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不可怕,谁买谁尴尬 NBA的裁员分为两种,一种是球员直接被裁,另一种是买断,球队和球员经过协商之后达成协议。 两种方式的差异体现在球员薪水上,选择裁员,球队不需要和球员商量,但要支付全部薪水;选择买断,球队只需要支付球员剩余工资其中的一部分。 球员主动寻求买断; 球员主动要求买断。在买断金额方面,球员需做出相应的让步,以求尽快获得自由,寻求下家。 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球队实力弱,无法打进季后赛;球星级别的球员买断之后可以迅速加盟一支季后赛球队。 在季后赛资格裁员截止日之前,球员剩余薪水恰好成为球队和球员之间商讨买断协议的最佳筹码。 二是球员不在球队重建计划中,只好离开。 当年,韦德离开热火加盟公牛,仅一个赛季,公牛宣布重建,于是,韦德就和公牛达成买断协议。为了尽快达成协议,韦德主动放弃2380万美元薪水中的800万美元。 球队主动买断球员; 两种情况。一是球队薪资有限,税务缴纳过多;球队需要清理薪资空间,主动买断高薪低能球员的垃圾合同。 二是球员因伤赛季报销,球队战绩受到影响,只好主动买断,腾出位置进行补强。 球队是买断的发起者,球员的薪水一分都不能少,但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把薪金支付给球员。 热火三巨头解体时,波什因肺部栓塞赛季报销。之后,龙王想复出,却遭热火拒绝,此时热火进入重建期,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双方开始谈判,热火选择主动买断这位功勋老将,达成买断波什剩余两个赛季5210万美元的协议,分期支付全部薪水。 买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留有后遗症,而且时间拖得越久,问题就会越复杂。 不考虑利益,裁员简化流程; 对于球队而言,相比买断,裁员最不划算。按照规定,裁掉本队球员,必须正常支付该球员所有的薪资,而且还会算到工资帽里面,但是对球员利好,即使一场比赛不打,钱也照样拿。 马刺出于人道主义,在邓肯与吉诺比利相继退役时,没有选择买断两位功臣,而是直接裁掉他们,并且支付剩余的全部薪水。 随着NBA商业化进程加剧,工资帽持续上涨,买断规则也会不断完善与发展。 我是晓年,饭后一场球,解读球场风波,有问题,慢慢聊。 一个NBA球员被买断,是否意味着把工资全部给他? 这个要分两种情况。 买断其实就像我们生活中离婚一样,两口子过不下去了,就离呗,有的净身出户,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对方,有的分期付款,把该给对方的分期付给对方。第一种:球队提出买断 当球队认为一个球员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时,为了及时纠错,就会考虑买断球员。 比如说湖人和鲁尔邓,那个时候湖人为了成绩,也可以说是管理层脑袋一热,不仅给了他,还给了莫兹戈夫大合同,可是后来证明这两个合同都是垃圾合同,并不能为球队带来什么好处。 于是,就商量买断,为了减轻压力,就选择了分期付款。 但是这种方式有个弊端就是,只要球员没退役,这个钱就要算入薪资空间,还要交奢侈税,这也是为什么湖人在补强的时候,想把鲁尔邓的这个工资剔除,但是联盟又不允许,毕竟鲁尔邓没有正式退役。第二种:球员提出买断 这种情况,一般会发生在球员职业生涯末期,或者急需证明自己的时候。 生涯末期一切都是为了总冠军,那这个时候钱都不是问题。 商量买断的时候,球员都会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可能是一半,可能是6折,但是不管怎样,这种情况下,工资都是一次性付清的。 就像近期被活塞买断的格里芬一样。 所以说,买断其实还是意味着要把工资全部给他的,只是情况来看,怎么给而已。 NBA买断合同就是球员和球队签定了一份几年的合同,在合同没有到期的时候球队或者球员单方面要毁约,买断合同的动作。如果双方都有意违反合同,球队只是支付违约金一部分。从而让合同失效。工资有可能全额给他,也有可能只是一部分,这就需要双方协商。 买断也分成两个方式,一个是球员主动提出,还有一个就是球队主动提出。但在这两种情况下,球员的工资也会发生变化。 一:球员主动提出的代表,德隆威廉姆斯 15年篮网的威廉姆斯与篮网队达成买断协议,以便能够加盟家乡球队小牛队,那时候威廉姆斯与篮网队的合同还剩有两年4300万美元,买断后威廉姆斯能够得到其中的2750万美元,采用延伸条款未来五年内将2750万元赔付完,所以威廉姆斯可以每年领550万美金,直到2021年。 二:球队主动提出的买断代表 罗尔邓 当球队遇到高薪低能的球员时,管理层为了让球队的实力更加雄厚,他们经常会主动与球员提出买断,而这种情况我们通常将其称裁员。但在裁员之后,球队依然需要支付球员薪水,并且一分都不能少。2018年,湖人买断罗尔邓的合同,在2016年夏天,罗尔邓和湖人签下4年7200万美元的合同,表现远达不到球队要求,就和罗尔邓达成了买断,罗尔邓的合同当时还有2年价值3680万美元,他放弃了750万美元的薪水。然后从湖人那可以得到2930万美元的薪水。这里也不是全部给,他自己主动放弃了。 总之,买断就是球员和球队分道扬镳,关于合同的一种处理方式。