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知青杨旭东是知青老友群的群主,这个知青老友群刚成立不久,群里共有五十四人,基本都是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插队的天津知青。这五十四名老知青中,就杨旭东一人在内蒙古和农村姑娘结婚成家,他到了六十岁才带着婆娘回到天津。 说起自己的插队往事和婚姻生活经历,杨旭东老师很感慨也很激动,他说当年在内蒙古下乡插队时,他差点没被黄河水淹死,是老队长奋不顾身救了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也是为了报答老队长的救命之恩,才娶了老队长家的小女儿,做了他家的女婿。 那段令人难忘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往事,还要从杨旭东下乡插队说起。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杨旭东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他是1969年4月初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赵家圪旦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十一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赵家圪旦大队第七生产小队,临时住在了七队马棚后院的三间土坯房子里,赵队长家的三女儿赵桂红负责帮知青们烧火做饭。 七队的队长叫赵永刚,四十多岁的年纪了,走起路来比年轻小伙子还快,他说话的底气也很足,声如洪钟,能挑三百斤的重担,二百斤的麻袋他弯腰就能扛起来,在赵家圪旦大队,赵永刚是出了名的大力士,无人能比。 赵队长为人正直,他婆娘淳朴善良,三个女儿都长得如花似玉,他家的生活条件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在赵家圪旦大队,赵队长家算是一个很幸福的家庭,美中不足就是赵队长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 内蒙古的4月初,天气乍暖还寒,杨柳树刚刚冒出嫩绿的新叶,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杨旭东他们安顿好吃住的地方,赵队长赶着队里的马车到公社供销社为知青们买来了劳动工具,知青们也都投入到紧张又繁重的春耕春播生产中去了。 参加生产劳动的第一天,还没到收工时间,杨旭东就狼狈不堪地跑回了他们居住的地方,他在前院马棚里挑粪时,和一个同学打闹,不小心掉进了粉池里,幸亏粉池里的水不多,杨旭东只弄脏了衣服,一个老社员和那个同学没费多大劲就把杨旭东从粉池里拉了上来。 帮知青们做饭的赵桂红看杨旭东浑身脏兮兮地跑了回来,有些惊讶问他:"哥,你这咋弄的?没伤着哪吧?""没事,掉粪坑里了。"杨旭东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杨旭东跑到屋里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把换下来的脏衣服扔在脸盆里,就赶忙去前院干活了。看杨旭东去了前院,赵桂红放下手中的活,先帮着杨旭东把扔在脸盆里的脏衣服洗干净,搭在了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才继续做饭。 那天收工回来,看赵桂红帮自己把脏衣服洗干净了,杨旭东非常感动,为了表达对赵桂红的感谢,杨旭东把从天津带来的肥皂送给了赵桂红一条(两块)。就这样,杨旭东和赵桂红算是正式认识了,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年杨旭东17岁,赵桂红16岁。 四个半月后,队里在村子东边为知青们新盖了三间房子,成立了知青集体户(青年点),知青们搬到了新房子里吃住了,总算躲开了臭烘烘的马棚,新房子那边蚊子苍蝇也少了很多,大家都觉得吃饭也香了,睡觉也踏实了。 知青们来插队,最操心的就是赵队长,知青们的衣食住行,都要赵队长来操心。