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科技配置都是触达真正需求的,真正为了更多的使用场景而存在,100个功能不如一个极致的场景体验。"在高合汽车副总裁陈佳看来,极致的智能体验是成功突围高端化电动市场的关键。 自2021年5月开启交付以来,高合汽车多次登顶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月销量榜首。作为国内首个冲击豪华市场的车型,截至2022年7月,高合HiPhi X以接近70万元的单车平均成交价,累计上险量突破7000辆销量。 高合汽车副总裁 陈佳 这也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争抢"高端化市场的缩影。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更加"拥挤"的当下,如何拓宽产品线,发展高端化豪华电动车,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提升产品利润和品牌价值的"必经之路"。 "喜欢创造"的品牌精神 保持"定位优势"竞争力 作为专注于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品牌,今年前7个月中,高合HiPhi X六度夺得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销量榜冠军。它凭借什么获得了市场认可? 陈佳表示,高合HiPhiX提供了科技豪华的品质体验,迎合了用户的需求,同时更具"独创性"。"定位优势是高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合不是最早出现的,但是我们想清楚了再做,同时有战略和定力,始终保持独创性,才能做好。"他说。 如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用户需求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产品概念,汽车消费者已经从硬件思维过渡到了软件思维,从功能思维过渡到体验思维,"需要‘超前’和‘独特’,才能让挑剔的他们为之买单。"高合"喜欢创造"的品牌精神和颠覆性的产品研发思路以及设计理念,正是其突围的秘诀。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更加残酷,自主品牌纷纷冲击高端市场,自研技术成为比拼的关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达到 228 万辆,渗透率升至 32.4%,同比增长 46.2%。在智能化赛道上,新能源汽车竞争更加白热化,比拼的就是各个车企的技术储备。 从技术储备上,高合首创量产开放式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高合展翼门,并首创实现一车一况的电池远程安全运营管理平台,最核心的就是场景智能。 高合以"场景智能"开辟一条全新的智能汽车赛道,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完整的场景解决方案。同时,高合将场景智能的开发权限向用户开放。依托自研的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开发出HiPhi Play场景共创工具,用户可基于自身用车场景,开发出专属的场景化智能应用。 在陈佳看来,无论是创造还是技术,都是为了用户体验"买单",这才是高合未来真正追求的高端智能。"高合的智能性、科技性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场景化智能体验,是我们技术的核心发力点。" 高端电动市场潜力巨大 推动中国新能源品牌全球化 如今,自主品牌进军高端化市场趋势已经成为现实。从广汽埃安建立高端品牌Hyper,打造"顶级超跑"Hyper SSR,到比亚迪将成立5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高端越野品牌,作为高端豪华汽车市场的"先入者",高合的竞争对手已经明显增多。 对此,陈佳指出,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消费者对于高端电动车型有着很大的需求潜力。"但目前的高端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在迟滞,说明缺乏好的产品,客户观望态度浓,因为在这个价格区间内,用户更注重体验。" 如今,中国新生代消费者不再将品牌因素作为购车的唯一决定性判定标准,他们对品牌的态度已经从仰望过渡到平视,智能科技和豪华体验重新定义了他们需求。 这也是高合一直强调的用户价值。陈佳认为,价格不是决定品牌的唯一标准,品牌的价值应该是由用户来赋予的,高合要做的是在自身基础的不断提高,在所有的环节、所有的维度上做到越来越高。 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高合的第二款产品高合HiPhi Z 正式上市,售价61万-63万元。"我们更聚焦6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市场。例如保时捷、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燃油车车主,当他们想选择纯电车的时候,对应的选择就是高合。"他表示。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以及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上的先发优势。然而,中国品牌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缺少技术和产品都具有明显引领性的品牌。 作为民族新能源高端品牌,高合进入创业2.0时代,也将推动中国新能源品牌走向全球作为自己的目标。陈佳指出,首先是坚持核心技术自研,构建自主的生态链,维持技术上的领先性。"我们正在积极布局高阶辅助驾驶,下一代产品会搭载自己研发的平台。" 其次,高合将与全球供应链保持密切关系,整合世界的供应商、科研单位以及地方政府资源,建立全新的长期战略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在世界各地设立研发中心,专注人工智能、芯片开发等高新技术的探索。 对话 南方+:作为起售价较高的新兴品牌,新车能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是什么? 陈佳:我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主流市场上,销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来自消费者的认可才更有价值。高合的用户不单单是高合的车主,喜欢高合品牌就是我们的品牌用户。在高合HiPhi X上,既有宜商宜家的属性,又有科技豪华的品质体验,这些都迎合了用户的需求,且具备独创性,包括提出"场景智能"的理念和引领市场需求。可以说,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出现。 南方+: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下半场",您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点在哪些方面? 陈佳: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着四大转变:一是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二是从功能思维到体验思维,三是从批发思维到车主思维,四是从单体思维到全体思维。 未来造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软件的开发能力,算力不是衡量汽车科技水平的唯一标准,是从单体智能的变化上升到场景智能。场景智能提供了特定场景下完整的一套解决方案,让用车更加便捷,也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真正的智能汽车是由单体智能向场景智能的综合转变,这样才能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 【记者】拱千舒 【海报设计】佘夕彤 【统筹】郭小戈 邵玉梅 刘子葵 【作者】 拱千舒;佘夕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