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刚来西安时,各到处都拆迁盖高层,需要的民工很多,大多是四川人,还有好多搞装修的水工,木工。好多道路都加宽拓建,现在基本上都建好了。城中村几乎都拆迁过了,不再需要大量的民工做苦力。 十年前,还没有微信,支付宝,市民买东西,都在华润万家,好又多,人人乐等大型超市购买。收银员特别多,理货的,促销多,超市也一度繁荣。而现在收钱都是人脸识别,好多行业都是机器人代替。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现象。 网购成为人们的主要购买渠道,好多实体店纷纷倒闭,现在能幸存下来的,都在硬撑着,生意不如以前好了,但是费用还在一直涨。 近两年来,疫情一直都在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经济不景气,好多人感觉在城里,钱越来越难挣,感觉经济危机,波及生存在底层的人们,生活非常艰难。 所以,现在还是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因为靠文化吃饭的人,永远不会被逃汰,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以后生存的本领。 进入高科技发达的现代城市,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立足于高消费圈里,同时乡村振兴也拉动了当地迅猛的经济繁荣,就地打工也能致富。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农民工渐渐成为过去式。 因为农民工收入增加了。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闲暇时间的要求也会增加,也希望提高生活水平,也希望陪陪父母子女,世界这么大也想去看看。所以不愿意做又苦又累没休闲没地位的农民工了。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现在农村种地比之前值钱了,农民生活有了大幅提高,所以就不愿意出耒打工了,农民工自然就越耒越少了。 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不是灵丹妙药了。凭体力劳动的人逐步老去,靠知识吃饭人越来越多,但城市又离不开靠体力劳动的人,必须提高体力劳动的地位及待遇。甚至要高于脑力劳动者待遇,才能平衡社会进步风气。现今社会风气还残留着封建资本主义意识。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 勤快的人、有手艺的人在家门口都有做不完的活,他们舍近求远跑到城里干什么? 再着一些不花大钱的人,在家种上几亩地搞个小养殖收入也不错,况且还能老婆孩子热炕头呢,何乐不为呢? 现在大城市的农民工越来越少,这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工老家的小县城甚至乡镇上,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也就是说,农民工可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工挣钱了。或者有的人直接在自家的责任地里,做高效种植挣钱了。或者有的人搞大型养殖挣钱了。 以前很多县城的企业和公司很少,乡镇就更不用说了,乡镇的企业和公司那是少之又少,寥寥无几。因此,农民工在当地找工作很难,为了挣钱,只有往大城市里跑。 现在老家小县城的经济繁荣了,到处都在办企业、建公司,农民工都能在当地找到工作,离家很近,尽管工资或许会比大城市要稍微低一点,但也无所谓了。离家近,既能挣钱,又能兼顾老人和小孩,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两口子以前在老家镇上开粮油店,2013年我们背井离乡来了深圳,因为那时候镇上没有企业,县城也不好找工作。 现在县城的企业和公司已经很多了,很容易找工作,工资也只比深圳稍微低一点,如果我不是为了完成深圳社保,我们两口子早就回老家县城了。 我那小舅子两口子去年过年回家的,年后他们就没有返回深圳了,因为他们镇上就有企业了,两口子在那里上班了。 还有姨姐两口子也在深圳,他们跟我们住在蛇口的一个城中村,这里都是出租屋。他们也是为了完成深圳社保,才没有回去。 总之,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原因需要留在大城市,谁都愿意回老家去工作。离家近,离老人和小孩近,才能安心工作。 一是城里的农民工需求量在减少。 二是农民工的家乡发展较快,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出去打工的数量明显减少。 主要是去城搞建设去了,农忙时还是回去了,农业要是能养家谁还愿意两头奔跑,再一个城哪能离开农工,城市人工资虽然高没见为农村做什么贡献,农村人虽然穷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 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农民工和城里人开始有差别,农民工进城三日后就和城里人没什么差别了,剩下的一部分农民工在城里混不下去就回原来地方去了,还有部分农民工老了,该回家了。所以城里农民工越来越少是多方面的,有的农民工出类拔萃,在城里很快发了大财,建了工厂,从三毛地位一跃成为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