秋收结束的第二天,杨旭东去公社邮局往天津寄信,在公社驻地,杨旭东的一个军用挎包被两个年轻人抢走了,杨旭东记住了那两个年轻人的相貌。 从公社回来,杨旭东去找赵队长,把自己被抢的事情告诉了赵队长。赵队长一听那两个人个头不高,一个人脸上有黑痣,他立刻想到了公社供销社主任郭喜春的小舅子,郭主任的小舅子个头不高,脸上有一颗黑痣,主要是那个年轻人不务正业,经常在公社驻地打架斗殴,胡作非为。 赵队长二话没说,叫上一名年轻社员,拉着杨旭东一起来到马棚,三人骑上两匹马,很快就来到了公社供销社附近,刚好看到了抢杨旭东挎包的那两个年轻人。赵队长跳下马,一把抓住郭主任的小舅子说:"你胆子够大的,敢抢知青的挎包,是不是想蹲笆篱子(监狱)啊?" 可能是赵队长用力太大,疼得那小子龇牙咧嘴的,他抬头看了赵队长一眼,回头对那个背着杨旭东挎包的年轻人说:"狗蛋,快把那个挎包还给他,疼爱我了。" 赵队长接过那个挎包,让杨旭东看了一下,包里的钢笔和日记本都在,新买的信封和邮票也都在,就冲赵队长点了点头。赵队长狠狠踢了郭队长的小舅子一脚说:"饶你这一次,往后再敢抢知青的东西,看我不捏扁了你。" 影视剧照,来源网络 在回赵家圪旦大队的路上,赵队长嘱咐杨旭东说:"男人就得有男人的气概,只要你强硬起来,谁也不敢欺负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首先不要怕,他们抢你的东西,你打不过他们就大声呼喊,他们会被吓跑的……"一路上,赵队长说了很多,杨旭东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之后的日子里,赵队长给予了杨旭东很多关心和照顾,杨旭东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每次回天津探亲,都会给赵队长家带回一些天津特产,有一次杨旭东还给赵桂红买了一条天津时兴的红纱巾。在杨旭东眼里,赵队长一家人都是他的亲人,赵队长一家人也把杨旭东当成了他们的亲人。 一晃就到了1974年,当时在赵家圪旦大队(共八个生产小队)插队落户的八十名天津知青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知青通过当兵、招工或招干先后离开了赵家圪旦大队,杨旭东他们七队知青集体户的知青还剩下六个人,杨旭东也有过两次离开赵家圪旦大队的机会,第一次是去当兵,杨旭东通过了体检和政审,结果却没能应征入伍,据说是被别人给顶替了。第二次是去乌拉特前旗的粮库工作,杨旭东自愿把招工名额让给了他的好同学周庆华。后来再有招工名额,杨旭东也不好意思再争了,因为他把自己的招工名额让给了别人。 那年初秋的一天中午收工后,因为天气很热,几个年轻社员就扛着锄头去了黄河边,他们要去黄河里洗澡。在黄河边长大的人一般水性都很好,就连大姑娘小媳妇都会游泳。杨旭东看一帮人爬上了黄河大堤,他也跟在后面往黄河大堤上走去。 赵队长看杨旭东也要跟大家去黄河洗澡,就在后面喊:"旭东,现在黄河水大,你别去河里洗澡了,他们都是河边长大的,会凫水。""队长,我就在河边洗洗,没事的。"杨旭东说完,扛着锄头走上了黄河大堤。赵队长家里养了一头猪和两只羊,锄地的时候他捡了一筐青草要背回家喂猪喂羊,所以他就不方便跟着大家去黄河洗澡,赵队长就背着草筐回家了。 到家后,赵队长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坐立不安的,他跟婆娘说了一声,就快步往黄河大堤走去。刚走上黄河大堤,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呼喊:"救命啊,快救命啊……" 听到喊声,赵队长往河水里一看,只见一个人影顺着水流迅速往下游漂移,那人在汹涌的河水里时沉时浮,上游的那几个人好像没听到呼救声,他们还在汹涌的河水中游向上游。见此情景,赵队长一纵身跑下大堤,顺着河岸往下游猛跑了一会,估摸着能截住水中的那个人了,赵队长奋力跳进汹涌浑浊的河水中,拼命游了过去,刚好截住了漂移在水中的那个人。 费了很大力气,赵队长才把水中的那个人拖上了岸,到了岸上赵队长才发现,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杨旭东,杨旭东已经没有了意识,肚子圆圆的,像鼓气的蛤蟆。