买断后的工资,大部分会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以便灵活的掌控球员的薪金空间,便于引援。 买断的定义是:球员的合同未到期之前,球队或者球员单方面毁约,想要提前结束合同约定!球员买断分为俩种情况:一种是球队的意思,另外一种就是球员的诉求! 球队提出买断 球队提出买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球员能力不足,或者无法满足球队的建队要求,比如上赛季效力于公牛队的韦德,当时公牛已经开始着手重建,而韦德并不在球队的建队计划中,出于人道主义公牛选择买断而不是裁掉韦德,所以韦德才得以与詹姆斯再续前缘! 2.球员即将退役,但是合同并未到期,球队为了表彰球员做出的贡献,所以会选择买断!比如,马刺队的邓肯与吉诺比利,他们在退役的时候就遭到了马刺队的买断。 球队买断支付工资:球员被球队买断后,他的剩余工资必须由球队支付,当然如果涉及多年合同,球队可以选择分期或者一次性支付! 球员提出买断 球员主动提出买断就更好理解了,毕竟但凡有理想、有梦想的球员都希望能做出一番成绩!当一支球队出于摆烂、或者准备重建,那么志存高远的球员会主动提出买断,另谋高就!比如本赛季的JR-史密斯,赛季初骑士战绩不前,管理层放弃冠军老将,想要培养年轻人的做法令史密斯很不满,所以提出买断, 但是骑士队并更想通过交易谋求最后的利益。 球员主动买断工资:球员主动买断,势必有损自身身价,所以在剩余工资方面也会做出让步,毕竟既不想出力,还想拿着全额工资,岂不是想美事? 买断不同于裁员,也不同于交易,是一种可以提前让球队或者球员解脱的方式! "买断合同"就是球员和球队签订了一份几年的合同,在合同没有到期的时候球队或者球员单方面要毁约,"买断合同"的动作简单来说就是付违约金而已。买断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球队买断了球员之后,该球员的薪资仍然被计入到球队的薪金总额之中,占据薪金空间。 NBA里面合同签约形式有很多种。经常看NBA的球迷应该对"裁掉"和"买断"并不陌生,裁掉就是球队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将球员直接裁员(需要支付全额工资),而买断则是和球员商量,这其中能够达成一些共识,球员的工资也可能会有不小的变化。 买断基本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因为球队实力较弱,无法打进季后赛,在这样的情况下,球员会主动要求买断,加盟一支季后赛级别的球队,以获得争夺总冠军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球员往往会选择少拿钱甚至不拿钱,直接买断"净身出户",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赛季球员主动要求买断基本上都是这个原因。 第二种是在球员非常高薪低能、或者无法发挥作用,且球队需要名额的情况下,球队能够将其裁掉,腾出位置来补强,买断政策出台时也正是当做此用。当然这种情况下球队需要支付大部分薪水,甚至于几乎全额支付薪水。 第三种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在工资帽大涨且球员目前的薪水完全无法体现他能力的情况下,球员会在和球队商量之后,自己买断提前结束一年的合同,然后重新签下一份合同,当年比卢普斯就曾进行过这样的操作。 NBA里的买断属于裁员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球员放弃部分薪水换取自由身,球队放弃一个球员的所有权,减少了总薪水支出释放了部分的空间,并腾出了一个球队名额名额。至于球员能拿到多少原本合同里的薪水,则是和球队商谈的结果。在被买断之后,球员会有一段澄清期,在澄清期过后才成为自由身可以加盟其他球队或者直接退役。 最近活塞和格里芬达成了买断协议,本赛季格里芬年薪高达3660万,下赛季为球员选项的3896万。两个赛季合计薪资超过7500万美元,格里芬为了和活塞队买断放弃了1330万美元的合同。格里芬本赛季为活塞队打了20场球,场均出场31.3分钟,仅交出12.2分5.2篮板3.9助攻的数据。虽然匹配不上如此高价的合同,但是接下来签约一份百万年薪的合同还是很正常的。所以买断也是一种双赢,活塞队战绩在东部垫底,可以继续摆烂,也可以省下来一部分钱,而格里芬可以去一个争冠球队。 在nba有一种伤心叫被买断!经常会听说莫一位球员被买断后成为了一名自由球员,特别是那些曾在联盟中辉煌过的球员,那么他们所说的买断到底怎么理解?球队的高层对于球员的合同有很多种操作方式,最常见的就是交易、买断或者裁掉。那么,一位球员被球队买断之后就表示无法在球队打球了,是否代表着可以拿走所有的工资?买断不是简单的给钱走人 买断也被分为几种,而且并不是说把工资给被买断的球员让他走人这么简单。假如某一支球队不希望某位球员打球,球队可以买断这位球员,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他成为自由球员,并且可以为球队腾出名额。但是这就涉及到球队与球员此前签署的合同。如果球队发起买断,就意味着球队毁约在先,他们必须按照合同上的规定付给球员违约金。 另外一种情况是,球员自己想要被买断,如果是这样的话,违约的就是球员一方。受到损失的一方是球队。球队可以在支付球员剩余的工资时会有更多的主动。