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胡润百富许家印身家300亿成功登榜,欠债2万亿哪来的钱?
过去20年间,我国房地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也成就了李嘉诚、王健林、许家印等楼市大亨,但随着时代红利褪去,这些曾在富豪榜上占据重要席位的豪门企业也相继滑落神坛,能再登新一期胡润百富榜之人也是寥寥可数。
从2016年起就在富豪榜中稳居前十位置的许家印,其资产自2021年大幅收缩超1600亿后,今年仍在持续下跌、以300亿身家掉榜至172位,相比去年再降102名,不过许总此前明明还因恒大破产负债近2万亿,每天光利息都有3亿,怎么还能登上富豪榜?难道他已经还清了吗?
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负债2万亿是什么概念?1亿RMB约重1.15吨,2万亿差不多是3000头大象、4000头牛那么重的百元钞,这些多钱摞在一起,至少需要一个21000平的大房子才装得下,实在超乎常人想象。
不过许多人可能混淆了概念,严格来说这笔负债其实并非许家印的,而是属于恒大的债务,所以只要许家印没有做少交税款、非法移资等个人违规行为,那么即便恒大倒闭了,追债也追不到他头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调侃:欠银行2万是你发愁,欠银行2万亿是银行发愁。
不过许家印到底还记得自己曾说过"一分不会少!"的豪承诺,没选择跑路而是与高管们一同签下"军令状"表示排除万难也会保证楼盘交付,这些年他几乎把手头能卖的房车、股权、项目等都卖得差不多了,还自掏腰包拿出70多亿维持恒大日常运作,如今债务已还清大半,仅剩两千多亿。
意欲造车逆风翻盘,却被17元难倒?
英特尔CEO安迪·戈洛夫曾说过:"创新是惟一出路,要么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就将淘汰我们。"面对时代红利渐退,不少地产大厂也开始纷纷展开自救行为,比如2015年时王健林大刀阔斧实行"轻资产"战略计划,由此万达得以成功转型、再次加入发展快车道行列。
而许家印则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而且贯彻此前高举高打作风一下就发布六款新车,可见其野心之大,然而当他满心以为能一圆造车梦时,恒大汽车却直面当头一棒,接连收到三条被执行信息,其中一则标的仅为17元,难道其经营状况已这般惨淡了吗?连17块都给不起?
会出现如此结果除了恒大自身债务外,也与当下市场实际有关,毕竟车市早被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强敌环绕,因此不少跟许家印一样想再开新板块的大佬也选择了另一新兴风口,比如港富超人李借助和黄医企切入生物科技产业,还从海外引进一款自己早年亲身体验过的"Biosc"抑老物到旗下商超,为自己加大获胜筹码。
后经好奇网友曝光才知,原来上述"Biosc"物质早在剑桥、梅奥、东京大学多次临-床研究中露过面,定期摄入后,受试者肌肉力量/精神认知等老化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逆转,相当于生物时钟被回拨近30%,也因此该物质也常出现于《Nature》、《Cell》等学术顶刊上。
凭借微观层面起效的抑老物质"Biosc",超人李旗下和黄医企去年挂牌港股后,上市首日股价涨幅一度扩至110%以上,同名迭代品下沉至京东、天猫后,也被不少一二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纳入"年轻充值"清单,市场潜力可见一斑,相比之下,许家印集中所有力量和资源向汽车行业进发的号角,却屡屡受挫。
危机四伏,恒大最后的救命稻草将断?
其实,摆在恒大汽车面前的难题还远不止区区17元,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截止本月仅恒大汽车主力生产选手、天津分公司合计共有50多条被执行记录,涉及金额累计已超3.6亿,缺乏资金,汽车量产问题自然也就被卡脖,想当初今年3月时许家印还罕见露面恒驰5发布会,立下豪言壮志:"只要再等三个月,恒驰5车型就能做到量产!"
然而如今是三月又过三月,原定量产时间一再延期,这也让其本就为负数的信誉再次跌落深渊、陷入恶性循环,而且造车这事非常"烧钱"本就拖延不得,2018~2020年,恒大汽车分别亏损14.28亿、44.26亿、73.94亿,截止目前总债台高垒超500亿,哪怕许总早已习惯欠债也不能让这个口子越开越大啊。
已经有不少人呼吁要盯紧许总动态,避免曾经的"贾总跑路"事件再度出现,如果恒驰5迟迟难以量产,未来别说"输血"给恒大,或许也将进一步拖垮集团,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