赵队长急忙抱起杨旭东的双腿,让杨旭东头朝下,他想把杨旭东喝到肚子里的河水倒出来。 等那几名年轻社员赶过来的时候,杨旭东喝到肚子里的水已经吐了出来,他也有了生命迹象,赵队长瘫坐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过了好一会子,杨旭东才哭出了声。 其实,杨旭东也会游泳,只是他游泳的水平不行,也不懂得黄河水的缓急,起初大家都嘱咐他不要到深水区,让他在河湾的浅水中洗洗就行。就在那几名年轻社员奋力游向上游时(他们比拼逆流而上),杨旭东却不知不觉游到了深水区,因为深水区水流湍急,杨旭东渐渐没了力气,只好顺着水流往下游漂移,他想往岸边游,已经没有力气了。 那次差点没酿成大祸,赵队长非常生气,他狠狠批评了那几位年轻社员,也狠狠批评了杨旭东。杨旭东也意识到了后果的严重性,他知道要不是赵队长及时赶来,他也就没有生还的可能了。幸亏赵队长的体力好,要不然,有可能也会把赵队长的性命搭上。 那年春节回天津探亲过春节,杨旭东把赵队长舍身相救的事情告诉了他父母,听了杨旭东的讲述,他父母都吓哭了,为了报答赵队长的救命之恩,杨旭东回内蒙的时候,杨旭东的父亲给赵队长买了两瓶好酒,还掏出五十块钱和十斤粮票让杨旭东送给赵队长。回到赵家圪旦,赵队长只收下了那两瓶酒,还让杨旭东在他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1975年秋天,杨旭东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他就要回天津师范学校读书了。那天去公社送审批表回来,赵桂红把杨旭东叫到了她家,赵队长要提前给杨旭东饯行。 吃饭的时候,赵队长流泪了,他哽咽着说:"旭东,我和你大娘都舍不得你走,这一晃你来赵家圪旦都五六年了,我和你大娘都拿你当自己的孩子。去年就有人给桂红介绍对象,桂红不同意,因为她心里有你。我们也知道咱赵家圪旦留不住你,你早晚都要离开,可你真要走了,我们心里就……"赵队长说不下去了,他情不自禁地抹起了眼泪。五六年来,杨旭东第一次看到赵队长流眼泪。 第二天一大早,杨旭东去了公社知青办,他又要回了那张工农兵学员的审批表。半个月后,一名叫张海燕的女知青通过了审批和政审,杨旭东把那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让给了张海燕。 那年秋后,杨旭东和赵桂红领取了结婚证,举办婚礼的前一天,杨旭东的父母从天津赶到了赵家圪旦大队,为儿子和儿媳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就这样,杨旭东娶了农村婆娘,成了赵队长家的女婿。 婚后的第二年,杨旭东成了赵家圪旦小学的民办教师,于1983年转成了公办教师。1984年秋天,赵桂红被招工到公社粮站当了工人,也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吃上了国库粮。 杨旭东的父母退休后,杨旭东把他父母都接到了乌拉特前旗,他父母在乌拉特前旗生活了三年,因为不习惯那里的生活环境,又回到了天津。 到了2012年,杨旭东的岳父母(赵队长老两口)相继去世了,那时杨旭东也退休了,他就带着赵桂红回到了天津,和父母生活在了一起。在内蒙插队落户生活了多年,到了六十岁,杨旭东才回到了天津。当年一起到乌拉特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真正留守在乌拉特前旗的天津知青一共也没有几个人,当时娶了农村婆娘的天津知青,好像就杨旭东一个人。 图片来源网络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杨旭东很感慨也很激动,他说老队长是他的救命恩人,他理应知恩图报。再说了,赵桂红贤惠又漂亮,还给他生了一个成器的儿子,他娶了这么好的婆娘,一点都没吃亏,反倒捡了一个大便宜。 看看杨旭东老师那一脸的幸福,我真替他高兴。在这里,也真诚祝福杨旭老师东和他老伴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乐,衷心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草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