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羡慕的那个人上人,长大后进了监狱
你羡慕过少年"侠客"吗?
就是那种能做到中考前一天去沙漠中骑摩托、钓鱼能钓一整夜,考试后出去喝几夜大酒,背上背包说走就走的那种人。
豪气万丈,自由奔放。
这是一个下乡支教的女教师的学生,认识了这个男学生后,让城里来的她陷入了深深的羡慕。
我们为什么要拿学习、做题这些无聊又无趣的人生捆绑和束缚他们呢?
他们不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约束,也不必担心融入不了大城市,在这个边缘的小县城里,他们自得其乐也仍然活得很好。
所以她感慨: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千姿百态,肆意绽放才是独属于少年的侠气和浪漫。
羡慕吗?
学生时代,那些敢于藐视权威、离经叛道、肆意潇洒、放浪形骸的人,他们引起的尖叫、关注,说不羡慕是假的。
但你要是问那些走过人生半场的人,90%的人会摇摇头,告诉你:看看就好,别当真。
因为只有走过学生时代,走向成长之后的人才知道,生活,可不跟你讲浪漫,它和你讲的,是现实。
01.
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想:那些侠肝义胆的侠客们,怎么有钱吃饭呢?
后来才明白,当侠客们开始考虑生计时,就再也难当得起"侠义"二字。
朋友说,他们初中时,校园里有一个小霸王,因为家里开了超市、包工程、还有一个大网吧,人人敬他三分。
年纪轻轻,泡过夜店、喝过酒、谈过恋爱,也集结过小马仔,什么"世面"都见过了,生活肆意潇洒,无拘无束。
后来为了跟几个男同学抢女朋友,伤了人,进去坐了好几年牢。
就这样,他原本肆意的人生到此戛然而止。
赔了钱,搬了家,家道中落。
后来,他为了挣钱,又和人起了冲突,最后把命丢在了挣钱的路上。
茨维格说:命运馈赠的所有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肆意快活的人生谁都能过,但这代价却不是谁都能付得起的。
在本该埋头苦读的时候躲在厕所里抽烟,在本该青春飞扬的日子里学着大人谈恋爱,在本该享受一个孩子独有的纯真时,跟着那些所谓的"大人"见足了"世面"。
当青春的资本被挥霍一空时,你拿什么和那些厚积薄发的人争?
有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
初中社会一哥跟着高中社会一哥一起混,染最炫酷的发色,睡最漂亮的姑娘,骑最拉风的摩托。
两人在校园里叱咤风云、春风得意,见过最多的世面,是所有学生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然而一晃匆匆十年而过,在街角买凉皮的时候,那个带着松松垮垮的破斗笠,斜斜遮住半张脸的摊主,正是当年风头无两的初中社会一哥,
他抬头问:"要辣椒吗?",我一恍惚。
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那几年,多的是早早辍学见识商场沉浮最终成为一方大鳄的例子,他们拿着这些话自我麻醉。
在校园里大摇大摆,嘲笑着埋头苦读的同学,兢兢业业的老师,规训教育他们的校长。让自己活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殊不知,十几亿人里,也只出来那么百八十个人而已。芸芸众生,多的是社会一哥这样的人。
在少年时,张扬肆意,成年后,却灰头土脸。
还羡慕吗?
02.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大冰的书。
书里的那些人,过着我想都不敢想的浪漫、侠气的生活。
有弹着吉他一路流浪的,也有和女朋友一边唱歌一边摆着地摊的,还有走遍了西藏和拉萨的,他们浪迹天涯,他们四海为家。
他们在按自己的方式过着想要的生活,偶尔在疲惫的学习生活里,他们就像是另一种人生的代表,告诉我们这世界还有无限可能。
我爱书里那些人的洒脱,爱他们的不羁与张扬,也爱他们个性十足地说走就走,年纪轻轻,却仿佛一碗酿得香醇的酒,热烈且醇厚。
但是赵雷却说:太假了。是的,也假。被粉饰的人生背后,也有一些惨不忍睹的伤疤并没有揭露给你看到。
他们幸福吗?也许吧,但是过年时,大冰的小屋里,装满了空荡荡的灵魂。
浪迹天涯的代价,是颠沛流离的命运。
快意潇洒的代价,是跌跌撞撞的人生。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变形计》的一个主人公易虎臣。
叛逆的易虎臣在学校里可谓"红人",富裕的家庭让他见多识广,穿着潮流时尚,更是任性到一年更换十几部手机。
因为有了节目的加持,年少成名的易虎臣也早早享受到了名声的红利,不仅放弃参加中考,跟表哥创业开了网红服装店、手机店、影视公司。
小小年纪,便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可是后来呢,2017年,网友爆料易虎臣向粉丝借钱,小则几千,大则几万。前前后后借了有几十万。
到了2018年,粉丝将其告上法庭,易虎臣却如地痞流氓般坚决不承认自己借过钱。
2019年,易虎臣出现在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家里破产更是逼得年幼的妹妹早早辍学打工还债。
令人唏嘘的,不是命运不公。
年少的时候,他们以为自己对抗了世俗的规则,活出了自我。
长大以后才明白,他们挥霍的不是青春的时光,而是他们曾经紧握在手中的命运。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恨的是年少无知,错把自由当宝,把约束当草。我仍然记得再见初中校霸时,他念叨的那一句:当时要是好好读书就好了。
那遗憾的目光里,是这一辈子都无法重走的路。
03.
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那些早早摒弃功利主义的人,最后都活在了功利主义之下。
我身边的同学也好,同事也罢,毕业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家的学历都被明码标价了的。
工资待遇、生活水平,只要是不依靠家里的,都是按照学历排好了序的。
而隔壁村里那个人人畏惧的校园头头,赌输了老婆,赌空了家里,两个老人至今还天天在外面捡拾垃圾补贴家用,活成了村子里最悲哀的一户人家。
他的小跟班王树,跟别人打架瘸了一条腿,每天坐在村外,沉默地望着回村的人,大家却都说他们活该。
还有很多,跟着父亲去开大车,或者在县城里做着一些不挣钱的买卖,二三十岁的年纪,偶尔过年见到,满面风霜。
是生活的毒打,也是青春的惩罚。
他们或许没有死亡,也幸运地没有入狱,但是在生活里被迫推着向前走,活成了最令人同情的样子。
曾经看过一份美联储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净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比例关系。
其中硕士学历以上家庭比高中学历以上家庭出现百万富翁的比例高达30倍!
所以回头想想,那些被他们嘲笑的"书呆子",真的傻吗?究竟谁更傻一点呢?
人生几十年,如果把所谓的另一种人生看作只能在少年时实现,或许那才是最傻的。在该学习的时候见世面,在该见世面的时候,还能学习吗?
悔之晚矣。
人生就像种庄稼,只有在该施肥除草的时候好好施肥除草,才能在收获的季节满载而归。
对于被拉长的一生来说,我们的一生并非已经被早早下了定义。
所谓的另一种人生,待行囊更满、底气更足时,再出发,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