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339篇原创文章 #9月经济数据出炉# 2022年10月11日晚间,央行历史上首次选择在晚间公布9月重要月度和季度金融数据(按惯例和计划应该是12日下午16:00发布)。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M2和社会融资数据。是反应中国经济环境最关键的两个经济指标动态数据。 前者是放水,后者是用水: M2就是广义货币发行量,坊间叫印钞速度。 水大鱼才能大,M2的情况就是"水有多少"的现实情况。 社会融资,就是钱印出来了,得把钱放贷出去,企业、个人借来钱的总额,就是社会融资额。 它体现的是经济各器官获得血液的多少,如果获得多,生命力就强,过去说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次央行对于二个关键经济数据的公布,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甚至可以说耐人寻味。 因为一般来说,国家做事,很讲究规矩和章法,所以非常表现,必然有非常原因。 对于央行这样的国家核心金融主管部门,一举一动,皆有明确的因果原因的。 周二,位于北京西城区成方街32号的人民银行总行,却是在晚上20:30,向市场宣布了上个月的社融和M2,这是 中国的央行,历史上首次这么操作,所以,这一次的经济数据意味深长,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 这篇文章,没有艰涩的数据分析和云里雾里的宏观大词,而是将从契合现实,直击本质的角度,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为各位读者朋友解读和分析央行最新出炉的9月经济关键数据,并基于相关分析,对后续中国的经济几个重要的走向趋势,进行有依有据的深入研判。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1最新公布的M2运行情况,该如何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1日发布的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202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图 M2在8月份速度是12.2%,两位数的增速,毫无疑问,这是高速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2022年的货币发行量很快,最近几个月已经处于是过去6年最高水平区间 过去六年平均M2增速为9.4%,而2022年以来基本上都是保持在两位数: 图片来源:网络 可以看到复盘数据,除了年初货币增速在个位数,其余时间都是两位数运行。 图片来源:网络 铺垫这么多,究竟要说什么? 直接一点,中国的经济环境里面,不仅不缺水,反而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货币发行量的情况。 从现实出发,看看影响: 积极的一面是:水多了,市场上的钱多了,对经济生产是好事,对资产领域(股市,楼市)是好事; 另一面是:钱多了,货币容易贬值。 央行公布: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7847亿元。请注意,这是基础货币,是具有货币乘数的。 所以,客观来说,中国当前经济环境是水很大的现实。 当然,因为M2目前还是在金融系统里面没有得到充分完全的释放,所以实体环境和市场上面并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趋势是一定的。 M2的基数放着,如果进入经济环境,必然会带来三种可能的经济趋势: 要么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那就是物价的上涨; 要么体现在资产领域,那就是房价的上涨; 要么体现在金融市场领域,那就是股市指数上涨; 不管未来M2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效率进入经济环境,必然是三者中取其一。 同样,只要这个进度一开始,居民手上的现金财富就必然会面临通胀稀释,购买力贬值的必然遭遇。 所以,国家金融层面很谨慎:钱管够,货币端的量足够,但是信用端,依然卡得比较紧。 结合现实情况,国内国外,很明显,中国国家金融,在等一个关键节点,在等待时机,而前置准备工作,已经逐渐到位。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29月信贷、社融双双超预期,释放什么信号? 央行昨日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其中,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超过市场预期,分别增加2.47万亿元、3.53万亿元。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预期是:2.8万亿元; 社会融资,就是钱印出来了,得把钱放贷出去,企业、个人借来钱的总额,就是社会融资额。 从9月社融数据看: 一、企业中长期贷款上升很多:许多钱进入基建和地产上游领域; 二、委托贷款上升很多:资金多余的企业借给缺血的企业,后者也是地产企业居多 三、个人贷款融资需求降低:已经连续十个月减少,说明地产终端需求没起来,老百姓不愿意买房。 数据细分分析非常枯燥,直接给出几个关键结论:可以认为政策端与投资端推动了融资的修复。 居民端与企业端融资需求的不同步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出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企业端的融资需求究竟是主动抑或是被动的?