
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加上父母又都是公职人员,所以我一出生就成了"黑户",这个身份一直伴随着我,直到高中。小时候的记忆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抓得紧,整天东躲西藏。这个亲戚家待一两年,那个亲戚待几个月。那时候家里普遍孩子多,不过亲戚对我也和自家孩子一样,并没有区分对待,遗憾的是,曾经一起嬉戏打闹长大的表哥们,现在也基本上没有太多联系了。
在我6岁的时候,已经到了该上学年龄,母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托关系把自己调到离家几十公里外的一所乡村小学,这样远离了熟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带着我读书了。我算结束了几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回到了家人身边。
原本以为母亲会借此弥补我失去的母爱,对我百般宠爱,可惜我错了。母亲性格乖张,脾气暴躁,但她却是学生眼中谆谆教导的好老师,是同事眼中德高望重的前辈,她把温柔给了别人,唯独对我充满"敌意"。从小到大,我是在母亲棍棒下成长起来的,逃离成了那时候我最大愿望。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骨子里的要强和自律,让我总想变得更加优秀。可是这样的优秀在高中戛然而止了。中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我们市一中的实验班,这里集中了全市及周边最优秀的学生。我才知道我们这群乡下来的与这些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之间差距有多大。
高中课程深度高,学业重,上课我总是跟不上老师节奏,反应也总比别人慢半拍。那时候我吃饭都在学习,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尽管我已经拼尽了全力,可是我第一次期中考试还是遭遇滑铁卢,全班58名同学,我考了42名,我记得我化学才考了36分。
高二文理科分班,我选择理科,被踢出了实验班,分到了次实验班。在这里我情犊初开,遇到了我第一个动心的女孩。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她在别人眼里算不得漂亮,学习也不算特别好,性格似乎也不是那么好接触,喜欢可能会因为一个人身上附加价值,可是爱就是毫无理由的。
《天道》里丁元英有一句台词"天下之道论道极致,无非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一个情字"。
可惜没有大家想象校园爱情,花前月下。因为这本是一场暗恋的"独角戏",我一个人唱了两年,这期间我们甚至坐过一段时间的同桌。我不敢表白,因为在我眼里她就是完美的化身,而我只是个丑陋的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