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戴梓未被流放,八国联军还敢来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1840年英法联军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随后八国联军纷沓而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虽然说让这一切发生的种种原因太过复杂,如果我们当初的火炮武器能更先进一些的话,也许有机会能改变历史和命运。
其实在康熙年间清朝还真出现过一名擅长钻研制造武器的天才发明家,他的名字就叫戴梓。
戴梓生于清朝顺治年间(1649),出生就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四书五经样样精通,就连吟诗作画也是一把好手。
他还有个独特的爱好就是喜欢钻研兵法和武器,甚至在家中就能鼓捣出多种强大而精准火器。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爆发,清代名将耿精忠在福建起兵,侵犯浙江,以支援吴三桂。年康熙皇帝临危派遣出自己的皇叔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讨伐耿精忠。
此时正在家中读书的戴梓听闻消息后,感觉机会来了,于是弃文从武,跟着康亲王打仗去了。
在作战期间,戴梓凭借聪慧的头脑,以及对军事和武器的研究,打仗时屡立奇功,深受康亲王的青睐赏识,除此之外还向康亲王进献了自己研制的连珠火铳。
戴梓研制的连珠火铳一次可以装弹28发,在发射时可以一次性全部打出去形成密集的火力网,而且可以将击发和装填弹丸的两个步骤联合起来。某种程度来说,世界上第一款机关枪正是出自戴梓之手。
战争结束后,戴梓随康亲王一起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后戴梓被赋予了翰林院侍讲官职。
不过戴梓在翰林院工作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听说了戴梓进献连珠火铳的事迹后,康熙便让戴梓放下手头的工作去研发新式火炮。
康熙二十五年,荷兰派遣使者向康熙进贡了"蟠肠鸟枪",以此展示西方科学先进工艺发达。
面对荷兰人的洋洋得意,康熙也想灭灭这洋人的威风,于是康熙喊来戴梓仿照这款荷兰洋枪。 戴梓研究过后,不过数日,便仿造出了一模一样的枪支,其功能性质,外观内在,与原物分毫不差,让争强好胜的康熙在荷兰人面前扳回一局。
从此,戴梓变成了康熙皇帝面前的大红人,仕途一片大好。不久之后,康熙皇帝就指派戴梓建造冲天炮。
戴梓研究时,西洋的传教士南怀仁更是大放厥词的说这个世界只有他们国家能制造出来。
南怀仁
然而, 戴梓回去闭门研究用了八天时间就研制出来了,让一众西洋官员无话可说。
不同于寻常火炮炮弹打出去后只有一颗炮弹靠动能杀伤和破坏敌军人员与设施,戴梓研制的这款"子母炮"炮弹在打出去后还能再爆炸一次,依靠破碎的弹片近距离杀伤敌军。
康熙见此炮威力十分强大,大为高心,当场就为其命名为"威远将军"炮。
威远将军炮
后面在同葛尔丹的战斗中,康熙便靠"威远将军"强大的威力打得葛尔丹的军士四处溃逃,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除了发明各种武器外,戴梓还钻研出了各种利于日常生活的机械设施,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戴梓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前进和发展。
戴梓不仅是一位发明家,还是一位朝中官员。戴梓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有着刚正不阿品质,在贪官污吏横行的官场显得格格不入。
除了贪官污吏看他不顺眼,西洋传教士南怀仁也因制造火炮时技不如人对戴梓怀恨在心。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之下,定下毒计。最终在康熙三十年,成功构陷戴梓。康熙在未查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将他流放至辽东。因此,戴梓所有的军事研究被拦腰斩断。
雍正四年(1726),戴梓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就这样因为奸臣构陷死在了当时荒凉一片的辽东土地上。
戴梓的故事除了让我们为这位科学巨星的陨落和封建王朝的腐朽罪恶扼腕叹息之外,也应该让我们学会去尊重科学和推动科学进步的人。
只有我们全社会给予科学家足够的尊重和宽容,他们才能有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去为推动人类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