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第五季中,庞博在一场脱口秀结束时说了一个金句 "是18岁的我自己!" 让无数观众泪崩。 因为所有被感动的人,都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 当我收集完有关郑远元的资料后,我仿佛也走进了他的世界,看到了那个出生贫寒,衣衫褴褛的陕西小伙子,冲着大山在喊:"那是十八岁的我自己!" 1.
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紫阳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平叔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这里地处秦岭南麓,全境河流密布,山地起伏,自古就有"三山两水一川"的说法。 现在这个地方是个陕西境内颇受游客喜欢的旅游圣地,但是如果把时间拨回三十年前,这里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县。 郑远元就出生在这里,彼时刚刚呱呱坠地的郑远元肯定不会明白,接下来将要面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大多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并不能像在城市里的同龄人那般,享受着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带来的游乐场、电影院、摩天轮....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早早地学会下地干活以外,更多的是早早外出打工,谋一份差事,给家庭减轻一份负担。 郑远元也不例外,14岁的少年就这样离开了父母温暖的怀抱,随着亲戚走出了大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 网络上曾经有人自嘲"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貌似豪言壮语的背后,其实透着说不出的心酸。 在四川达州,小小的郑远元洗过盘子、卖过玩具、做过厨子,一晃数年过去了。尝遍了社会酸甜苦辣的郑远元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打工的生活辛苦而且没有奔头。 眼看着自己一天天长大,既无安身立命之所,又无孝敬双亲之能,离家数年的郑远元最终选择了离开达州,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在一座大桥边上摆起了地摊,替人修脚。那一年,郑远元刚满20岁。 2.
修脚这个行业,早在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中就有描述。相传在商代即有周文王患甲病,有一个叫"冶公"的人用"方扁铲"将其治愈。 虽然修脚这个行业很古老,但一直不上台面,在过去没有谁能瞧得起从事这个行业的。 郑远元的修脚地摊每天从早上10点摆到晚上,修脚一次才3元。有的时候一天十几块钱,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一百多块钱。 仅仅是一百块钱,却成了郑远元最难忘怀的"第一桶金"。随着口碑越来越好,郑远元的修脚生意越来越好,有时候一个月能上千块钱的收入。 正如周星驰在电影里说过的那样:" 做人如果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 这个没人瞧得上的小生意,居然让这个大山里出来的农家孩子,从此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2015年的一天,郑远元的修脚摊迎来了一位老人家。老人在他的修脚摊治好脚病后,看着个勤快热情的小伙子,给出了自己的一个建议。 老人家劝郑远元开个门店,办个执照,正正规规地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虽然从小辍学,没有多少文化,但善于听取意见的郑远元考虑后觉得老人说得有道理,于是拿出全部积蓄租门面、办执照,在当地开起30多平米的修脚店。 因为没钱,也不会取店名,郑远元干脆就用自己的名字给店取了名字,就叫郑远元修脚店。彼时的他恐怕也没想到,这三个字日后会名传神州大地,堪比价值千金。 误打误撞的郑远元,恰好符合修脚这门小生意的发展逻辑。彼时的紫阳,人多地少,大多数山里人文化程度低,而且又肯吃苦。 修脚的技术学起来简单易上手,成本低,只要肯吃苦,服务周到,很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口碑。很快郑远元的嫂子和姐姐成了他的好帮手。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 ,一传十,十传百,郑远元身边的乡里乡亲都跟着他一起走上了修脚这条道路。 2年的时间里,郑远元就把修脚店开成了连锁店。到2007的时候,这个24岁的农村小伙,已经成功地从修脚师傅逆袭成为连锁店老板。 3.
随着连锁店越开越多,郑远元很快就迎来了瓶颈期。彼时的市场更多的还是以城市消费者为主。修脚的生意虽然能养家糊口,但想要和城市里的足浴连锁竞争还异常的困难。 伟人有句名言叫"农村包围城市" ,不知道郑远元是否听说过。但他的修脚生意,确实是践行了这句名言。 郑远元修脚店开始着力在二三线城市扎根发展,低调、朴实,但却卓有成效。在避开了与城市竞争对手的正面搏杀下,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和奇迹。 截至目前,经过十几年的深耕运营,郑远元修脚店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开出了 6500 多家门店,集团生态产值达 90亿 ,成为足部健康行业店面最多、体量最大、员工最多的"独角兽企业"。 电影《哪吒》里有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特别的鼓舞人心。但真正想要改天换命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生于大山中的农村孩子。这一点,郑远元比一般人应该有更深的体会。 虽然郑远元现在已经身家亿万,完全可以去享受人生。但他却能拿出真金白银来回馈乡里,给更多山里娃带去改天逆命的机会,这一点在众多企业家中尤为难得。 郑远元从成立连锁公司后,就开启了扶贫助农的脚步。不仅免费提供修脚技术的教学,培训修脚技师1.4万余名,带动2万余人从事修脚服务行业,仅在2016年,郑远元及其公司就帮助1691名在册贫困户群众实现"一人修脚,全家脱贫"。带动成千上百的乡亲们走出大山,赚到了真金白银。 为公司建档立卡贫困户员工父母每人每月补贴300元,还每年提供数百万捐助,帮助自己家乡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得到改天逆命的机会。 在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之所以他能吸引我的目光。我觉得和他商业上的成功比起来,他获得的这个奖更让我青睐和佩服。 2017年10月,郑远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这个奖有多少含金量? 在当年评选中,全国获得这个奖的只有10个人,陕西省只有一个人 ,而这个人就是郑远元。 结束语 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辍学农家子弟,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成为行业头部领跑者。除了命运的垂青,我更看到的是他对于商业的理解和对做人的认知。 现在很多年轻人动辄"摆烂、躺平",在经济发展的潮起潮落间自暴自弃。似乎总是在抱怨为什么上天不给自己一个暴富的机会。 但看完郑远元所走过的路,试问当年又有多少人会潜下心,去钻研修脚这门小生意呢?又有多少人,懂得回馈社会,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呢?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如果你还在迷茫,不妨试着先迈出第一步,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成了一条通天大道。 #西安头条##陕西爆料##财经#