以上,两种买断方式,大同小异。球员若是有长期合同被买断,那么球队会选择将买断金额和剩余工资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个赛季再支付。这么做对球队是大有好处的,可以减轻他们的薪资压力。因此,薪资空间有限的球队,都会选择买断球员。 相较于被球队裁掉,买断是比较客气的,有点协议分手的意思。毕竟买卖不成情谊在,江湖再见亦是朋友! 对此,您怎么看? (我是@鲁鲁侃球,期待您的关注!) 首先说买断的定义:觉得球员高薪低能,或者说觉得这个球员的水平与其所领的薪水不成正比,同这个也球员交易不掉,这个时候可能会买断。还有就是球员有更好的诉求,自主向球队申请买断。 在工资金额方面 第一种:球队是买断的发起者,可以直接买断,不用同球员商量。当然了,球员的工资一丝一毫都不能少,同样该交的税务也是一丝一毫都不能少的,比如公牛队的韦德以及马刺队的邓肯。第二种:球员是买断的发起者因为是球员自主发起的,所以在最后买断的金额方面,球员肯定是会做出相应的退步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求尽快获得自由,比如JR-史密斯。 在支付方式上 NBA联赛在支付这方面上,同样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对于薪资方面压力大的,税务缴纳较多的这些球队,在买断这些合同大于一年的球员时,他们绝大多数是会选择分期付款的这样一种方式。当然,如果是出于合同年的,直接买断!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痛快的一种方式。 其实买断并不等于裁员,同样也不能算作是一种交易,这其实是一种可以提前让球队或者说球员脱离苦海的较好方式! 我们总是能在NBA的一些新闻中,看到"某某球员被买断,然后底薪加盟其它球队"的消息,其中"买断"二字估计大家也是一知半解,听上去有点像老板把工资跟员工结清的感觉,今天就简单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买断"。 买断指的是买断合同,一般球员和球队签定了一份几年的合同,在合同没有到期的时候,球队或者球员单方面要毁约,买断合同的动作简单来说就是付违约金而已,至于违约金的多少都在合同上。如果双方都有意违反合同,那么球队只需要支付全部的违约金一部分,从形式上消除合同。 所以从结果上来说买断跟裁员是类似的,都是球员与球队解除合同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两者的过程却大不相同。裁员的意思大家应该很清楚,就是球队不用征求球员的意见,随时可以通知走人。而买断的话,是球员和球队在协商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一致,好聚好散。 那么买断之后,这工资到底该如何算呢?总结一句话就是"按协商的折扣支付原合同薪资总额"。简单来说,球员放弃部分薪水换取自由身,球队放弃一个球员的所有权,减少了总薪水支出释放了部分的空间,并腾出了一个球队名额。至于球员能拿到多少原本合同里的薪水,则是和球队商谈的结果。 至于为何能释放球队的资金空间呢?因为双方达成买断协议之后,计入球队工资总额的将是买断金额,不再是原有合同上约定的薪水。就拿以前德隆的买断为例,2015年篮网用2750万美元买断德隆最后两年价值4300万美元的合同,并且使用延展特例分5年付清,一举将工资总额降到奢侈税起征线以下,避免了缴纳奢侈税。 而不像裁员那样,一切按合同办事,球队该给多少就给多少,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最后再提一个在买断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个时期——澄清期,指球员被买断后的48小时内,其他球队可以直接认领他的合同,这段时间被称为澄清期。如果48小时后仍然没球队认领,那么该球员就成为完全自由球员,然后就可以跟自己感兴趣的球队签约了。 例如今年加盟湖人的庄神,便是在和骑士买断之后,且度过澄清期之后与湖人正式签约的。 【"球"同存异,我是右手边的上帝】 谢邀!球员买断和裁员是NBA正常的一种交易手段。买断顾名思义就是球队跟你签了保障性大合同,但不想要你,所以只能商量将你买断。比如2016年湖人5年7500万签下洛尔邓,2年之后就将其买断,剩余合同分五年延期付款,所以已经退役的邓现在每年依然能从湖人队领到工资。买断合同对于球队来说,最重要的是一方面释放薪资压力,另一方面为球队新签约腾出名额。 球员被买断,一般会有一个澄清期,也就是48小时,如果有球队在这期间有人将买断球员认领,那么剩余的合同就要由认领球队承担;如果没人认领,过了48小时之后,该球员就成为完全自由球员,可以跟除了被买断的原球队之外的,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球队自由签约。 球员合同买断也是有截止日期的。 正常赛季NBA的买断截止日是每年3月1日,所有买断都要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完成。如果球员和球队不能在3月1日前达成买断,那么他们要等到赛季结束后再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