至少目前看,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及背负新增债务意愿的下降仍是制约社融与信贷可持续性的重要力量。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居民端的加持,企业端的融资需求修复既便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向好,但所带来的最终结果也一定产能过剩困境。 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增量上来了,是好事,M1增长说明资金不在银行空转了,已经流出来了。大的局面来看,是好势头,但是结构细分来看,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 一方面,银行不可能冒险把款放给高风险,或者债务不良的企业,最终拿到钱的,都是不差钱的国企和央企,这不是什么秘密,变相增加了经济复苏环境中的资金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信贷出现了分化,消费,民间投资,房产汽车购置的积极性依然不高,是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堵点。 最后一方面,9月份的很多资金流向,实际上还是进入了基建和"保交楼",实体制造业等仍面临困境。 所以现实经济环境的体感,和金融数据开始有了背离,是非常正常的。 实体经济没有受到灌溉,那么中国金融市场就不可能有所反映。 这一点,在2022年10月12日-13日的股市行情就能看出来,情绪一过,后继无力。 总的来说,9月社融,释放的信号很积极,但是考虑到货币管理和传导过程,以及当前市场信心和预期的轻重缓急,不管是楼市,还是股市的行情,都应该谨慎理性的去看待和预判。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3趋势研判:对于后续中国经济走向的几点研判 言简意赅,基于数据,对后续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和走向,进行几点理性研判: 1,中国经济在四季度的复苏,政策执行力度和驱动力量,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2,M2数据表明目前金融系统的货币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到位,接下来,实际上是信用端的释放和信用扩张渠道的管理问题了。 3,在稳固企业端融资需求修复进程的同时,激发居民的融资需求在当前及后续较长一段时期来看显得至关重要,甚至不可或缺。 4,在房地产经济领域,会有实质性的金融支持,但是关键要点,在于"保交楼",对市场信心的保护,而不具备信用扩张,重现热度的可能。 5,金融市场考虑到外围加息和汇率波动的综合因素影响,短期内并没有全面反弹复苏的现实条件。不过在大环境杀估值的背景下,当下或将成为价值抄底,考验眼光的关键窗口期。 6,这一轮实体经济和商业活动,和金融系统连接,将成为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的信号。 制造业和居民消费等实体经济,才是中国经济的脊柱。这条主线不用多说了吧?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写在最后:水大鱼大,必然趋势,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后续的复苏表现,把握当下的市场机遇 央行最新公布的9月中国金融经济数据,实际上揭示了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当前正在面对和经历的,一个非常微妙敏感,特殊阶段。 水大鱼大,全面复苏,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上可以都筹备到位了,但是箭在弦上,含而不发,很考验耐力和定力。 有些趋势是必然的,14亿人口的市场和经济爆发力,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时机不到,条件不足,形势不适合,有些事,急不来,也不能急。 很明显,中国经济复苏,全面拉动的势头和准备已经做好了,国家层面有国家层面的考量,在等一个最佳的爆发时机。 这个时机究竟什么时候来,该如何判定这样的时机,或许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更关心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完全有种看天吃饭,等天恩赐的被动感觉。 时间节点到了,绝大多数普通人是没有机会反应过来的,更别说积极应对。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财富永远属于有耐心的人。 其实金融数据在特殊时间公布这件事,不管如何解读和信息的亮眼,并不指望给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群体带来多少信心和鼓励,给谁看,才是重头戏。 提振信心和制造预期,是一个自上至下的过程。 看懂这个逻辑,至关重要。 水大鱼大,对应的强势复苏,是必然趋势,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后续的复苏表现,不过需要对这个传导的过程和时间成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理性态度。 美国中期选举11月份,美国通胀情况走向趋势也即将出炉,有些时机,没有耐心不行。 以上,就是对央行在10月11日最新公布的9月经济数据,进行的专题分析和解读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进行一个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