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县纪委监委在全县范围内定期开展下访接访活动,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郑宅镇麟溪村接待来访群众。(浙江省浦江县纪委监委 洪小岚 摄) "多亏你们之前来接访,真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查清了,我对处理结果很满意!"日前,浙江省浦江县纪委监委干部小陈来到花桥乡光明村村民童某家中开展回访时,得到了童某的肯定。 时间回到今年六月份的一天。一大早,小陈和同事们来到地处偏远的花桥乡光明村,有条不紊地摆好接访桌椅、立好政策展板、放好宣讲资料,为一天的接访工作做好准备。 "纪委的同志,我有问题要反映。"听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来了,一位村民走上来。 "您请坐,有什么问题慢慢说。"小陈拿出笔记本,聆听、记录。 "我要举报我们村的村干部张峰(化名),他通过虚报、多报套取村集体资金……" "好的,您反映的情况我们都记录下来了。能否麻烦您再提供下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 "为什么要我的名字,万一被别人知道了怎么办?" "您不用担心,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提倡鼓励实名举报,如果您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我们会优先办理、优先处置,给予答复。并且,关于您的任何信息我们都会严格保密,绝不会透露给别人……" "好的。我姓童,我叫……" 接访结束后,县纪委监委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将这一问题转交给花桥乡纪委监察办处置,要求及时核查,尽快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经查,2021年9月底,光明村根据上级要求整治抛荒田种植农作物问题,并安排挖机和拖拉机进行挖掘清运。张峰以自己为村集体垫付了一些钱为由,让挖机老板以虚增一天半工时的方式,套取了2400元资金。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发现张峰存在其他问题。最终,张峰受到处分。 工作人员把这个处理结果反馈给童某,童某郑重在《实名检举控告结果反馈单》上签下了工作程序和调查结论"双满意"。 "双满意"的背后,折射的是浦江县十年如一日坚持推行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工作理念。 曾经的浦江县信访形势一度十分严峻,信访量大、越级上访多。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十年来,浦江县结合本地实际,持续探索走出了一条"领导干部下访接访"之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圆满化解了一个个疑难信访案件,逐步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 浙江省浦江县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走访,着力收集和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仙华街道道光村向群众宣讲信访举报政策,解答群众疑问。(浙江省浦江县纪委监委 洪小岚 摄) 群众事,无小事。浦江县纪委监委每月定期组织县乡纪检监察干部和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工作人员开展一线接访、上门走访、带案下访。每到一处,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接访记录,建好问题台账,能现场解决的就在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汇总交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下访接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还积极向群众宣讲检举控告政策,引导群众明晰检举控告受理范围、准备齐全举报要素,实事求是讲问题,切忌诬告陷害他人,真正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纪委监委就在身边。 "十年前,上访反映问题,跑来跑去不说,还不一定找得到门。现在确实不一样了,干部经常下村走访接访,反映问题更直接方便了,问题答复更快了……"举报人张某表达了群众的心声。 信访方式之变,带来一系列蝶变。随着群众"上访"变干部"下访"成为常态,全县疑难重复举报明显减少了,信访总量也逐年下降,信访工作形势有了根本性好转,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基层政治生态更加清朗。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县信访总量由2012年的4756件下降到2021年的711件,同比下降85%。(洪小岚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