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又添好去处!温州市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出炉
近日,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命名第三批乡村博物馆 ,龙湾叶萌春艺术馆等6家创建单位名列其中。快来看看你家乡的博物馆有没有上榜!
龙湾叶萌春艺术馆
龙湾叶萌春艺术馆坐落于龙湾区瑶溪街道南洋公园内,场馆面积537平方米,馆内展陈以黄杨木雕为特色,展出120余件近现代黄杨木雕、温州石雕等工艺美术品,其中分为叶润周、叶萌春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19位省、市工艺美术大师多个展区板块,展现如黄杨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传承。市民可以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多位大师创作的工艺品,直观了解到温州传统工艺的时代魅力和美学特色。
同时,叶萌春艺术馆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在打造黄杨木雕技艺传承基地的实践基础上,定期邀请全国不同门类的工艺美术大师来温州进行非遗文化交流,利用艺术馆这一平台优势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抢救性与挖掘性的保护工作,推动温州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引导和激励行业人员强技术、练技能,加快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瓯海区琦君纪念馆
瓯海区琦君纪念馆位于泽雅镇庙后村,依托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后小学旧址设立而成,由教学楼及左右厢房、门台围成合院式建筑。庙后小学建于1920年,由琦君养父潘鉴宗(北洋时期第一师师长)捐资兴建,名为鉴宗小学,让贫穷孩子免费入读。
琦君纪念馆全面展现了琦君人生历程、生活背景、家族史等相关情况。正厅塑立琦君石像,背景是琦君的文章《乡思》,两边布置着琦君及其养父潘鉴宗生平,左右厢房布置琦君故居场景布塑及书籍文物等。琦君纪念馆作为海峡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打造的平台,让人留住乡愁,发扬民俗文化(灰汤粽、捣年糕的散文)起到重要作用,琦君纪念馆又是国家4A景区(七瀑涧)的主要打卡点,年客流量超5万人次。
乐清竹壳雕展示馆
乐清市竹壳雕是一种以竹壳为主要材料,集雕塑、剪刻、绘画于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品,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是民间工艺美术园囿中的一朵奇葩。表现形式分平面雕版画和立体雕塑两大类,题材以传统历史人物为主,也有吉祥动物、四季花鸟等。于2009年6月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市柳市镇沪屿村是竹壳雕起源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村艺人吴正山(吴正元)在继承父辈竹壳雕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使之从简易走向精致,从平面雕版画升级为立体竹壳雕塑,竹壳雕名声自此鹊起。
竹壳雕展示馆由沪屿村创办,位于沪屿村沪西路1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竹壳雕专题性乡村博物馆,始建于2019年,展览场地面积110平方米。2022年,竹壳雕展示馆实施整体改造提升,调整布展格局,新增竹壳雕制作材料、工具等实物展品,规范消防安全措施及有关规章制度等,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馆内展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正山、吴涛林,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蒋曼珍等创作的68件竹壳雕精品,并展出竹壳雕的起源、工艺流程、非遗传承人等文化科普知识。设有多媒体展示设备、非遗培训室(体验室)等,融文物收藏展览、民间艺术交流和非遗文化传播于一体。
苍南县矾山镇温州矾矿博物馆
苍南县矾山镇温州矾矿博物馆筹建于2011年9月,由原温州矾矿的一幢"苏式建筑"的办公楼改造而成,建筑本体古朴大方,是我市首例工业文化遗产类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内采用模型、沙盘、模拟矿硐、视频、实物等形象表现手法,向参观者展示矾山几百年历史变迁、浓郁的工业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更多人了解源远流长的矿山文化,感受矾矿以及矾山的历史魅力。
苍南县矾都奇石馆
苍南县矾都奇石馆利用民间力量和政府扶持的形式,共同建成的这一场馆,对普及及展现一千年的赏石文化,挖掘奇石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奇石馆内环境清雅、优美,展厅共一层,二段式设计,内陈列有各种奇石,丰富了苍南县小型专题博物馆的门类,也为矾都文旅融合发展赋予了新奇的观赏内容。
龙港市乾头乡村博物馆
龙港市乾头乡村博物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传统农耕渔乡文化。馆中设置50余件七八十年代的物件,如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电话机、梳妆台、摆钟、算盘、大哥大、煤油灯、香烟纸、毛泽东选集等,使用这些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的见证物来布置生活馆,通过打造生活情景演绎乾头的民风民俗。
馆中还建设有民俗课堂和三大情景馆(生活馆、休闲馆、农作馆),让更多当代群众、青少年了解乾头村民俗文化,宣传乾头村文化,展示乾头村生活、民俗文化,从趣味的造景展示乾头村百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