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以后,鲁南地区的抗战进入最艰苦的岁月。日军集中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连续"扫荡",顽军投降日军不断与我八路军发生摩擦。由于当时抗日民主政府尚未普遍建立,我军的粮食、给养征集很难保障,武器弹药的补充也十分困难。 在艰苦的岁月里,我苏鲁支队广大干部战士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叫苦,不喊累,不怕死,经常伺机袭击日军,夺取敌人的粮食、布匹和武器弹药来装备自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在津浦、临枣铁道两旁活跃着我军的一些游击小组,有不少战士自小就生长在铁路边上,练成一身扒火车的绝技。这年夏天,他们得知日军有一列从枣庄开往临城的火车,车上除挂有一节客车厢和几节煤车外,还有几节武器弹药车厢,就向苏鲁支队首长报告,请求拦截火车劫取武器。支队领导同意了他们的请示,并派出十一连埋伏在临枣铁路王沟以西、邹坞车站以东一带接应。 下午三四点钟,日军的火车从枣庄站开出不久,预先等候在站外的游击队员便飞身跳上火车,按照各自分工进入战斗岗位。 有个叫刘炳南的队员,二十五六岁,身材不高,但敦厚结实。他的任务是听到行动信号后立即消灭押运客车的日军,维持好车厢秩序,防止给旅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跳上火车后,刘炳南不慌不忙地走进客车车厢,看到紧靠着押车日军的前边有一个座位,便走过去坐了下来。那个押车日军坐在背靠车厢的第一个座位,腰里挂着手枪,正在和旁边一个商人喝酒聊天。刘炳南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眼睛看着车窗外景色,静静地等待着行动信号。 大概过了一刻钟左右,火车进入王沟段。只听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猛地来了个急刹车。说时迟,那时快,刘炳南立即从腰间拔出驳壳枪,对着押车日军迎头一枪。但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刘炳南的驳壳枪却卡了壳。押车日军见状,急忙转身掏枪。刘炳南急中生智,不等日军转身,朝前一步,用驳壳枪筒对着日军的太阳穴猛地一戳,再用力一绞,只听见"啊"的一声,那名日军脑壳当场被戳裂,鲜血、脑浆一齐迸溅出来,顿时一命鸣呼。 车上的旅客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呆了,个个惊慌不安。刘炳南用日军的衣服把枪擦了擦,站到座位上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是八路军,今天是来截取日军物资的,大家不要惊慌,都在自己位置上坐好。如果有人想乘机捣乱,这个日本鬼子就是他的下场!"听刘炳南一说,旅客们的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刘炳南同日军搏斗的同时,游击小组的战士迅即用钳子把装有武器弹药车厢的铁门锁打开,往下扔了4挺机关枪,18支马盖步枪和数十箱子弹。埋伏在铁路两旁的十一连战士连忙上前接住。一会功夫,刘炳南会同其他战士撤出列车,战士们扛着战利品,朝铁路北深山里跑去。 邹坞车站的日军得知火车被截,慌忙集中两百多名日军追赶。十一连扛着战利品跑了二三十里路进入山里时,日军才从后面包围过来。连长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散开,占领各制高点,用刚刚缴获的机枪阻击敌人。此时,因天已近黄昏,我军凭着熟悉的地形,与日军对峙了一个多小时。天渐渐地黑下来了,日军怕中埋伏,便夹着尾巴逃走了。我十一连战士兴高采烈地扛着战利品回到苏鲁支队。 拦截敌军车这一仗给支队首长以很大的启发,支队决定把铁路沿线的游击小组单独组成一个作战分队,由枣庄情报站的洪振海、王志胜负责,专门在铁道线上活动,这就是后来神出鬼没、威震敌胆的枣庄铁道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